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口人讲周口故事”红色文化篇第五讲——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

0
分享至

4月9日下午,由中共周口市委主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承办的“周口人讲周口故事·红色文化篇”举办第五讲。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大校、天津市政协委员郑吉安为周口广大干部群众作了题为《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的专题辅导报告。

报告从“慷慨赴死,从容就义”“追求信仰,无悔忠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个方面缅怀了吉鸿昌将军光辉的一生。作为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大家一起回顾了吉鸿昌将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何从一个旧军人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他一生对党忠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赤子情怀,让大家接受党性的洗礼,感受超越时空的信仰光芒。

周口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烈,吉鸿昌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他和无数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的诗篇。

一、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在刑场的土地上写下了充满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解析就义诗中的深刻含义,仅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道出了吉鸿昌将军面对死亡、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也道出了未灭日寇身先死的遗憾与愤懑,勾勒出内心深处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情怀。这首就义诗,从字面看很好理解,但细细品味之下,却又包涵很多深刻含义。第一句的重点在第一个字“恨”,第二句的重点在最后一个字“羞”,这一恨一羞两个字,恰是此诗的深中肯綮之处。

第一句:“恨不抗日死”。恨自己没有战死在抗日战场上,而这一战场便是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张家口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吉鸿昌任北路前敌总指挥,开始了与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拼杀,夺回被日寇占领的察哈尔省第二大城市多伦等四地。多伦居滦河上游,是内蒙和蒙古之中枢,自古便是重镇,清初期就是康熙与蒙古部落首领的会盟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寇占领热河后,地处热(热河)察(察哈尔)两省孔道之多伦,便被视为内兴安岭和热河的战略要地。日伪军重兵布防,在收复多伦、沽源、宝昌、康保四地的战斗中,吉鸿昌身先士卒,甚至赤膊上阵,仅多伦一战就与日寇殊死搏斗5昼夜,以伤亡官兵1600余人、其中阵亡将士312人的代价,最终收复了失陷72天的多伦城。多伦等四地的收复,震惊中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因为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人第一次收复被日寇占据的失地。爱国名人章太炎先生有感而发: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寨一垒,既失,则不可得矣。得之,自多伦始。以争一县,死多将士近两千人,虽在一隅,恢复之功,为九十余年所未有。以先生之言,自鸦片战争始,中国军队就没有真正收复过失地。恨不抗日死的“恨”,吉鸿昌所恨者有:一是悔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枪林弹雨之下无数鲜活、年轻的生命壮烈牺牲在多伦城下,而他却没能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深感愧疚,恨自己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斗。二是痛恨,多伦胜利后,本应乘势率领同盟军迅速突破重围、继续北上抗日,横刀立马、与日寇血战到底,马革裹尸,但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绞杀同盟军,将刚刚燃起的抗日救国火焰无情扑灭,集结几十万大军继续围剿共产党红军,而任由日寇虎视眈眈、剑指华北。1934年,蒋介石将吉鸿昌以共产党人的罪名逮捕并押赴刑场,立即枪决,怎不令人愤恨难平。1931年,他抗命拒不剿共,被蒋解除兵权,严命他即刻出国考察,彼时正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在侵占东三省的隆隆炮声中被逼出国考察,怎不令戎马一生、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吉鸿昌义愤填膺。临行前,他满怀激愤作诗一首: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在他看来,外敌入侵,最高统帅不抵抗,就是卖国,就是国之罪人。他恨不得食尔之肉,方消胸中块垒,他期待着“归来报命日”。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回国,1933年抗日同盟军成立,终于让他有机会和日寇决一死战。多伦等四县一战,初战告捷,胸中怒火刚刚得以宣泄,便被蒋介石无情扼杀!

第二句“留作今日羞”。有人认为这里的留作今日羞的“羞”字应该是吾命休矣的“休”。如果是这个休,那么这首诗就不是出自吉鸿昌将军之手了。早在1925年,吉鸿昌在绥远督统署任警务处长兼骑兵团长时,驻地归化市(今呼和浩特市),出于对巾帼英雄的敬仰,抽暇瞻仰王昭君墓,观后当即决定立碑,并题写了四个大字“懦夫愧色”(该碑今仍在昭君墓前)。他由衷地钦佩王昭君为国挺身而出的壮举,但他认为让一个弱女子远赴万里之遥的蒙古与匈奴人和亲,以使汉朝得以止战、休养生息、换取短暂的和平,是七尺男儿的耻辱,作为军人感到汗颜。而那些不敢与匈奴决战的懦夫,对此不感到惭愧吗?“留作今日羞”这个“羞”字,其实也契合着自己作为军人有外敌入侵而不能战,与懦夫何异?而今外敌入侵却不允许开战,这更是作为军人的奇耻大辱。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国破山河碎,其实吉鸿昌将军早有觉察。1931年,时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奉命剿共、驻扎光山县时,发现县衙门前一对石狮子雕刻得威猛雄壮,触发灵感,借狮抒怀即兴挥毫:“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然后找人刻在两个石狮背上。他希望中国这只睡着的雄狮快些醒来,发出刺破苍穹的怒吼,以其无穷的力量荡涤一切泥污浊水,还中华民族一片锦绣天地。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尸位素餐,早已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弃如敝屣。在这样国将不国的黑暗里,唯有共产党是真心救国,吉鸿昌以是其中一员而感到无上荣光。如果自己的这颗头颅能换来四万万同胞的觉醒,拿去又有何妨?死得其所。既为抗日而死,死的光明磊落,焉能背后挨枪,而且死也不能倒下,他让刽子手拿来一把椅子正襟危坐,面对枪口,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时年39岁。

