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氢能闯关碳中和:一场迟来的能源变局 | 甲子光年

0
分享至

  
“终极能源”会迎来应用大爆发吗?

  作者 | 庄禾晴

  编辑 | 杨杨

  徐文璞、李智颖、易思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甲子光年特约作者庄禾晴独家供稿。庄禾晴为前媒体人、前投资人,燃料电池项目创业者,现在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在读。

  每一次能源的“脱碳”都会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每一次能源的转换都伴随着一个大国的复兴或崛起。

  19世纪,工业革命发端于大不列颠岛,木柴到煤炭的转换让“日不落帝国”冉冉升起;20世纪,油气对煤炭的替代揭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期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和经济体,为称霸世界埋下伏笔;21世纪新能源革命势不可挡,中国也有机会凭借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后来居上。

  但新能源的战事远未结束。“碳中和”引发了新一轮能源与材料的革命,成了现阶段为数不多的超车大机遇。一场围绕着碳中和的新能源晋级赛已经拉开序幕。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欧洲拟将“2050年实现碳中和”写进法案、美国自拜登上台的第一天就重返巴黎协定,承诺“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

  这场新能源革命中国已走了几十年,如今每一步脚印都被清晰地串联了起来:从大力发展光伏到构建特高压网络、再到扶持新能源汽车,一幅能源宏图展现在眼前。但拼接这块能源版图时,两个潜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个是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弃电,一个是新能源汽车难以突破的续航难题。

  于是,“氢”能再度被寄予厚望。在近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就说:“按照热力学的物理学规律,任何能源使用过程中都会造成浪费,造成二氧化碳等污染。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初心,从最基本的爱因斯坦的核聚变出发,回到太阳,利用地球上人类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氢发展最清洁、最有效、最长久的太阳能光电制氢的氢能源技术。”

  中国氢能产业的元年,实际上是更早的2019年。一直以来,氢能的商用化都有许多争议。在支持者眼中,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100多倍,且燃烧后除了水什么都不会留下;在反对阵营中,马斯克曾向投资者保证“燃料电池没有未来”,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也曾对媒体说:你们不会看到任何氢能源的乘用车。

  但氢并非真的一无是处。即使在唱衰声音集中的乘用车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也能避开与锂电池的正面交锋,选择在长续航及大功率市场突破,成了物流、重卡、公交车等商用车的燃油替代方案。此外,在固定电源及无人机等其他应用领域中,氢燃料电池的优势也无人能敌。实际上在质疑声中,氢能仍一边通过消纳弃电及延伸锂电池的续航切入新能源产业链,一边积极探索着电网之外的新型能源世界。

  但想要从零开始建立一个能源网络谈何容易?氢能产业链比锂电池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大、成本更高,让其迄今难以被大规模应用。氢网的搭建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所幸,目前有两股强大的力量正从两个方向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在上游,宏观政策为氢能作指引;在下游,政府及企业合力探索应用场景。

  如今“电能-锂电池”的发展格局已经明朗,“氢能-氢燃料电池”的前景依然不清晰。现阶段,成为电网及锂电池的“替补”角色,是氢能明确能走下去的方向。但在更大的未知应用领域中,氢能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这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1.减碳大机遇

  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这与减碳的大目标直接相关。在中国向碳中和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电力行业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结构中的占比超过一半,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火力发电成了最直接的减碳手段。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中国在去年的气候峰会上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万亿千瓦。

  在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的实力几乎无人能敌,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相应的“后遗症”。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166.1亿千瓦时,全国弃光电量为52.6亿千瓦时。

  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火力发电,将有大量弃电亟需进行储存,而在电网之外的另一端,氢网也正为电解水制氢的高额成本焦头烂额。当电与氢相遇,电网的储能产业与氢网的制氢产业极有可能互助互利,即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制氢。这能解决目前遇到的众多问题。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其定价低于其他电力的市场定价,甚至能够达到负定价,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将极具经济优势。

  以大工业电价均价0.61元/kWh计算,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为3.69元/立方米。当用电价格低于0.50元/kWh时,电解水制备的氢气成本可与汽油相当 [1]。

  可再生能源让氢能产业链上游看到了降低成本的希望。据中国氢联盟预测,到2050年,大约70%的氢将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另一方面,氢能也可以反哺“弃电”——无论是储能密度还是储存时间,氢气都具备绝佳的储能优势。

