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专访陈家强:香港再不采取行动,科创能力优势也要没了

0
分享至

  【直新闻按】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香港如何找准定位,继续保持并发挥自身优势,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大湾区加速前进,成为外界关注香港的一个焦点。而在香港科技大学兼任教授、香港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看来,“科创”与“金融”,是香港可以发力的两大方向。

  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专访时,陈家强表示,香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大学的研究团队,但是在面对全球的竞争和挑战、科研人员非常抢手的情况下,香港需要加速巩固这样的优势,必须采取行动。

  陈家强认为,尽管香港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其实香港社会不是那么了解科技,政府也没有相关政策推动从大学研究、到科技应用、再到整个高新科技生态圈的发展。所以单靠香港目前所拥有的优势,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因此,香港再不采取行动,科创能力优势也要没了。所以他认为有几件事情要做:第一要在大学方面增加经费,多请一些海外的优秀人才;第二点是增加研究生的人数,包括香港本地研究生,以及更多的从内地来的研究生。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9+2”城中拥有明显的金融优势,但在陈家强看来,香港金融还有极大发展空间。他认为,大湾区金融流动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大湾区人口的发展,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他建议可以让内地居民购买到香港做的理财产品,认为此举可以丰富整个金融生态。他也希望看到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大湾区发展,盘活整个生态,而这就需要政策层面多推进一些。

  以下是专访实录全文: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日前在广州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并会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的港澳特首,这也是该领导小组自2018年设立以来首度在广州召开。这个高层级会议引起了香港各界高度关注,如何看待中央在这个时机点对大湾区的部署工作?在多层次推进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方面,香港的定位是否更加清晰化?

  香港前财库局长 陈家强:大湾区发展的整个规划从筹备到构思、再到颁布,一直发展的进程都相当不错。为什么叫粤港澳大湾区?背后的理念是一个涵盖国际联系、用到香港和澳门的长处来发展的大湾区,所以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思考的:比如澳门和香港的定位该如何配合整个大湾区的发展。我想中央的整体思路是如何做好大湾区整个的经济发展、高新科技发展,然后一路推进相应的政策出来。我留意到韩正副总理讲的话是符合整个大湾区发展方向的,我很认同,尤其是我留意到韩正副总理讲的如何做好河套地区来发展创新科技,如何用好前海来发展和香港之间的金融合作以及推动整个深圳的金融发展等方面。

  特首在场也讲了不少香港在大湾区内该如何定位,这个定位其实也很清晰,我自己特别觉得为什么要有大湾区这个概念?因为接下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做一个更强、更好、更有创新能力的经济体,其中就要做好大湾区。大湾区本身目前已经有好多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但是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一些在世界上领先的科技公司如何可以再创新、令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而应该如何用好香港和澳门?也是一个方法。

  对香港自身来说,我认为很多香港人其实不知道香港是如何做科技的,虽然香港是一个金融经济城市,但是国家有很多清楚科技发展的人士以及领导人,他们都见到香港的高等院校是有这个科技能力。如何发展香港高校科技研究能力、来推起整个大湾区的发展?我相信从这方面来说,其实国家已经提出了很多方向。现在我们说的河套地区,其实是一个落实(中央)这样想法的实际的措施;结合香港比较好的研究能力,如果再加上整个大湾区的产业链,结合起来就可以非常厉害。

  秦玥:说到河套地区,您如何看河套地区的发展进度和政策?意义在哪里?

  陈家强:河套地区其实是一个示范点,我觉得其实不只是河套地区,整个大湾区应该要紧密结合。目前我们见到其实香港有不少的高等学校已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不同地方设立了分校,譬如东莞、广州有不少,其实这就可以帮大湾区吸引聚集全国的人才以及训练培养人才。

  但是为什么要特别讲起河套呢?因为河套地区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意义。香港划出一个区发展创新科技,同样的深圳一边也在做这件事,所以它有个象征的意义,就是深圳和香港如何可以一起做好这个地方。我们要做的就是希望这个高新科技园区可以吸引全国好的企业入驻,不一定是最大的,因为大企业不需要进驻这个园区,可能是一些比较小规模、有初创性、同时有发展潜力的全国创意者,希望吸引这些人来河套地区;同样的,当然也希望能吸引香港的一些有新创意的中小企业入驻河套。此外该如何用好香港的科研能力?我都有些建议,希望香港的科研单位、主要是香港各个大学的科研人员能在河套地区设立办公室、试点、孵化器,让他们可以和整个河套区的中小企业紧密合作,来增加整个研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秦玥:说到科创能力,您如何看国家给予深圳的各方面政策来带动各个产业,特别科创产业的发展?对比香港的呢?

