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照寺南的冯玉祥小学西侧茂密成荫的松柏林中,有一座被世人誉为“革命老人”的范明枢墓,1950年所建,前立3通碑,中碑题为“故山东省参议长范明枢之墓”,碑阴刻范氏生平业绩; 右碑林伯渠题“革命老人永垂不朽”,左碑谢觉哉题“永远是人民的老师”,墓东单立一碑镌刻“精神不死”大字。
现代京剧《沙家浜》有中一段唱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范明枢老先生的一生就如同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大雪压不垮,劲风吹不倒,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但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傲然挺立,本色不改,精神长存!
范明枢是泰安元宝街人,生于1866年1月,逝世于1947年10月。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几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全过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苦苦探索,奋起抗争;有的人则愚钝麻木,消极沉沦;有的人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苟且钻营,卖国求荣。范明枢亲历了中国近代充满屈辱的历史,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从而使他牢固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神圣的责任感。他追寻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从一个尊崇孔孟思想的爱国儒生,到一个三民主义信仰者,再到一名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民主主义者,最后以79岁的高龄光荣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范明枢走过的道路,代表了旧中国有觉悟的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唯一的正确之路。
范明枢少年时求学报国,东渡扶桑加入同盟会,中年时期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成为省内德高望重的革命教育家。抗战爆发后,已逾古稀之年的范明枢痴心抗日救国,追随共产党坚持抗战。他长期担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会长等职,以非凡的毅力和高昂的热情参加山东抗战各项领导的工作,获得“抗战老寿星”、“抗战老英雄”、 “泰山青松”、“革命老人”等荣誉,深得抗日军民爱戴。
办学施教 振兴文化
范明枢是山东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他青年时代就考取秀才,训蒙乡里。中年时期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先就读山东师范学堂,后留学日本,学习师范专科。回国后,先在本地创办学堂,以后相继在菏泽省立第六中学、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曲阜省立第二师范、济南乡村师范、省教育厅等校执教或主持校务。特别是他曾任省立第二师范校长8年之久,以改革师范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把该校建成以思想进步、学术活跃而著称齐鲁的学府。1932年被隐居泰山的冯玉祥聘做古文教师,主讲《春秋》、《左传》、《国学》等。共同的爱国情怀使他俩相交甚密,范明枢与冯将军合作,由冯玉祥出资,范明枢任校长,在泰山前创办武训小学,先后在泰山周边共办总校、分校共计15处,以半工半读形式收录大批贫民子弟入学学习,培养了千百计有知识有理想的进步青年,范明枢不顾年事已高,还常常亲自上台授课,成为泰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抗战时期,他积极参与创办抗日学校,如省四联中、山东公学等,范明枢的致力于倡行民众教育的精神难能可贵、深得民众敬仰。
坚定救国 矢志不渝
范明枢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虽为一介书生,但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却表现得英勇无畏,大义凛然。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作为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教师,曾以胸膛撞开围校军警的刺刀,带领学生冲出校门上街游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已年届66岁,身为济南乡村师范图书馆主任的范明枢,多次在校会上讲演,抨击当局不抵抗政策,呼吁抗战,因而被以“共党嫌疑”罪名被捕入狱,后经冯玉祥营救出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已年逾70余岁的古稀之年的范明枢,先奔走于泰安城乡,后呼号于沂蒙山区,组建后援会、动委会等抗日组织,动员民众参加抗战。为配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范明枢四处奔走,积极宣传抗战。他年迈走不了远路,就自己花钱雇一辆独轮小车让人推着下乡,他自费印了些抗日宣传画,还让画家用床单画了一幅,用两根竿子撑起来绑在车上,走村串乡的揭露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的罪恶,讲述东北人民做亡国奴的悲惨,鼓励大家起来抗战,演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听者无不激愤落泪。在1938年7月7 日“七七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共泰安地委在黄前麻塔村召开抗日集会,他为了表示誓死抗日的决心,不顾人老骨瘦,夏衣单薄,跪在满是碎石的场地上,领着人们宣读抗战誓词,全场会众被老人家救国的痴情所感染,纷纷跪到石子地上,跟着范明枢一句一句的高声宣誓,抗日的呼声震撼山谷。范明枢曾任“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常委、“泰安各界抗敌后援会”主任和“泰安民众抗敌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等职。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他不顾年愈古稀,长期担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以非凡的毅力和高昂的热情参加山东抗战各项领导工作,深得抗日军民的爱戴。
追求真理 高龄入党
范明枢还是不断学习,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不断升华的楷模。他早期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曾试图走科举仕途之路;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接受了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转而信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又使他痛感三民主义的道路是难以走通,于是,他开始了新的探索。在曲阜省立第二师范任校长时,他提倡广泛研究各种思想和各种学派,容纳校内共产党的活动;在济南乡村师范图书馆任馆长期间,他积极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学说新思想,支持共产党的革命活动,甚至以与共产党员的学生们同蹲大狱而引以自豪。抗战时期,他拒绝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方面的威胁利诱,毅然追随共产党坚持到敌后抗战。在长期的救亡图存的经历中,他逐步认识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是以“天下为公”,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是真正能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力量。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胜利在望。在此大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4月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七大”的召开,对范明枢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他非常赞成和拥护我党所制定的正确而富有远见的政治路线。79岁的范明枢再也按捺不住久藏心中的迫切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7日,他郑重地自觉地写了《要求入党报告书》,送交中共山东分局。中共山东分局认为范明枢已完全具备入党条件,马上转报中共中央,中央立即正式批准范明枢加入中国共产党。范明枢心情极度兴奋,以无限欣悦的心情和语调向新华社记者发表感想,向党向人民表态:“余现虽因年迈力衰,唯一息尚存,必当奋斗到底!”范明枢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范明枢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痴心救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永不止步的一生!他是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他是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是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在带领民众通往文明、民主、解放的道路上,他不遗余力,光耀齐鲁。我们学习范明枢,就是要学他崇高的爱国爱民、不断的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而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的高贵品质, 他是齐鲁人民的骄傲,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楷模!他犹如泰山上的一棵不老青松,凛然风霜、不屈不挠、精神长存!
撰文:李大营
如需转载“Hi泰山”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