  数据来源:CNKI,国联证券研究所

  电网与氢网的交汇给能源体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愿景,虽然距离这一愿景成为现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实现的那一天,中国基于已形成的新能源体系的优势,将牢牢掌控氢能价格的话语权及控制权。

  2.“锂”的困境

  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特高压传电、新能源汽车用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体系中,也藏着隐忧。

  这一隐忧首先出现在锂电池技术的应用领域,在飞速奔跑了十余年后,电池的续航开始力不从心。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瓶颈主要受电量影响。从表面上看,电量可以归结为“量”的问题:只要装了足够多的电池,就能产生足够多的电量提升续航。假设60kWh的电池能跑400公里,那一块150kWh的电池岂不是能轻松突破1000公里?

  可惜续航的提升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按目前主流的能量密度计算,一块60kWh的动力电池组自重大约在400kg~500kg之间,占整车重量的比重约为30%。随着重量增加,电池会面临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即增加电池也会增加电动车的重量及阻力,当电池装载量过大,大部分电量将会被用来拖着笨重的电池组跑,而不是贡献给电动车的续航,锂电池车续航的天花板也因此出现。

  想要从电量上提高目前电动车的续航,从“堆量”下手已经行不通了,只剩下“提高能量密度”这一条路能走了。具体来说,目前主要有四个提升途径,分别为正极提升、负极提升、电解液体系提升及封装技术提升。

  上述四个途径基本覆盖了锂电池充放电所涉及的所有环节。电子通过电解液在正负极之间反复“穿梭”,达到储能和充放电的目的,再用封装技术把多个电池装在一起成为电池组,把多个电池组装在一起成为电池系统。

  对于正极材料来说,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不可兼得。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锂等,每一种材料都要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之间做取舍。

  磷酸铁锂因为有稳定却笨重的铁元素的加入,电池安全性最强,但也严重影响了电动车的续航;最成熟的正极材料是钴酸锂,但对应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又平平无奇;“激进派”三元锂拥有最好的能量密度和最长的续航,但频发的安全事故也让消费者望而退步。

  目前正极材料的研发进度仍止步于高镍三元锂方案,更高能量密度的技术方案还待在实验室里。

  负极材料的瓶颈与正极材料类似,至今未找到可替代现有材料的优化方案。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石墨,目前最有潜力代替石墨的材料为硅材料,但后者却存在着膨胀系数大等致命问题。

  电解液体系则专注于将电池从液态转向固态,这一技术能够兼顾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是最受造车新势力欢迎的方案之一。今年1月份,蔚来汽车发布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概念车,续航里程接近1000km。遗憾的是,固态电池仍是一项非常不成熟的技术,应用范围也只限于概念车。

  封装方案是锂电池最后一个可以优化的环节,电池企业优化封装方案的迄今也只有一个:用更安全的方法,装更多的电池。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方案是比较典型的代表,通过刀片式的封装尽可能优化电池组设计,以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但封装技术可以压榨的剩余空间非常有限,还需要配合更好的电池管理才能发挥作用。

  3.“氢”都能解决

  锂电池的续航瓶颈,使得长续航市场对氢燃料电池的呼声高涨,因为锂电池所面临的“电量”和“能量密度”的难题,对氢燃料电池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它集齐了“极高的能量密度、无限种可能的系统容量、无需充电”这三种特征。

  氢的能量密度是传统燃料无法比拟的:氢气的热值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每1kg氢气相当于2.5kg天然气、2.8kg汽油、33.70kWh电力(1kWh就是俗称的1度电)[2]。

  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多能达300Wh/Kg,磷酸铁锂则不足200Wh/Kg,而氢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轻松超越锂电池。现阶段储氢技术不够成熟,气瓶所携带的氢气量不够多,能量也依然大幅领先锂电池。随着加压技术的优化升级,后者的能量密度更是让锂电池望尘莫及。

  锂已经是地球上最轻的金属元素,但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个元素氢的眼中,锂还是太重了。尽管目前氢气还不能以液态储存,而且电堆及辅助系统也会有一定重量,但无论如何在一单位体积内氢燃料所包含的能量远远超过其他电池,即能量密度高。因此目前锂电池车续航极限难以突破500km,而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则可以轻松从500km起步。

