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徐汇青少年科技周开启,多位“少年爱迪生”凭借好奇心出道

0
分享至

5月28日,第34届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节于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幕。此次活动由徐汇区教育局主办,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市区相关系统领导以及来自高校、市内科技展馆和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外,当天四位徐汇少年站上舞台,给观众们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好奇宝宝”成长成为一名科技新星。与众不同的经历,天马行空的想法引发了台上台下嘉宾的共鸣,大家围绕“如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做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工作”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年仅10岁的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司想凭借着为外婆制定的个性化“低血糖生成指数”食谱获得了上海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老师的肯定。从小,司想就是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录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不一样?切洋葱怎么样才能不辣眼睛?生活对她而言就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而每次发现问题,她的爸爸妈妈总是鼓励她要独立思考,既要能发现问题,也要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去年,为了帮助患有糖尿病的外婆控制血糖,司想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外婆对日常食物的喜好程度,自己查找资料得到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然后用数学中进行分类的“九宫格”模型结合食物的“高、中、低GI值”和外婆对食物“喜欢、一般喜欢和不喜欢”的三种喜好程度进行分类,最后再加以颜色进行标注,设计了一个兼顾食物的升糖指数和外婆的口味喜好的食谱。经过二十多天的跟踪观察,这个食谱对控制血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份食谱不仅包含了司想的观察与思考,更有着她对于家人满满的爱心。

来自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董哲钧可以说是大家眼中的“优等生”了,与专攻学习的“优等生”不同,从踏入高中的校门,他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科创上,不仅如此,他的兴趣也十分广泛,除了打篮球,平日里还会吹吹萨克斯,或是研究编程类问题。家里没有研究人员背景,高中以前没有科创经历,但是董哲钧在今年的创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和两个专项奖的好成绩,在他看来只要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每个人就都具备科创的潜能。当问及如何兼顾繁重的学业和兴趣爱好,董哲钧说道:“这是一个平衡的过程,虽然现在开展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少了,但是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爱好。”

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党委书记熊振华教授、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梁斌、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校长李啸瑜并席而坐,上海市徐汇区徐教院附中七(2)班的沈通和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万海妍毫不怯场。

凭借着自己创新发明的热情,沈通获得过“光启区长奖”,入选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在今年上海市优秀学生创新风采录上也榜上有名。其中,让他感到最为得意的是他为家中长辈们发明的一台省力型擦窗器。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沈通调研了市场上已有发明和产品,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经历,结合之前的发明目的,逐渐形成了设计方案,并设计了结构图纸。之后寻找市场上的加工厂,加工样机。为验证发明效果,进行了实际操作,修改完善不足之处,经过若干次的反复验证修改后,最终才完成发明产品,并形成报告、图片、视频等成果文件。

回顾每一次从想法到实现的过程,沈通感到受益良多,“首先,提高了调研能力和资料查找能力,也提升了我思考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编写材料,参加答辩等,也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演讲和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沈通的自信心也进一步提高,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也激发了他不断学习的兴趣。

而14岁的万海妍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火了”,当时支付宝的官方微博向她喊话说:“万海妍,你的工位我给你留好了,就挨着我坐。”其实在她自己看来,她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女,只是误打误撞进入到了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恰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万海妍的世界里,代码和算法并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她编辑过一个闯关小程序,里面都母亲节的相关问答,让妈妈在母亲节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还有设计了检测大凉山屋内空气质量,保障儿童屋内呼吸安全的“硬核”作品,既为凉山的留守儿童们提供了安全,又架起了他们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虽然,现在而言人工智能时代这个词对万海妍来说依旧是巨大、抽象、不可触摸,但是她深刻的感知到编程对生活的改变,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将要到来,“从前不能够自动化的劳动变得可以自动化,过去危险的因素变得逐渐可控,缺失的陪伴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得以补全,未来,我会用编程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让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

论坛上,思想的碰撞,精彩的发言,让在座听众都感触良多。不难看出,这四名徐汇少年能成功“出道”都少不了“好奇心”的加持,他们除了有一双发现问题和需求的眼睛,还有勤于思考的大脑,同时还有责任心,驱使他们发明创造。此外,也少不了上海市、徐汇区和学校提供的各种科技指导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平台,让他们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徐汇教育系统持续拓展“光启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等相整合,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搭建了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从创新项目中培养、挖掘科技人才。在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梁斌看来,这样一条“全链条”的青少年科创培养体系,不仅有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的支持,还有全区4个科创孵化基地的保障,特别是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中,两院院士就有6名。而面向小学、初中生的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以及设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面向高中生的光启创新基地,对儿童青少年的创意火花进行孵化,聚焦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技节开幕当天,与场内精彩的论坛相呼应,场外广场上、展厅里、大厅内处处回响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作为开幕式的主要活动之一,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嘉年华挑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300余名学生代表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以“做党和国家科学事业的接班人”、“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徐汇少年”、“做徐汇绿水青山的环保践行者”为主题的三大板块18项趣味体验项目。孩子们有的在用3D打印笔和电子技术设计场景,有的在操控机器人完成捡球和投球任务,有的在遥控无人机挑战穿越迷宫,有的在利用花岗岩、活性炭、滤纸等材料搭建一个系统的水质净化处理装置……项目聚焦青少年学党史、科创未来、生态环保的趣味体验项目,走进科学,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作为“十四五”期间徐汇区青少年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王彤代表徐汇区教育局,在开幕式上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以高校资源对标提升徐汇区光启青少年创新基地建设,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创新训练营、学习营、孵化营三种灵活的学制,加强“高校专业教授——学校专长教师——项目专管教师”等师资力量配备,让基础教育科创教育与高校衔接得更紧密,为区域内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共谋未来。

市教委与市科艺领导为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徐汇获奖师生代表颁奖,区教育局和区科协领导为徐汇区科技教育特色校授牌。

开幕式上,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对徐汇区青少年寄语,她指出徐汇青少年科技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重要指示,区内青少年要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促进科技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参与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科学素养。她强调社会各界要关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记者:姚丽敏、施大尉

部分图片来源: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汇教育

编辑:赵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这里是上海市徐汇区新闻办公室
35767文章数 128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