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袁隆平逝世!追忆袁隆平,你所不知道的杂交水稻之父

0
分享至

5月22日下午1时许,湖南日报发布消息证实,“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此前5月22日上午,据CNTN和中国电视报发布消息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上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消息一出,随即引发舆论热议,诸多媒体及网友转发相关消息缅怀袁隆平。

但该消息随即被辟谣,据红星新闻最新消息,22日上午十点五十八分,记者拨打袁隆平原始秘书杨耀松的电话,对方称此事为谣言,没有此事,正在准备辟谣。

另据澎湃新闻消息,从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处获悉,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袁隆平目前在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目前正在医院”。此后,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诸多官媒亦报道称,“袁隆平去世”为假消息。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追忆袁隆平:不一样的杂交水稻之父

1952年,有个学农业的中国小伙,经过重重选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飞行员的资格,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一生将和天空打交道。但命运这种事,谁又说得清。

当时,国家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当中,于是这个小伙被原路退回,继续在西南农学院读书。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改变,却为之后的惊人巨变埋下了种子。这个差点成为飞行员的小伙,叫袁隆平。

学农,是袁隆平小时候就有的想法。

说来有趣,仅仅是因为老师带他们去一个私人的园艺场里郊游,小小的袁隆平看到亮红桃子挂树梢,翠绿葡萄悬头上,顿时觉得农业的世界,太美了。

长大后,他就报考了西南农学院攻读农业。

虽然这途中,他差点成为国家游泳队队员、空军的飞行员,但还好,老天又把他拉回了轨道上。

如今,袁隆平因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而被世界熟知,但这称号来之不易。

1960年,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为杂交水稻带来了可能性。

1965年,袁隆平在14000多个稻穗中找到6株可供实验的不育株。

14000多个稻穗中找6株,这需要极致的细心,和极大的耐心。

当时的人们不懂袁隆平在做什么,就觉得他是个无所事事、整日在田里晃荡的顽固分子。

最开始的成果,并不如意:和常规稻对比,杂交水稻的稻谷产量反而减产5%,稻草却疯狂增长。

有人说风凉话,袁隆平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反驳:“表面上看这个实验是失败的,但本质上我们是成功的,稻草增产证明了杂交水稻的优势,我们技术选择不当,改进技术,把这个优势发挥在稻谷上”。

目标清晰的人,哪有时间管得了别人的看法,他们只顾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三次、五次,实验到一百次总会出成果。秉持着这样的想法,袁隆平和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最终问世了。

这震惊了中国和世界,杂交水稻可增产20%,一年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无疑让在饥荒边缘挣扎的中国人,大大松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袁隆平还把杂交水稻带到了非洲,极大增加了非洲的粮食产量。至今,马达加斯加的20000货币上,还印着杂交水稻。

年轻时,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习惯散漫。

那时候,别人出勤都打卡,只有他不打。打不来,这个爱好自由的人,哪能被打卡这种事束缚呢。

年轻时逃过了打卡,年老时却逃不过带团队。同样是个麻烦事。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他:“带的都是精英,精英难不难带?”主持人刚问完,袁隆平抓耳挠腮,整个处于崩溃的边缘……这精英得难带成什么样,把历经了风风雨雨的老人急成这个样子。但每每提及成就,袁隆平就特别云淡风轻。

去年,“袁隆平说英语”被推上了热搜,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表示惊讶:“以为袁爷爷的农业技术过硬,没想到连英语都这么牛。”话传到袁隆平耳朵里,他只是说:“我这是破碎英语”。

袁隆平特别不服老。他经常说:“我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他曾经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话,他一直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老千古!

相关报道;

袁隆平逝世 晚年他还有两个未圆的梦想

今日(5月22日)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干瘦、黝黑、小平头,同几十年前最初进入大众视线时一样,袁隆平似乎没什么改变”这是2019年袁隆平受领国家勋章时人们对他的印象。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对记者们讲述了他晚年时光的日常。

“晚上睡前,再想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天气有没有干旱。”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这位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当天就返回湖南,他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稻田。

袁隆平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他晚年还有两个梦没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目前正逐步接近这个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

— 杂交水稻之父—

超级稻亩产1100公斤 “遥遥领先全世界”

上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把它收起来第二年播下去,结果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长得那么好,高的高,矮的矮。”袁隆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原来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我失望了,失望后突然来了灵感,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

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耗时9年后,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1996年,当时的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难题,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

“我们遥遥领先全世界。”袁隆平在中国工程院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

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杂交稻目前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据央视新闻2017年报道显示,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

— 一生热爱禾苗—

90岁高龄仍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

2019年,年近90岁了,袁隆平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长期在袁隆平身边工作,“袁院士经常教育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电脑上是种不出水稻的,鼓励大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只要有人去他家里请教讨论杂交水稻工作,他总是热情接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认真交谈杂交水稻。”

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坦言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很激动,同时他更把这个荣誉当成一个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他谈到自己目前的两大任务,一个是继续搞杂交稻,要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我希望今年的示范田,实现亩产1200公斤、每公顷18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四个示范片正在攻关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其中两个示范片有望在今年10月就实现亩产1200公斤。

— 耄耋之年—

晚年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袁隆平给自己定的另一个任务则是备受关注的海水稻。

“我打了一个报告给总理,希望他支持这方面的研究,他批了‘非常同意’,要特事特办,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袁隆平说。

他算了笔账: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

“这是什么概念呢?300亿公斤。相当于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海水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研究,但普遍来看进展不大。“我为什么担当这个任务呢?我们有杂交水稻的优势。”袁隆平说。