  系统容量方面,与发动机相似的属性让氢燃料电池的容量具备无限种可能。在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中,氢气会源源不断从氢气罐进入电池系统,再生成水不断排出。在电池系统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储存氢气的容器足够大、氢气能装得足够多,氢燃料电池的系统容量也就能不断扩大。

  充能方面,由于氢燃料电池不需要把电储存在电池里,因此不需要进行充电。其充能原理更像是传统燃油车,3~5分钟充满氢燃料后,单次行驶里程就能达到400~700公里。此外,氢燃料电池的另一大好处是不存在机械传动部件,在整个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噪声。

  氢燃料电池还有天时和地利:氢原子构成了宇宙的90%,只要太阳照常升起,它就能够无限再生。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氢气生产及消费市场,工业用氢气产能2019年就达到了2500万吨/年 [3]。光氯碱工业每年以点天灯的形式释放的氢气就够1240万辆车行驶,四川省每年弃水电用来制氢可以满足275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2017年风电和光伏弃电量可供2000万辆以上氢能源汽车使用 [4]。

  中国手握着开启万亿氢能市场规模的钥匙,在巨头眼中这是一片尚未开发完的沃土,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也同样是一片能成长为龙头级企业的土壤。

  4.仍然在“替补”

  然而,自2014年丰田推出全球第一辆商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车、欧美日韩氢燃料电池车在商业化领域齐头并进之时,中国的氢燃料电池车市场才步入探索阶段。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孕育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让其在汽车上找到了应用的突破口。

  德国在这场赛事中拔得头筹,1994年戴姆勒推出了第一代现代燃料电池乘用车-NECAR 1,虽然2020年戴姆勒终止了相关计划,但其带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在随后漫长的十余年里,其他国家也在加紧试验、争分夺秒地抢夺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里程碑。

  2014年,氢燃料电池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日本诞生。2014年12月,丰田推出了全球第一辆商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车Miria。这件事的里程碑意义在于,氢燃料电池车成了变革交通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而不再是一个只存在于实验室中的概念。

  同一时间,各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走出实验室,开始各自商业化落地的实践。美国锁定了物流运输领域,截至2015年,共有34家企业、8000多辆氢燃料电池叉车投入运行;韩国和日本则聚焦于乘用车市场,现代TucsonFCEV、丰田Mirai等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

  期间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即在商业化前,先在示范阶段进行小范围测试。在这个背景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项目出现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100辆氢燃料电池观光车累计接待游客2230475人次,总运营里程578655km [5]。

  各国对氢能不同的布局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不同的能源结构。

  目前日本是最积极打造氢能网络的国家。受地理位置及能源环境的限制,以及核能战略所导致的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日本如今希望押注氢能实现可再生能源战略。早在2014年,日本就制定了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应用的战略路线图,如今氢能已被确立为日本的“国家能源”。

  对美国来说,更加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防范石油危机。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对氢能研究进行了大量资助;1990年,美国就制定了氢能源发展的5年计划;如今,美国氢能相关政策几乎覆盖了氢能全产业链。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赛道上,选择了多点齐发的战略。氢能并不是唯一被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与氢燃料电池车同步发展的还有锂电池汽车。

  光伏与特高压领域的强势让电动车先于氢燃料电池车脱颖而出。以2009年的“十城千辆”为起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入了萌芽期,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同时被列入补贴政策;2014年,电动汽车进入成长期,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设定了“千辆级”规模的目标,在随后的几年里,电动汽车的年销量从18万一路突破100万辆;反观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甚至还未达到1万辆。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氢燃料电池汽车始终没能摆脱电动汽车的“替补”角色。每当锂电池技术的进步放缓时,燃料电池技术就会出现在市面上。如今电动车续航碰到了天花板,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又被提上了日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燃料电池技术已经逐渐从示范阶段过度到商用化阶段,已具备接手部分锂电池细分市场的能力。

  5.成本的困局

  从替补席走向正赛的路,氢能也不会走得很顺利。

  业界的争议,一部分来源于氢燃料电池过于缓慢的成长速度。背后的原因,则是发展氢能是个又长又复杂的链条。迪斯曾在其社交媒体上解释过不进入氢燃料车市场的原因:因为氢非常昂贵且效率低下,因此无法确保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以及保证氢气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发展氢燃料电池车,需要讨论的不仅仅是一辆行驶的汽车,还有一个从制氢-运输-加氢站-氢燃料电池车叠加而成的复杂能源系统。