二、追求信仰,无悔忠贞

吉鸿昌能够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最后为了抗日救国救民牺牲自己的生命,年仅39岁,纵观他的一生,应该说,他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与他的经历及其进步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关系。

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出生于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早逝,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帮助父亲干活,也受到了父亲豁达、为人豪爽性格的影响。父亲的教诲、生活的磨练,养成了吉鸿昌刚直倔强、富于正义感的性格。他从不向贫困低头,更不向仗势欺人的地主老财俯首,看到地主恶少欺负穷人家孩子,他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受到乡邻的称道。尽管由于家贫不能上学,他还是经常在劳动之余去旁听乡塾自学,久而久之,也学认了不少字,甚至能看一些书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给了他新的思想理念,并产生了要当兵闹革命的想法。应该说,这是影响他走上要革命、要解放自己的最初阶段。

1913年,冯玉祥在河南郾城招兵,他毅然决然报名当兵,当时吉鸿昌才刚满18岁,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部队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等表现,被冯玉祥看中,提升很快,到1925年已经是36旅旅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在中国共产党人刘伯坚等人帮助下,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得知后,也开展宣传,并参加北伐。1926年冬,36旅扩编为19师,他任师长。当时共产党员宣侠父在西北国民革命军开展工作,曾在各部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宣传革命理论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还将一些共产党员派进了19师,吉鸿昌对这些政工人员非常尊重,并且和士兵一起听讲课。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许多新的革命理论,对原来自己朴素的“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他在西北期间还结识了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国民军驻陕西总部政治部主任魏野畴,常在一起谈论革命新形势,他更是积极支持共产党把一些党员和进步青年送进自己的部队。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内部要进行清党,冯玉祥对部队中的共产党员进行“礼送”,而吉鸿昌却在暗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由于他的进步表现,遭到旧军队中一些人的嫉恨。1928年部队进驻山东后,他一度被免职,调到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他利用这段时间,仍和一些共产党员秘密来往,还看了一些革命理论书籍,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不久他奉命担任30师师长,率部进入甘肃平定匪乱,他专门带上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到甘肃。后到宁夏任省政府主席,他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发展。他在宁夏一张照片上亲笔题写了自己的想法,题字是“公正纯洁,为做事而做官,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注重下层,工作适合一般民众需要。”他注意整顿军队,除掉吏治黑暗,派人考察各县;注意民族政策,号召民族团结,还提出了“开发大西北”。应该说,这个阶段是吉鸿昌在与共产党人接触中思想认识发生转变的阶段。

1930年春,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他的部队也被调到前线作战。原来都是国民革命军,自己和自己打起了内战。冯玉祥失败,吉鸿昌为了保存西北军,忍痛同意部队被蒋介石改编。

1931年5月中原大战刚结束,吉鸿昌为了表明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也是为了冲击那个时候官场的腐败风气,亲自设计并书写了他父亲的遗训——“作官即不许发财”这七个字。然后把它交给瓷厂,烧制了五百个瓷碗,发给他的全体官兵,就是要提醒大家记住做官不能发财。他自己不仅要求部属这样,更是率先垂范。他从士兵到将军,一向生活俭朴,1921年在他当营长的那一年,他把积攒下来的薪俸交给父亲在家乡创办了贫穷子弟学校,使穷孩子能够进学堂。他是用自己一生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诺言:“作官即不许发财”。