  陈家强:深圳有很大的优势,我想大家整天说华为、中兴、腾讯这些公司其实已经是世界上领先的一些科技公司了。而香港最主要的优势是在于大学的研究团队,譬如大家也知道大疆、商汤等好多都是从香港的大学走出去的。香港的大学研究团队有相当的能力,这些高校在国际方面很有声望,过去十几二十年吸引了很多的国际人才来港发展研究,我想这仍然是香港有这样的空间能帮到整个大湾区的企业做好科创。但是有一点我要补充,我们见到香港的科创能力是不错,但是接下来面对全球的竞争和挑战,香港需要加速去巩固这样的优势,因为现在全球都在抢科研人才。香港过去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大学环境和资源吸引了那么多的科研人才来港。

  但无可奈何的是,我觉得香港社会其实不是那么了解科技,政府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是推动从大学研究、再到科技的应用、再到整个高新科技生态圈发展。如果要香港做好自己本身角色的话,单靠目前所拥有的优势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所以我觉得有几件事情要做:第一要在大学方面增加经费,多请一些海外的优秀人才;第二点是增加研究生的人数,包括香港本地研究生,以及更多的从内地来的研究生。招他们来香港做科研,这些研究生可以帮助香港做科研的同时,在整个大湾区整个的产业面层面可以发挥一个很好的作用。我觉得香港本身应该要再多做一些事情,我们有很清楚的产业政策,大学不只是教育,过去香港社会以为大学只是做教育的,但其实大学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产业推动,这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多做些事情。

  秦玥:您刚才说到全球都在抢科研人才,国家是不是见到这样的大环境下的挑战,所以特别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划出大湾区发展甚至要加速发展?大湾区概念其实也已经说了一段时间了。

  陈家强:我相信是的。我相信国家看到需要更多的国际科创人才,其实这不难见到,因为全球都在抢人才,你看最近美国的拜登总统也在讲该如何增加投资,很着重科研在整个GDP的比重,美国也在做这件事情。其实美国的研究能力已经很强了,但他们还是一直在大量的投入经费去做好研究。我想这是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与国之间要比拼能力的话,科研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则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

  所以正如我刚才说,香港要做好自己的优势,就是多投入经费。香港有资金的,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经费致力发展大学科研水平,同时招收更多的研究生、科技人员,不单是香港本地和全球其他地方,最主要的是来自内地的研究生,招他们来香港读书,读完书、做完研究之后就发展大湾区,这是应该要走的路。

  秦玥:您曾经在特区政府担任了十年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在金融方面,去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低迷,唯有金融一枝独秀,而金融也占香港整体GDP20%,对于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作为金融枢纽,该如何用好香港这个角色?

  陈家强:香港金融优势很明显,因为香港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现在不少内地企业都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和集资地,但是香港做的金融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国际金融方面,比如为内地企业集资,或是为内地投资者走出外面(提供服务)。而香港在自身的金融发展方面,因为本身是用港币体系的国际金融区,和内地的制度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说金融的发展、金融该如何能够服务到一个新的经济?这方面深圳则是有它的角色,也是在大湾区整个规划里,之前我们所讲的深圳成为一个示范区的意义,就是深圳该如何不断地做好制度改革,包括金融,让深圳可以服务大湾区乃至全国。

  这方面我想很多事情可以做,譬如我们讲的金融发展,最主要就是说让企业的资金链能够集合集资。我觉得深圳可以透过更多和香港的金融合作,让整个金融发展制度更加市场化、但同时要保留自己在内地的监管角色,这是深圳有它特殊的一个优势和地位要去做的一件事。

  秦玥:看您之前发表的一些文章,您是信奉自由市场化的吗?

  陈家强:我不觉得自己信奉自由市场化,我做了十年特区政府财经及库务局局长,在政府工作时,我非常着重金融监管以及保持市场稳定、金融稳定。

  秦玥:如果谈到内地需要市场化的一些金融业或是产品,有哪些是可以先试的?相关联的传统的公司企业是否会受到冲击?

  陈家强:有几个方面,其实从香港看内地的金融是发展得相当好的,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的发展方面,内地做得很好,像是保险科技或是一些其他各种金融方面的科技,服务社会的整体能力相当的高。

  我想讲的可能还是回到集资的层面,就是一些中小企业该如何集资?如何找到好的资金能够帮到他们发展?这方面我觉得内地应该还可以有空间。因为我们的整个资金链可能是给了大企业,中小企业(集资比较难),这不只是中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中小企业的集资问题,特别是一些科创企业在集资方面有难度,所以我们要是做好这方面,就会帮到一些企业。另一个问题当然是要时刻留意我们的政策,在大湾区整个规划里包括我们去年见到的金融三十条,很多条讲的都是如何增加金融流动,尤其是讲大湾区本身金融科技的科创能力,更重要的是香港、澳门以及整个大湾区内地城市,金融该如何流动。

  我相信大湾区金融流动在长远来讲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在说整个大湾区的居民有几千万、上亿的人口,随着生活需求越来越大,他可能需要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譬如保险也好,投资理财也好,当中一些产品是香港可以供应,透过国际市场我们可以将一些产品提出来。现在来讲就是大家很难买到一些想买的产品,两边是不通的,所以如果是透过一些理财通、保险通等,可以让内地居民买到在香港做的理财产品,我想这可以丰富整个金融的生态。

  当大湾区的居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相信从大方向来说,中央是认同的,我也希望现在正在讨论的两地理财通可以尽快推出来,大家可以做。长远来看,这些金融要素的流动可以帮助整个大湾区发展。

  秦玥:对于跨境理财通的流动、平台多元化落地等方面,监管方面是否会有压力?香港在市场化方面的优势有哪些可以提供借鉴参考?

