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色圣地|再访井冈山:燎原星火在这里点燃

0
分享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陈泽云
海报/范英兰

羊城晚报2021年4月28日A5版报道

党史习语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

江西井冈山地标建筑——雕塑《井冈红旗》 新华社发

井冈山原本是江西名不见经传的一座山,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却是一个熠熠闪光的时空坐标——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井冈山展开。

至1930年2月,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日前,羊城晚报记者重访点燃中国革命“燎原之火”的井冈山,接受“中国革命摇篮”的精神洗礼。

往昔峥嵘
闪光印记 火红岁月信念如磐

90多年前,窗外一片漆黑,房间里,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亮着豆大的火苗。毛泽东同志坐在桌前凝神静思,苦苦思索着中国革命道路……

今天,站在位于井冈山茅坪镇的八角楼里环顾四周,一张床、一把躺椅、一副桌椅,极为简陋,不少游客正围在书桌前,端详桌上的一盏油灯和两本泛黄的小册子……面对眼前这一幕,记者想象着当年毛泽东同志伏案思索的情景,不禁动容。

毛泽东在八角楼居住办公时使用的油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摄

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的井冈山斗争,留下百余处革命旧址遗迹。走进这些旧址,记者重温了当年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

照亮革命道路的八角楼灯光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至今,井冈山当地仍在传唱这首歌谣。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走上崎岖的山路,于1927年10月来到井冈山。

“到达井冈山茅坪时,毛泽东脚部受伤。为方便及时治疗,毛泽东被安排在了当地中医谢池香私宅八角楼居住办公。”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主任贺静介绍,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经常在此召开军民座谈会,整理调查报告。

正是在八角楼里,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这两篇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位于八角楼旁的“谢氏慎公祠”,亦即“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5月,大会在此召开。会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大会过后,井冈山边界各县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地内党、政、军和土地革命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

见证革命艰苦的挑粮小道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奋笔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再提黄洋界。

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乘红军大队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把守黄洋界的红军在两条通往山上的小路上,设置了竹钉阵、篱笆障碍、滚木垒石、壕沟、射击掩体等五道防线。敌人多次进攻均告失败。

黄洋界保卫战不但成功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安全,还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积累了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当年就写下《西江月·井冈山》,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赞此役。

黄洋界在经历战役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定信念、深入群众的艰苦奋斗。

90多年前,在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的地方,有一条原名“五里横排”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这条小道,就是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1928年冬,受到国民党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粮食、食盐以及药材等物资奇缺,不足以供给红军队伍。于是,毛泽东和朱德亲自带头下山挑粮。靠着肩挑背驮,红军战士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山。

其间,战士们不忍心42岁的朱德如此辛劳,把他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朱德就重做一把,并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从此,他的扁担再没人敢“偷”。

如今,90多年过去,在这条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身着红军服、肩扛红旗的游客,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重走挑粮小道,更体会到朱毛红军官兵平等的可贵。”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游客有感而发。

记录革命信仰的红色书信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包括毛泽东的油灯、朱德的扁担等3万多件馆藏文物,承载着无数红色记忆。其中,摆在陈列柜里的几封书信真实展示了当时有志青年的革命信仰。

“志强:好久没有和你通信了,不知你近况若何?挂念得很……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前过的优美生活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这是红军将领陈毅安(又名陈斌),在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写给爱人李志强的书信。信中,陈毅安讲述了他的近况并表达了崇高坚定的革命理想。

陈毅安是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屡立战功,黄洋界保卫战前线指挥就有他。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投入革命参加北伐战争等。1930年,在长沙战役中担任前敌总指挥时,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据介绍,陈毅安当年曾为爱人李志强寄去书信共54封。另有一张藏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英文新年贺卡尤为特殊。贺卡是99年前的1922年,陈毅安送给李志强的新年祝福。贺卡封面是一名女话务员的头像,下方写着“恭贺新禧”四个金字,卡片中间用绿色毛线固定,内页写着字迹优美的英文——

To my sweet heart, Miss Lee. May happiness be with you throughout the New Year.

From Cheng Bing.( 赠给我的心上人李女士 祝愿新年快乐 陈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陈毅安写给爱人的贺年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摄

“这张贺卡能够体现90多年前年轻人的家国情怀。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张从战火硝烟保存至今的贺卡,应该会有所触动、受到教育。”井冈山的“海归”宣讲员毛浩夫对这张贺卡感受颇深。他表示,来井冈山寻访红色精神的不止国内游客,还有国际友人,这张贺卡会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当时革命战士的理想信仰。

喜看今朝
初心不改 革命老区奋进奔康

四月的井冈山,满目苍翠,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一排排火炬路灯点缀在城市乡间,向人们展示着当年“燎原的星星之火”。秉承革命老区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今的井冈山已然发生巨大变化。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打起攻坚战,过起新生活;唱起幸福歌,温暖暖心窝……心中有梦无难事,酸甜苦辣都是歌。”近年,神山村村民彭夏英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哼唱的“幸福歌”也越来越轻快。她经营着村里第一个农家乐“成德农家宴”,一到假期,农家乐的灶台火旺、厨房飘香,她拿手的小炒黄牛肉等家常菜总能赢得食客们的喝彩。