他透露称,研究团队现在正加紧为海水稻的研究继续努力,目前已经在广东、山东、辽宁、江苏、内蒙古、新疆、湖南等全国多地开展合作研究,第一批希望亩产达620公斤,研究团队有海水稻杂交育种优势,“我们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他提高了一些音量: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完成这个任务,希望大家对我们工作给予支持。

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工作,袁隆平有时候也怕自己跟不上节奏:“搞科研痴呆就完了。”

“之前医生给我测试,问我95+13是多少,我一下子答出来,这说明脑瓜子还管用,加减乘除心算还算得出来。”他高兴地比画着。

“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算起来可不得了。”袁隆平还有很多谷穗数、谷粒数要算。

责任编辑:马文静_NB158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玄学提醒:未来几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玄学提醒:未来几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神奇故事
2024-04-28 23:54:01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方宣称将完全移除敏感场地的中国监控设备答记者问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方宣称将完全移除敏感场地的中国监控设备答记者问

财联社
2024-05-01 04:38:09
福建舰首航,为何不保密电磁弹射?专家:领先美国不必再韬光养晦

福建舰首航,为何不保密电磁弹射?专家:领先美国不必再韬光养晦

讲者普拉斯
2024-05-01 10:39:28
今天你ST了吗?一觉醒来成为ST股东是什么感受,节后几个地板起啊

今天你ST了吗?一觉醒来成为ST股东是什么感受,节后几个地板起啊

短线实盘指导操作
2024-05-01 10:42:48
女子花万元买来的衬衣手洗一次后现划痕 商家拒绝退货:不能水洗|追踪到底

女子花万元买来的衬衣手洗一次后现划痕 商家拒绝退货:不能水洗|追踪到底

封面新闻
2024-04-30 15:17:33
知名港星一脸兴奋领内地驾照,已在内地过退休生活,57岁仍没结婚

知名港星一脸兴奋领内地驾照,已在内地过退休生活,57岁仍没结婚

八卦先生
2024-04-29 23:32:30
大量北约士兵被杀后!布林肯:北约将不再蓄意针对俄!我希望谈判

大量北约士兵被杀后!布林肯:北约将不再蓄意针对俄!我希望谈判

明日之家
2024-05-01 12:24:03
乌日古木拉:谢谢大家理解并照顾我这个不会英语的傻瓜

乌日古木拉:谢谢大家理解并照顾我这个不会英语的傻瓜

懂球帝
2024-05-01 11:02:10
浙江第一市,浙江第一县,浙江第一镇,浙江第一村,有你家乡吗?

浙江第一市,浙江第一县,浙江第一镇,浙江第一村,有你家乡吗?

蛙斯基娱乐中
2024-05-01 08:00:08
陈钰琪好漂亮

陈钰琪好漂亮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4-28 09:11:57
不按剧本来!面对加装防弹玻璃的菲律宾船,中国海警没按套路出牌

不按剧本来!面对加装防弹玻璃的菲律宾船,中国海警没按套路出牌

笔墨V
2024-05-01 14:44:09
季后赛综述:三组战成3-2,NBA奇迹诞生,快船赢下G5概率出炉

季后赛综述:三组战成3-2,NBA奇迹诞生,快船赢下G5概率出炉

祝晓塬
2024-05-01 14:25:43
林更新生图!是很硬朗的帅,轮廓立体浓眉大眼,脸小腿长又高又瘦

林更新生图!是很硬朗的帅,轮廓立体浓眉大眼,脸小腿长又高又瘦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5-01 10:25:23
狗哥当家!贝弗利撕咬13分+新高12助正负值+36逆天了!

狗哥当家!贝弗利撕咬13分+新高12助正负值+36逆天了!

直播吧
2024-05-01 12:16:42
抗疫英雄李兰娟百亿产业曝光,儿子竟占股百分之百,引发民众热议

抗疫英雄李兰娟百亿产业曝光,儿子竟占股百分之百,引发民众热议

寻梦小真
2024-04-15 22:35:58
接吻时,如果男人摸你这“三个地方”,他有可能是老司机了

接吻时,如果男人摸你这“三个地方”,他有可能是老司机了

户外阿崭
2024-05-01 10:36:22
马龙嘲讽詹姆斯,不就是4-1淘汰了湖人吗?自称GOAT就这点风度?

马龙嘲讽詹姆斯,不就是4-1淘汰了湖人吗?自称GOAT就这点风度?

记树与海
2024-05-01 10:39:58
韩国认输:中国科技水平全球第4,已超过韩国,领先0.2年

韩国认输:中国科技水平全球第4,已超过韩国,领先0.2年

互联网.乱侃秀
2024-04-30 12:45:15
深圳地铁突发!“感觉有点可怕”

深圳地铁突发!“感觉有点可怕”

芒果都市
2024-04-30 17:34:32
爸妈退休金高,那生活得多惬意啊!

爸妈退休金高,那生活得多惬意啊!

张三聊科普3363
2024-04-30 11:03:39
2024-05-01 15:32:49
红船杂志
红船杂志
红船破浪,铭记传承。
2044文章数 345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卸任华为终端CEO 新任命为董事长

头条要闻

王毅和阿根廷外长会谈 阿方: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不改变

头条要闻

王毅和阿根廷外长会谈 阿方: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不改变

体育要闻

"意甲最佳"金玟哉 踢回了中超水平...

娱乐要闻

黄子韬被曝求婚徐艺洋 大量亲密照曝光

财经要闻

俞敏洪,踏足A股!

汽车要闻

预售2.89-3.49万 奔腾小马正式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健康
房产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发烧友将QLC SSD转换为SLC 大幅提高了耐用性和性能

家居要闻

心之所栖 黑白灰色系打造设计专属感

春天野菜不知不识莫乱吃

房产要闻

单价2万内,装标4200+,主城改善大盘无套路硬刚!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