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第一个完整翻译《国际歌》的人,就义时只说四个字:此地甚好

0
分享至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为党的百岁生日积极准备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到访“红色圣地”,并在不同场合中谈感悟、讲故事。

红船杂志在党的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纪念建党百年·听党史”栏目。为大家推荐制作和党的历史相关的党史故事、文学作品等等,让大家在艺术的氛围里,回顾党的百年沧桑,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色翻译家瞿秋白。

今年清明节,瞿秋白的外孙女李晓云在爱人的陪同下,如往年一样来到八宝山为外公扫墓。每次扫完墓之后李晓云就会围着墓碑走一圈。她说这是外婆在世的时候让她这样做的,外公在地下能听得见,知道后继有人。

瞿秋白

瞿秋白烈士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他还是著名的记者、诗人、翻译家。他在就义之前写下遗书:“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一生的精力已经用尽,剩下一个躯壳。”

瞿秋白手稿(部分)

诗人情怀的毛泽东说:如果秋白活着该有多好啊

1935年5月,瞿秋白在狱中写下了一首《卜算子》:

寂寞此人间

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

正我逍遥处

落花知春残

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

瞿秋白被捕入狱身份暴露后,知道自己“已经是走到生命的尽期”,现在“是在绝灭的前夜。”死亡,已不可避免的降临,蒋介石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果然,1935年6月18日,敌36师师部警卫森严,一派肃杀之气。早8点,师特务连长廖祥光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了执行枪决的命令。正在伏案写诗的瞿秋白并没有因此停笔,他一边写一边镇静地说:“我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把诗写完后,审视了一遍,又在旁边附上了跋语。然后正衣履,随廖祥光到西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

瞿秋白就义前在西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

次日报纸上,如此描述瞿秋白的就义情节:君至亭前,具已备酒菜四碟,美酒一壶,便独坐其上,自斟自饮。食毕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漫步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并唱《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口号。到刑场后,他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毛泽东对瞿秋白的牺牲很是惋惜,流露出深深的缅怀之情。1939年5月,诗人萧三从苏联回到延安。萧三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好友。一天,他去拜访毛泽东,谈到朋友,萧三想到何叔衡、蔡和森、瞿秋白都已不在人世了,不禁叹息道:“和森、秋白正值壮年有为之时啊,他们不幸牺牲,太让人痛惜了。”听着萧三的话,毛泽东久久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是啊,如果秋白活着,现在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该有多好啊!”

瞿秋白夫妇和女儿瞿独伊(中)

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是用俄语直播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人,毛泽东的讲话俄语版,她能脱口而出。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他是我国完整翻译《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

瞿秋白精通俄文,1921年的复活节,瞿秋白作为中国首批驻俄记者,记录着十月革命后俄国饥饿与暴动的情况,在此期间他翻译了《国际歌》,这件事还要从1920年说起。

1920年初,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应北京《晨报》聘请,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堂兄瞿纯白认为其“自驱绝地”,瞿秋白说,“我却不是为生乃是为死而走,论点根本不同,也就不肯屈从。”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告别送行的亲朋好友,登上了火车,经过3个月的艰辛,于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为了便于工作,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

在苏俄两年时间里,瞿秋白做了大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作,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告诉中国人民,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心海中的灯塔”。

赴俄考察的革命实践,大量经典著作的阅读,使瞿秋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向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转变。1921年5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瞿秋白(后左一)和陈独秀在俄期间

当年秋天,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陈独秀请他回国工作,瞿秋白自己也觉得:在这儿“研究社会哲学的理论如此之久,而现实的社会生活只有俄国历史及现今的环境。”于是决定回国直接参加国内的革命实践。

为了更好地传播共产主义,1923年2月,瞿秋白翻译了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在《新青年》上发表。

1923年,在北京家中,瞿秋白坐在风琴前,对着一首曲谱一边弹唱,一边斟酌着修改歌词,直至顺口易唱到自己满意为止。6月15日,《新青年》刊载了这首歌的歌词配曲谱,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国际歌》中文歌词。

法文单词“国际”如果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而音节有八拍,不易唱好。瞿秋白再三斟酌,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他在译辞附言中解释,“各国都有译本,而歌时则声调相同,真是‘异语同声’世界大同的兆象。”

这就是瞿秋白烈士,一个多才多艺的革命者、诗人、翻译家,一个用鲜血和生命铺就光明之路的先驱。

撰文:王向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船杂志
红船杂志
红船破浪,铭记传承。
2038文章数 345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