  站在市场的角度上,围绕氢燃料电池的复杂议题也可以简单总结为两个问题:是否好用,是否便宜。其优异的续航能力,已经证明了氢燃料电池足够好用。但第二个问题“是否便宜”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氢能体系的搭建成本极其昂贵。不论是上游制氢运氢、中游加氢还是下游用氢,目前整个产业链没有一环是便宜的,也没有哪一方可以脱离产业链单独降低成本。

  1.上游:制氢、运输都很贵

  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环节为制氢和运输,二者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制约我国氢能网络建立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的制氢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化石原料制氢、工业副产氢、化工原料制氢及电解水制氢。每一种制氢方式的成本都受到相应能源资源价格的影响。

  化石原料的低成本,使得其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制氢来源。全球大部分国家主要用天然气制氢,而我国由于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气制氢更具成本优势,煤气制氢占全国制氢量的60%以上,每立方米的制氢成本大约为0.869元 [6]。

  但煤气制氢,每生产一公斤氢气就会产生约30.2kg的二氧化碳,制氢过程完全与碳中和的目标背道而驰。并非长久之计。工业副产氢和甲醇制氢也都有同样问题。

  在目前的所有制氢方法中,仅有电解水制氢可以做到完全无污染。然而现有技术之下,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所有制氢技术路线中最高的,单位制氢成本是煤制氢的4~5倍 [7],且制氢量一般小于200立方米/h,非常不经济。

  除了“制氢”第一关,上游还有“储存-运输”这第二关。氢气液化及固化的难度,使得其目前主要以高压气态的形式储存,单位体积储氢的容量低,更无法像石油那样方便运输。

  高压气态的氢气主要通过长管拖车和管道进行输运,前者是氢气近距离输运最主要和最便宜的方式。一台长管拖车的成本约为160万元,当运输距离100km时,运输成本为8.66元/kg [6]。

  长管拖车或轮船已经足够应付产业链发展的早期阶段了,目前我国氢能示范应用主要围绕小于200公里的制氢地布局,长管拖车基本可以覆盖。至于液态输氢和固态输氢,大概率会留到下一个阶段再进行探索。

  但如果想要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氢气,管道运输是绕不开的解决方案,只是这一方案实施起来过于困难。

  首先,氢气管道的造价成本非常高,参考目前已有的济源-洛阳氢气管道,建设长度25km的管道耗资1.46亿元,则单位长度投资额为584万元/km;其次,假设把氢气掺入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中运输,则有无数个问题扑面而来:氢气掺多少、通过哪些管道运输、如何运营、如何调节各管网方的利益......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何时能搭建起氢气运输管道仍是个未知数。对比目前美国已有的2500公里输氢管道、欧洲的1598公里输氢管道,我国的输氢管道仅有100公里,和油气管道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2.中游:难以商业化的加氢站

  昂贵的“制氢-储氢-输氢”成本被进一步带入了产业链的中游——加氢站。

  目前国内加氢站需要外部供氢,即用长管拖车往返于加氢站与氢源地之间,大部分加氢站不具备在站内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因此,上游氢气的制作及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氢站的氢气成本。

  与发展较为成熟的日本加氢站对比可以发现,氢气成本占日本氢气售价的占比为38%,而这一比例在中国的氢气成本结构中高达65%。另一个成本占比大头为压缩机,占成本比例为30%,该生产技术目前依赖于进口,采购成本在短期内难以降低。

  整个氢能产业链都逃不开的“成本”问题,也成了现阶段建设加氢站的最大阻碍。据交能网数据,目前我国一个日加氢能力为200kg的加氢站成本约为1000万元,已建成的加氢站都尚未盈利。

  加氢站是产业链中游的核心,也是连接上游制氢和下游应用的枢纽,加氢站的布局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但现在它卡住了整条产业链的脖子。

  上游的氢气成本会通过加氢站传导至下游,使氢气的售价远大于同等能量水平下的汽柴油价格。目前每百公里的汽油成本为39~49元,而国内加氢站的氢气零售价格普遍为60~70元/kg,以每100公里平均消耗8kg氢气计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百公里燃料成本高达560元[8]。