1931年,吉鸿昌将军的部队被蒋介石派遣进攻共产党的鄂豫皖苏区攻打红军,这场战争更加引起了吉鸿昌的极大反感,特别是攻打红军,他经常按兵不动,或拖延进攻,甚至给红军通风报信。根据吉鸿昌的表现,中共中央军委曾派人(邓宝珊)秘密接触,计划策动吉鸿昌率部起义。由于中共的工作,加上他亲眼目睹了蒋介石的反动行径,以及红军反围剿的节节胜利,开始逐渐产生了投奔红军的想法,并主动与鄂豫皖苏区进行联系,表示自己决不进攻红军,同时还积极掩护进出苏区的人员。当被迫进攻苏区时,就是放空枪,同时还假装受到红军袭击,给红军扔下许多枪支弹药和粮食。他还化装秘密进入苏区。正当准备起义时,消息不慎泄露,1931年8月蒋介石解除了他的兵权,并强迫他出国考察。

应该说,找寻光明的出路,就是投奔共产党。这一阶段是吉鸿昌思想发生根本转变、寻找光明出路的阶段。孔原(当时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关总署署长,以后又曾到中央军委总参工作)在回忆文章中曾指出:“吉鸿昌之所以能够如此,还因为他在旧式军人与国民党将领中是一个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强意志的人物。他在与红军作战中,逐渐了解和认识到红军这一中国人民的群众的武装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逐渐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投日卖国的滔天罪恶,因而猛然觉醒到当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身为军人不去效命疆场,以抗日、救国、卫民,反而替蒋介石进行屠杀中国人民的内战,去自相残杀,这实际上就是作了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工具,是汉奸卖国贼的行为,是国家民族的罪人,是中国军人的奇耻大辱,因此他能毅然调转枪口,把与人民携手抗日救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真正促使他下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在吉鸿昌被国民党特务监视、被迫出国启程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一向爱国的吉鸿昌向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战,遭到拒绝,最后被迫出国,这使吉鸿昌更加看清了蒋介石真反共、真卖国的嘴脸。在后来的行程中,他只要到一个地方,就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宣传抗日,为推动海外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孔原在他的回忆吉鸿昌的文章中曾指出:“吉鸿昌为什么能由一个旧军人而成为共产党员,最后献身于抗日救国事业光荣牺牲、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呢?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他虽然出身于旧式军人,身为国民党的将军,但具有朴素的劳苦大众的阶级感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以来,他日益感到必须奋起抗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因此他不怕牺牲,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努力战斗,直到流尽最后的一滴血。在这个过程中,他做了很多工作,并再次进入鄂豫皖苏区,同时与冯玉祥建立了联系。”

1932年他秘密回到天津开展工作,与华北政治保卫局的负责人吴成方建立了联系,并向吴成方表达了自己要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可以说,吉鸿昌在民族危亡关头,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能够拯救国家与民族的,自己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并为之奋斗牺牲。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人民至上,是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动力。面对挫折时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而是坚定地、一如既往地投身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成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为之奋斗终生。所以,在最后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组织军法会审时,吉鸿昌在被问到“为何要加入共产党”时,他坦然而自豪地说:“你们以为我会讳言吗?不!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为我们党的主义和政纲而奋斗。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人、为劳动群众、为全国国民、为全人类的正义进步而斗争的阵营里,我参加了为全世界历史上所未有的伟大工程,这正是我的光荣。”临刑前,他写下了“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的遗书,留下了充满浩然正气的就义诗。

他牺牲以后,家人在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发现在他衣服口袋里有一张小字条,上边写着“不要厚殓”。吉鸿昌为了抗日,为了地下党的工作,不惜毁家纾难,一次交党费六万大洋,可是自己死后却要求不厚葬,在这样生死的关头,依然恪守着“作官即不许发财”的信念。

吉鸿昌将军是由旧军人转变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是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三、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吉鸿昌将军就义后,1935年8月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共产国际七大的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吉鸿昌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事迹,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以此自豪,因为这可以证明党的威信和影响有多么大,甚至于国民党的将领和高级军官,一旦觉悟到必须救国救民的时候,就把中国共产党看作是唯一的出路和希望。”

1939年6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对吉鸿昌的抗日活动给予肯定:“坚持革命,没有叛变”。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奖的革命烈士。为褒扬吉鸿昌烈士,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1971年,周恩来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了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2009年,吉鸿昌将军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人物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精神贯长虹。吉鸿昌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外祖父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精神,体现了周口人所具有的“责任担当、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的优秀特质。虽然离开我们8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纪念和学习吉鸿昌将军,就要像他那样,追求真理,义无反顾,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就要像他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把“作官即不许发财”和“公正纯洁,为做事而做官”作为行为准则,把党和民族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就要像他那样,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和忠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要像他那样,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紧跟时代潮流;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发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精神。

时光飞逝,历史已被浓缩;抚今追昔,征途任重道远。今年,扶沟县委、县政府对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周口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传承爱国烈士的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兑现着“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庄严承诺,以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优异成绩,创造着新的辉煌,谱写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绚丽篇章。(郑吉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周口日报官方号
周口日报官方号
《周口日报》官方号
1160文章数 6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