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峡移民大家庭”许家冲村的新生活

0
分享至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便民洗衣池边洗衣服的村民。

共蓄一池幸福水

三峡大坝,以巍峨的雄姿横亘在悠悠长江上,造福着上下游百姓,更将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全国。沿坝顶直线往东北三四百米,便是有着“坝头库首第一村”之称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村。总书记同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拉家常,并强调:“村集体是一个大家庭,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近日,记者跟随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成果采访团来到许家冲村,在便民洗衣池遇到了刘大姐。只见她一身鲜艳的绣花上衣,坐在石凳上,用力捶洗着衣服。记者向她问好时,刘大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一代创业人”刘正清:洗衣池边挥舞接力棒

刘大姐名叫刘正清,今年53岁,是地地道道的许家冲村人。用棒槌捶洗衣服的方法,还是小时候妈妈教给她的。那个时候,许家冲村人喜欢三三两两围在长江边洗衣服。

20世纪90年代,为了大坝和船闸的建设,刘正清和一些住宅地势较低的村民陆续搬到了现在的位置,长江边见不到她们挥舞棒槌的身影了。

开启了新生活,不能让村民的传统丢下。2012年,村里通过捐建的方式,引山泉水修起了便民洗衣池。

“家里有洗衣机吗?”记者问。

“有两个嘞,但我还是喜欢在这儿洗,水也不用花钱。习惯了手洗,就是觉得捶出来的衣服干净。”刘正清说。

离洗衣池不远处,是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两座2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以一级A类标准排入长江。

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

“你看,我用的洗衣粉都是无磷的。”说起对长江和三峡库区的保护,刘正清就像对待自己的衣服一样认真。

下午4点并不是洗衣高峰,偌大的洗衣池也只有刘正清一人。原来,刘正清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和一家餐馆,她常常在别人休息的时间抽空来洗衣服。

作为村里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农户,2014年,刘正清便开始为农家乐的生意和在农家乐干活的村民想法子。

“最开始没人气,我就跑到公路边竖一个牌子,写上‘田园饭菜’,挥手招揽客人。”刘正清说着她的“创业史”,谈到最多的还是让村民跟她共同致富,“去年疫情让游客量下降,我反复去市里找旅行社,跟他们磨,让他们想办法带人过来。”今年春节后,刘正清已经迎接了一两万名游客。

在刘正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开办农家乐的行列中来。刘正清还组织大家去云南等地学习,“要把客人招待好,要让客人感受到我们移民对新家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她觉得,对客人好,就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最大回报。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对总书记给村民提出的具体希望,刘正清“信手拈来”。

“二代创业人”谢蓉:牵头传承牵花绣

许家冲村的“半边天”不仅撑起了池边最美的风景,更撑起了集体经济发展。

与刘正清不同,32岁的陶明会是个外来媳妇。来自云南普洱的她跟丈夫结婚后便去上海打工,随着小孩儿越来越大,为了方便上学,2019年,陶明会带着孩子回到许家冲常住。

“以前只是逢年过节回家,2018年以后明显感觉变化加快了。”陶明会告诉记者,是村里的发展打消了她回村工作的顾虑。

如今,陶明会在由村民谢蓉创办的“三峡·艾”手绣基地务工,负责订单产品原料的称重,每个月可以拿到近3000元工资,平时还能照顾孩子和两个老人。

今年46岁的谢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夷陵民间刺绣”(牵花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基地先后培养出具有合格技艺的坝区移民妇女近800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知道有牵花绣,看见我奶奶她们在绣这个东西。后来还是在邻居家的蚊帐上面找到了当年的一个帘子,才算把这门手艺重拾起来。”作为库区儿女,谢蓉对传承很坚定。

随着传统手艺的产业化,谢蓉又注意到了定制产品单价过高的问题:“我就尝试把一部分生产转向单价更低的DIY材料包,与北京的公司签订协议,稳定供货。”

得益于提早谋划的转型,去年,“三峡·艾”的手工产品销售并未受到太大冲击,村民可以通过“订单固定工+定制临时工”的方式灵活就业。

“三峡·艾”主题民宿酒店。

离刘正清的餐饮“百家宴”不远,就是谢蓉在2017年开设的“三峡·艾”主题民宿酒店。在这片由政府打造的“双创”示范街,许家冲村人正在不断创造新的致富增长点。

“三代创业人”望华鑫:记忆中的熬夜制茶不再有

新一代许家冲村“创业人”的代表是34岁的望华鑫,2018年,一直在四川成都从事护理工作的她回到村里,帮助父亲经营家里的“老本行”——茶叶。

与前面故事的主人公都不同,望华鑫算得上是“真正的三峡移民”。1997年,她和全家从外村搬到许家冲,那时,父亲自己办小厂子搞茶叶销售。

在她的记忆里,做茶叶是个辛苦活儿:“因为要白天采茶晚上连夜制茶,都是熬通宵。我经常跟着父亲,他收鲜叶,我帮着记账,也就是睡得比大人早一点儿。”

“父亲往往是自己提个袋子,到别人家里收茶叶,再拿到别人的加工厂里加工,第二天早上再去卖。”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望华鑫言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现在的望华鑫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发展方式的升级上:“名优茶只做一季春茶,夏秋茶收成品毛茶,精制车间白天生产。最直观的感受是不用熬夜了。”

一边集成茶叶种植、加工、精制、销售和茶文化旅游等业态,一边采取“公司+基地+农民”模式,望华鑫的宜昌双狮岭茶叶合作社稳定带动社员630户,年产值从2018年的1000多万元提高到去年的6000多万元。

打门球的村民。

合作社还把老村委办公楼扩建成4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而如今的村委会则搬到了过去望华鑫上小学的地方,并也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集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群众活动中心、门球场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域,便民洗衣池也建于此。

2020年,许家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比2017年增长47.9%,移民就业率达95%以上。刘正清、陶明会、谢蓉、望华鑫……这些原本命运不同的个体,在许家冲村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共谋幸福生活的最优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扣篮Slam
扣篮Slam
独家篮球报道
2545文章数 20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