  氢气售价高,市场不愿意消费氢燃料电池,车厂也没有动力研发燃料电池车。一环套着一环,最后整个行业都难以实现规模化运营。

  反过来又使得加氢站陷入了无法盈利的恶性循环中,加氢站的推广也成了难题。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且在运营的加氢站仅有52座,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加氢站不超过10个。

  3.电池:需要规模化、国产化

  氢燃料电池现阶段的成本远远高于锂电池及一般的燃油车,且大部分核心材料的技术仍掌握在其他国家的手里。所幸,氢燃料电池的成本下降潜力比较大。

  在氢燃料电池的成本结构中,比例最大的是电池电堆,占比高达30%,其他成分包括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及氢气检测供给系统等。其中,大部分与成本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规模化来解决。

  数据来源:广证恒生

  据美国能源部测算,当电池系统年产量由1千套增加到1万套时,电堆成本可降低65%;当生产规模增长突破1万套时,部分组件的规模化降本空间已开始减小;当生产规模由1万套增长至50万套时,决定电堆成本的主要因素只有催化剂,后者占整个电堆成本的36%。

  与锂电池受制于锂和钴等稀有元素类似,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也需要稀有金属——铂,是目前研发氢燃料电池无法绕开的重要材料。不过氢燃料电池电堆中其他材料均为石墨、聚合物膜、钢等常见材料,供应没有明显限制。

  从目前看,铂有充分的供应。从2014年到2019年,铂的供应端复合年增长率为2.9%,而需求端则处于下降趋势。也不排除氢燃料电池发展会带动铂需求量持续攀升,导致铂的供应也要面临不确定性。

  为了提前应对这一可能,氢燃料电池启动了“低铂”革命,铂负载量已从10年前的0.8~1g/kW降低到目前的0.1~0.4g/kW,未来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直至达到与传统内燃机系统贵金属用量相当的水平(<0.05g/kW)[9]。

  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前期可以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但“国产化”始终是未来需要迈过的坎。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中,质子交换膜、双极板、高压气瓶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企业生产能力有限,产品质量也难以满足要求。

  6.变革已在发生

  如何推动氢能产业链降成本?十二年锂电池市场化的探索经验,中国现在也在拿来推动氢能市场的变革。

  首先是在“碳中和”战略和补贴政策的加持下降低产业链的成本,自上往下推动氢能的延伸和对电网的补充。

  虽然目前暂未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但“碳中和”的大战略已经给出了较为清晰的指引。补贴政策又吹响了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冲锋号”。2019年前,中国的氢能产业就已经走过了长达十八年的研发期和推广期。经过漫长的政策筹划,中国现在采用补贴手段推动行业进行商业化。

  补贴主要在三个方面:消费者购车补贴、加氢站补贴及氢气补贴。除了针对氢气补贴还在讨论中,前两项补贴已经陆续开始落实。

  部分补贴政策

  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处在退坡过渡期,看得见的手正逐渐退出干预,但国家政策依然保留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对应标准0.8倍的补贴。预计针对消费者的补贴会持续到2025年。

  针对加氢站建设的补贴则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我国目前政策补贴更加针对于≥500kg/d加注能力的加氢站,建设一座该类加氢站能获得300~500万不等的补贴,不过目前,这类加氢站仍要每天加注约400辆氢燃料汽车才有可能实现收支平衡 [10]。

  另一股推动力则是消费端的改革。目前,多股力量在合力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从需求端向上推动变革,进而带动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增长潜力最强,主要应用在重卡、客车、叉车等商用车场景。至于乘用车领域,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纯电动已经完全能满足要求了”。

  商用车造车新势力介入较少,这也成为氢能技术革命的重要试验场。2019年,氢能接力赛的第一棒被交给了公交车行业。当年全国有21个城市开辟运行了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是当前我国最普遍的组合,因为公交车具有“有规律、可预测的路线”的典型特征,具有非常稳定且可预测的运营模式,只需要在沿线建立很少的加氢站。

  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燃料电池商用车推荐名录中70%为氢燃料电池客车,大多为政府采购。这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推广效果。

