在第34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片马边境派出所创新渠道,转变宣传方式,把禁毒法律法规直接送到边境一线,走进边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积极营造“人人识毒、主动拒毒、自觉防毒”的良好社会氛围,展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
片四河抵边警务室民警李航介绍道:“通过开展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在边境一线‘人人识毒、主动拒毒、自觉防毒’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禁毒人民战争中来,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活动中,片四河抵边警务室民警深入群众家中,针对《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关于制贩毒品、包庇毒贩将面临的严重刑罚处罚,号召群众擦亮眼、慎交友、远毒品,踊跃向公安机关举报毒品违法犯罪线索,筑牢警民禁毒“防火墙”。由于片四河地处边境线,少数民族众多,该警务室还专门派出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辅警,将禁毒知识翻译成简短上口的俚语,在现场与老百姓互动,运用双语宣传扩大宣传影响力。“双语宣传接地气,百姓听得懂也更容易接受,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效”。正在用傈僳语开展宣传的专职辅警胡华才说。
边民胡香华说:“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公民,我们一定会积极防范、制止涉毒的行为,发现的话也会第一时间报告”。
在景朗社区,民警结合辖区实际,联合乡政府戒毒办工作人员,在辖区菜市场、安置点商铺、旅店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宣传活动。
活动中,民警及禁毒办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张贴海报、派发宣传单张等形式进行。同时,民警还结合一些涉毒典型案件,告诫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识友要慎重,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品饮料,时刻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预防毒品的侵害。
现场,民警及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相关涉毒问题进行了面对面解答,并呼吁群众要自觉抵制毒品,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涉毒线索积极向公安机关或禁毒办举报,共同参与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开展此次宣传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禁毒意识和识别、防范、抵制毒品的能力,进一步调动了辖区工作人员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在辖区形成共同预防毒品、宣传毒品危害、打击毒品犯罪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禁毒宣传效果。”社区民警刘兴超说道。
在片马镇中心完小,民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为持续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无毒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常感谢你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禁毒知识课,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对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当一名小宣传员,将预防毒品知识带回家,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危害。”片马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欧兴文说道。
民警胡荣春以一个简单的互动进入今天讲座的主题。“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毒品?请知道的同学回答!”话音刚落,就听到场下有同学大声地说:“冰毒,长得像冰糖”、“海洛因也是毒品”、“鸦片”、“大麻”......参加讲座的同学积极的回答着胡荣春的问题。可见,十次宣传或五次讲座总有一次深入人心,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痕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学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保护的对象,可走出校门,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难免抵不住诱惑,一时糊涂就陷入泥潭。在活动中,该所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以案释法、以案学法等方式为学校师生传授法律知识、答疑解惑,向在座师生讲解了《禁毒法》、《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随后,民警考虑到受教育学生年龄较小,在为学生介绍禁毒教育宣传海报加深记忆的同时,现场对学生的疑虑进行解答,介绍了“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有哪些?”并教育青少年如何识别并预防毒品的危害,提升青少年群体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宣传禁毒的良好氛围。
据悉,今年是我国第34个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为“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此次活动中,该所共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海报20余张,提供咨询2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1000余人,有效增强了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为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李浩文)
供稿:片马边境派出所
责任编辑:向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