神山村地处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长期闭塞落后,曾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是贫困户,是革命老区典型的贫困村。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视察精准扶贫工作。习近平走进贫困户彭夏英的家,亲切询问她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鼓励她要树立信心,脱贫致富。

带着总书记的鼓励,彭夏英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年收入有十多万元。她不仅实现了脱贫,更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创业典范。今年,她的小儿子张明也从深圳回到老家,和她一起经营农家乐。

“政府给予我们很多帮扶,但我们不能只靠政府扶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彭夏英最朴实的感悟。

现在,曾经无人问津的神山村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投资:神山振兴学院建成后,红色培训有了场所,已有数十批团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曾在广州打拼的吉安人肖皋启也投资神山村,开起了精品民宿。

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彭夏英的脱贫致富是井冈山精准扶贫取得胜利的一个生动实践样本。几年前,为了摆脱贫困,曾是革命战场的井冈山再次响起“军号声”。

通过发展黄桃、茶叶、毛竹等特色种植,井冈山实现家家户户有增收项目。依托五百里绿水青山,井冈山着力打造秀美乡村旅游景点,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同时,井冈山改善提升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幸福安居……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贫困的日子慢慢退出井冈山群众的生活。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率先宣布脱贫摘帽。这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血脉传承。

新时代井冈山儿女的脱贫实践,为井冈山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昔日“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如今已成为有17万人口的旅游城市,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193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3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井冈山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434元和8228元,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井冈山现在正进一步丰富旅游业,让更多人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当地一波又一波的“后浪”,也正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对话守护者
专访井冈山“海归”宣讲员毛浩夫:
一个个烈士的名字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毛浩夫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摄

毛浩夫是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老师,2014年从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毕业回国。在南昌工作两年多后,他回到家乡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出生于红色文化家庭的他,坚定地传承祖父、父亲的红色文化宣讲事业。他的爷爷毛秉华是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长,被称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人”。

羊城晚报:从事红色文化宣讲六年,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毛浩夫:我跨行选择红色宣讲事业,有机会到外面学习参观各种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另外,我也会做一些乡野调查,调查期间了解到很多祖孙三代共同守护不知名烈士墓的故事。每当看到一行行烈士的名字,一座座历史的坟墓,就能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羊城晚报:你如何理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毛浩夫:爷爷出生在井冈山脚下太和县的一个农村。他的二哥是一名红军战士,1930年牺牲在太和县。爷爷经常讲他小时候填不饱肚子,几乎要被送去当和尚的故事。所以,爷爷对中国人要站起来的那段历史感触很深。

而我是“80后”,生活在中国经济起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有我们这一代的感悟。在我看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既要讲好井冈山的历史,也要让人们了解井冈山的变化和发展。

在新时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神山村让我深刻体会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如何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记得小时候去神山村,都是土坯房。2017年井冈山宣布脱贫摘帽后,爷爷带我去神山村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通过产业脱贫,村民种植赖梨、生产农副产品,实现了收入增长。

羊城晚报:你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毛浩夫:我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红色文化宣讲内容方面的更新换代。不希望一堂课讲一辈子,而希望大家了解到,井冈山从过去一步步走到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也希望实现“红色+”,比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等。

粤赣连心
卅年前羊晚报道深植“井冈山情结”:
中国人应该到井冈山看看

《羊城晚报》1990年9月10日头版版面图

“一个中国人有机会到井冈山看看,那是应该的。”

31年前的1990年,羊城晚报记者龚志瑾到井冈山采访时感慨,井冈山景色如画,但旅游却还没热起来。于是,他写下《今日井冈山更多娇》《一个中国人应该到井冈山看看》两篇报道,分别发表在《羊城晚报》1990年9月8日和9月10日的头版。

当时龚志瑾与新闻界的同行希望:“我们也要为井冈山栽点树——宣传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宣传井冈山的旅游资源。”

这两篇报道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召唤国人“打卡”红色沃土的经典之作。羊晚记者最近重访井冈山,当地受访者还主动提及这两篇文章。

31年后的今天,既传承红色文化又保护绿水青山的井冈山,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根据当地数据,今年一季度,井冈山接待超79万名游客,通过红色旅游业创造了5.65亿元收入。

井冈山红色旅游火爆,广东游客是主力军之一。“平均每10批来我们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就有一批来自广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主任贺静表示。

年轻记者学党史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车行井冈,山路盘旋,林海一山连着一山。从朱毛会师的龙市到一根灯芯照亮中国革命道路的八角楼,再到“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山头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茨坪镇……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井冈山的光辉革命历程,令人敬畏。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条胜利之道,由无数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铸就。在井冈山的革命遗址参观,经常能看到一张张黑白烈士肖像,上面简单的生平介绍里,大多写着1927年卒、1928年卒、1929年卒。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如今,我们重上井冈山,在开阔的沥青马路上驱车疾驰,对前行的路有了更多的憧憬:这是一条小康之路和振兴之路,老区干部群众铆足干劲,志在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出品人|刘海陵 林海利
总策划|孙爱群 孙璇
总统筹|林洁 吴江
执行统筹|王丹阳 陈泽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郑宗敏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黄颖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羊城派
羊城派
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官方账号
104109文章数 1116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