  对于同样具备“中长途运输、固定线路”特征的商用车来说,氢能几乎是替代柴油的完美方案,也是国内车企最容易发力的商业化战地,上海申龙、中通客车、福田汽车、宇通客车、厦门金旅等众多汽车品牌已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在物流领域,氢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搭档。除续航能力外,还能满足城市中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噪音法规,此外,加氢所需时间短也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车队的作业效率。

  在重型卡车市场,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续航和充能能力已经接近传统燃油车,其零排放的特点在“柴转氢”趋势中也为替代燃油卡车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氢燃料电池技术用在叉车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叉车主要在仓库等小范围区域作业,对加氢站数量需求不高;其次氢燃料电池叉车不存在持续放电、电压下降导致速度减慢的问题,可以保证叉车稳定的工作效率。

  在需求端的倒逼之下,政府和车企合力孵化出了一批产业链上的“黑马”:国鸿、亿华通发力客车和专用车行业,新源动力及上海重塑科技则押注客车和厢式运输车,明天氢能自主研发的产业链已搭建完成,雄韬氢雄的氢能源电池产能已经全国第一,物流车运营商中已经有实现盈利的。

  2019年前,氢燃料电池的新生力量们几乎只能做政府生意;仅仅两年后,传统车企产业链上已经有了他们的身影。

  甚至部分生力军已对接二级市场。2020年8月,亿华通作为“氢能汽车第一股”登陆科创板;今年3月,上海重塑科技也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7.氢能,还能怎么想象?

  氢燃料电池的未来,应该不止汽车行业。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消费将占总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超2万亿。

  已经有不少玩家另辟蹊径,在固定电源、便携式电源、无人机、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大展身手。这些领域没了加氢站布局的困扰,反而更有机会先一步跑进商业化。

  尽管眼下氢能的应用仍然有限,但探究这一“终极能源”的未来时,最不该缺少想象。

  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由远处风电和水电场发出的电力直接当地电解转化为氢气,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城市的氢能网络中,再给各种燃料电池设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加一次氢气,就能让氢能自行车行驶数百公里、氢能笔记本电脑一周不用充电、氢能移动电源给户外旅行供电一整天,甚至可以给每家每户提供不间断的电力和热水。

  想象当空中交通成为现实,氢燃料电池轻松升起无人机,将人或者货物平稳送至另一座城市的角落。在20世纪中期,太空计划就已证明在载人航天领域,燃料电池是唯一选择。

  氢能网络的未来,可能会像今天的石油网络一样,从生产、运输到建立加油站铺开,燃料电池车也能提供与传统燃油车类似的加油体验。

  *参考材料:

  [1] 《氢气成本能降到几何?——制氢篇》,广证恒生

  [2] 《“氢”洁世界,“能”创未来》,国联证券

  [3] 《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交通解决方案白皮书系列》,德勤中国

  [4] 《盘点国内主流燃料电池商:都在做政府生意》,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5]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6] 《氢气成本能降到几何?——制氢篇》,广证恒生

  [7] 《“氢”洁世界,“能”创未来》,国联证券

  [8] 《2020-2025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9] 《国内外燃料电池产业知多少》,安信证券

  [10] 《制氢加氢 氢能社会》,方正证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耿彦波留给大同的这块警示碑再引关注:华严寺综治犯三错,明耻彰过

耿彦波留给大同的这块警示碑再引关注:华严寺综治犯三错,明耻彰过

澎湃新闻
2024-04-24 14:56:28
开鲁县再发声!春耕不能停,费用仍得交,这次真错怪纪云浩了!

开鲁县再发声!春耕不能停,费用仍得交,这次真错怪纪云浩了!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4-04-24 10:03:40
梅艳芳母亲100岁生日,豪宅吃大餐精神抖擞,远离长子后慈眉善目