  陈家强:其实跨境理财通或是类似的一些制度通常是由最容易的开始做,由浅到深。你容易做的部分,其实对监管方面来说并不难控制,因为产品本身可能比较标准化、没有这么复杂,变成买产品的时候,客户应该有个相当不错的保障。

  另外目前来讲,无论是香港的监管制度还是内地的监管制度,其实都足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了。当然,监管者可能希望多掌握一些数字,如果是内地监管者,可能是想监管整个流量,但这在现在来说并不难做。无论透过现有的一些银行制度也好,你可以看到客户买了多少,或者我们成天说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数码化程度其实是随时可以让金融机构能够掌控到整体流量,所以这不是问题。

  在整体金融监管部分,我以前在政府工作了十年,经常和内地的监管机构有互动拜访,我感受到内地的监管做得越来越好,追得很快,不需要担心监管方面做不到。香港也是,香港和内地的监管机构有很多的合作,大家也同样都是参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有很多的互动。

  直新闻:为何想和您聊聊监管,因为在前海的深港国际金融城示范方面,除了金融合作、对外开放、跨境人民币外,有一点中央提出要实验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这方面大家比较关注。

  陈家强:我自己非常相信监管。我觉得在做创新之前必须要做好监管,否则就会有问题。所以可以说我比较相信“监管行先”,不可以先创新再去监管,那样太晚了,我很相信这件事情。但同样的,监管本身是可以创新的,因为监管的手段和监管的方法是可以创新的,以及当中所使用的科技元素是可以创新的。所以现在我们做金融科技的人,包括我自己也好,或是在香港的监管者,都在讲“监管科技”。什么叫监管科技?就是作为监管机构你用的手段都可以科技化。

  譬如以科技化的监管手段简单来讲,以往不同的监管机构可能给你好多数据,你的分析能力可能很慢。但如果有个好的金融科技方式,整个流程可以很快,以及通过人工智能或者类似的数据处理方法,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监管中你要看到的问题在哪里,同时减低整个监管的成本。

  这是监管要创新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一些科技的方法,这是监管机构都同意的,不是我一个人讲的,大家都明白要这么做。其实内地金融的生态很丰富,市民或是投资者市民买金融产品的机会很多以及回报都不错,反而我觉得在监管方面可能要加强的是监管科技。可以提升的同时,要保证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该如何引进一些外地外国的金融产品?是否可以丰富整个金融内容,同时也能做好监管?这个方向我想大家都是认可的。

  反而我想讲的是希望能见到有更多的香港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机构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因为这样可以做活整个生态,让更多的一些外面的思维和产品介入。这方面就需要在政策层面多推进一些,让一些香港的小型金融机构或是金融科技机构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秦玥:那么虚拟银行呢?虚拟银行对传统银行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家强:香港监管者特别做出来的(虚拟银行)新牌照,让香港虚拟银行可以受惠,他的想法我相信就是透过虚拟银行的的诞生去刺激传统银行的改变。我觉得虚拟银行和传统银行并不是要颠覆对方,而是大家可以提供到类似但是不同的金融服务让投资者或者市民去选择。

  有一些人喜欢使用虚拟银行,因为可能更喜欢产品的文化和风格;有一些宁愿还是选择传统银行,而不会用新的银行。我觉得整个潮流慢慢在形成,所以在说到大湾区这个概念,作为一个香港银行服务提供者,在大湾区真正结合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服务整个大湾区的市民,尤其是某些产品服务,不仅在香港可以提供到,也能服务到大湾区其它城市。

  你见到香港这一年因为出现了一些虚拟银行,整个银行业很热闹,以前可能大家都没什么竞争,现在出现了好多竞争,不仅让香港各个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让香港金融数码化走得更快一些。因为香港的成功,我见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也都紧随其上,因为这就是如何刺激一个拥有传统金融市场的地方走向数码化和科技化的进程。

  在这方面来讲,我想内地可能不是特别需要有个虚拟银行的牌照,因为本身内地有个相当竞争化的银行体制以及一些数码支付平台。未来会不会做(虚拟银行)?我不知道,但作为香港的金融业界,如果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服务,他们就不需要来香港,使用手机app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银行服务,譬如要买一些保险等理财产品,通过app来买,而这方面的监管其实很容易,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是监管机构能够掌握的。当然国家的政策是要欢迎这样的情况,但我相信对于整个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更加有序的开放政策。也就是说,当大湾区成为一个这么重要的经济体的时候,它一定要更开放、才能令该区的市民和企业受惠。

  作者:秦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直新闻
直新闻
直新闻官方账号
12928文章数 5622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