梅艳芳母亲100岁生日,豪宅吃大餐精神抖擞,远离长子后慈眉善目

开开森森
2024-04-24 10:32:17
美国做了中国想做做不到的事情

美国做了中国想做做不到的事情

求实处
2024-04-24 01:45:41
纪云浩书记栽了!履历被扒,高中学历却身居高位,疑似背景强硬

纪云浩书记栽了!履历被扒,高中学历却身居高位,疑似背景强硬

叶公子
2024-04-24 13:35:49
纪云浩被免职后续:学历疑造假,官方介入调查,已删除相关动态

纪云浩被免职后续:学历疑造假,官方介入调查,已删除相关动态

180°视角
2024-04-24 13:30:37
欧盟终于开始迈出第二步:对华“在欧最畅销”产品医疗设备动手了

欧盟终于开始迈出第二步:对华“在欧最畅销”产品医疗设备动手了

华山穹剑
2024-04-23 19:55:07
俄副国防部长因涉嫌受贿被拘,以色列籍名媛前妻生活奢华

俄副国防部长因涉嫌受贿被拘,以色列籍名媛前妻生活奢华

译言
2024-04-24 09:08:52
伊朗启动北斗系统后,被拦截率99%,但以色列不敢扩大事态

伊朗启动北斗系统后,被拦截率99%,但以色列不敢扩大事态

大国观察眼
2024-04-24 12:00:10
台积电在美国惨败!军事化管理惹当地工人不满:地球上最烂的工作场所

台积电在美国惨败!军事化管理惹当地工人不满:地球上最烂的工作场所

西游日记
2024-04-24 16:11:26
美方扶持的4位中国富豪开始露头了:在华疯狂捞金,扭头捐给美国

美方扶持的4位中国富豪开始露头了:在华疯狂捞金,扭头捐给美国

匹夫来搞笑
2024-04-23 20:40:15
上海酒店资产大甩卖!大量资产待售却无人问津,投资回报太低价格还得跌

上海酒店资产大甩卖!大量资产待售却无人问津,投资回报太低价格还得跌

爆角追踪
2024-04-24 13:55:16
反转!遭强奸的西班牙女网红回国后,揭露印度丑行:身上都是J液,被警方强行隔离

反转!遭强奸的西班牙女网红回国后,揭露印度丑行:身上都是J液,被警方强行隔离

不掉线电波
2024-04-24 17:58:59
周星驰突然宣布!

周星驰突然宣布!

娱乐的小灶
2024-04-24 10:31:03
叛徒?哈弗茨跪滑庆祝惹恼切尔西官推!近10场造11球,阿森纳赚翻

叛徒?哈弗茨跪滑庆祝惹恼切尔西官推!近10场造11球,阿森纳赚翻

我爱英超
2024-04-24 06:22:30
敲定,周琦处罚结果出炉,莫兰德或被重罚,孙铭徽骂裁判躲过处罚

敲定,周琦处罚结果出炉,莫兰德或被重罚,孙铭徽骂裁判躲过处罚

东球弟
2024-04-24 08:54:10
布林肯访华时美参议院通过援台法案,外交部:美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布林肯访华时美参议院通过援台法案,外交部:美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澎湃新闻
2024-04-24 15:50:26
周鸿祎吐槽800多万劳斯莱斯库里南:车牌值750万,40万国产车随便秒杀它!贵得伤天害理

周鸿祎吐槽800多万劳斯莱斯库里南:车牌值750万,40万国产车随便秒杀它!贵得伤天害理

和讯网
2024-04-24 10:28:45
日本的恐惧:中国已悄然改变了对日本的策略!

日本的恐惧:中国已悄然改变了对日本的策略!

星辰故事屋
2024-04-24 13:45:41
20位省级政府“一把手”的特别身份

20位省级政府“一把手”的特别身份

政知新媒体
2024-04-24 16:01:25
2024-04-24 19:12:49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
中国科技产业化前沿智库
2693文章数 91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续航708公里 极狐阿尔法S5展前现身

头条要闻

媒体:美希望中国不要向俄"一边倒" 已准备好制裁措施

头条要闻

媒体:美希望中国不要向俄"一边倒" 已准备好制裁措施

体育要闻

足智多谋的哈姆,温水里的青蛙

娱乐要闻

方媛带两女儿参加婚礼,当花童超可爱

财经要闻

居民气价确实在涨,多地正普遍发生

科技要闻

特斯拉财报差劲 但马斯克做出一个重磅表态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旅游
数码
亲子

房产要闻

大手笔收购!华润入局三亚城市更新!

教育要闻

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很平庸?

旅游要闻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数码要闻

《地平线 西之绝境》《阿凡达 潘多拉边境》新增英特尔 XeSS 支持

亲子要闻

为什么宝妈产后会经常失眠?哪些办法可以改善?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