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赣西山区某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却田间无水,家里洗澡都困难

0
分享至

原题:《村水乡愁不了情 | 谢天开》

田垄里,一个赣西山区的村庄名。从罗市去高洲,过了小背村委会,立马就会看到马路右边那拱型门牌上方,十个红色大字赫然在目,昭示着这里曾经为莲花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向村庄远眺,近40栋白墙红瓦楼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散落在后山脚下的田垄里,这景象便是村名的由来。

1

村前的水井、池塘、洗衣池三水毗邻,是田垄里天然的水源地,也是村民最爱的去处。妇人们每天都要往返这儿洗洗刷刷;男人们天不亮便来井里抢挑一夜沉淀下来的干净水;盛夏时节,每逢暴雨,村后垄里汪洋一片,农田变泽国。水井旁边那条弯弯曲曲的水渠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冲溢,淹没水井,直灌水塘。洪水退去,井水变得清澈,有人清理了井里的淤泥垃圾后,原本变浅了的水井又深邃起来;冬季久旱天,四周稻田是干裂的,唯井与塘里波光粼粼,蛙鼓蝉鸣。因为是地下水,在冬季早晨,这里的水还冒着热气,来井边洗漱成了附近人的选择。井的四周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人用不规则的石块码着,井内长年青苔遍布,鱼虾游荡;炎热的夏天,村民干活回来,也会来这里洗手洗脚,而后双手从水井里捉起一手掌的水往嘴里喝,完了,手朝脸上一抹,似乎劳累便会烟消云散,人也顿觉清爽。这井已然成了全村人的生命之源。

列祖列宗的人正是这样经历着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囬,栖身于此,不仅没有人逃离,而是将这片土地视为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拓荒造田,播种五谷。遗憾的是,村组一半的田地成为了缺水灌溉的“望天田”,一半的田地靠引数里之外流经别村的溪水,水流平缓,水路悠远,一路而过,要经无数个缺口。只有水圳头上的田地饱和了,水流才能向末端而去。村民的田地多在水流的尾端,从源头到尽尾要走一个多小时,常常是“望穿秋水,不见君来。”有时候,人作好水在自家田地守望,人家在头上动了手脚 ,也全然不知。过了很久,水没到田,水源早已断了;有时人守在源头,又恐下面的水流被人拦截。故叹之:这里作水好不容易。

好在毛泽东时代的农业社里,全队一盘棋,在水的使用上是一把锄头盘活,弥补了水源的不足。让人过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改革开放后的分田到户,种田缺水的矛盾又凸现了出来。谁都知道,水稻在抽穗扬花期,水是尤为重要,作水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它事关一年的收成。关键时候真是水贵如油呵!都是巴望有大水往田里灌,每天都有人奋战在烈焰火热的太阳下,耗费着心血与汗水。因水而闹矛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人说,若是完全没有水源也罢了,都会死了这份心,索性听天由命。可又有一汪溪水,引来众人的纷争,让人日日不安,夜夜无眠。曾记得那年,在水稻灌浆期,天旱无雨,为了不让田地干涸,禾苗有水滋润,我是成天奔波在田间地头。白天作水的人太多,有时忙活了大半天,田里根本就没进多少水。想想,只能趁夜间别人都睡觉了偷偷起床去作水,这要有多大的毅力啊!有时,说好几时起床去作水结果睡到次日天亮,看着外面骄阳似火灼烤着大地,作为当家人,心里难受极了;有时大伙都趁夜间作水,深夜作水的人多了,三一三十一,逢三进一,能进田的水还不如人的小便大。眼睁睁的看着田地进水口是湿了,远处乃是干裂的,熬了一夜,无奈的失落叹息。只有待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才能由小组统一释放小水库里所剩不多的水,以解燃眉之急;有时扬花期尚未完全过去,水库里的水已一干二净,只好盼老天下雨了。记忆中,有几年颗粒无收,稻杆最终一把火烧了。饱受了种田缺水之苦的田垄里人,后来便纷纷进城务工,不想在田里刨食,田地由专人承包。这缺水的问题又被一把锄头搞定,加之后来农业大开发的稳步推进,这条水渠才得以用水泥砂浆衬砌,水流也变得通畅,作水较前便利多了。农业生产的烦恼也渐行渐远……

2

水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生产上的困惑同样表现在生活中的不便。一个村子的饮水井如同一个村子的生命泉眼,其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田垄里天然的水资源似乎就村前这水井,若水井处在村庄的高处,那就有所选择,剩余的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可缓解水资源的压力。而它偏偏是在低洼地,本村的田地不在它的流域之内,多余的水流向了外村。我有时是望井兴叹:“这是造物主的不公还是村人的命运使然?”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田垄里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昂首挺立,想必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旱故事。让人又心生了敬意。

田垄里人向来是勤劳肯干,发奋图强的,不甘平庸似乎是这里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他们在其他地方可以恣意而为,唯独在水一方与异地相比,显得足襟见肘。我常想:自古本是“人依群居,村靠水建。”在田垄里似乎就缺了这种神韵,不知上古之人咋就没料到,自己的后代是如此的人丁兴旺,子孙发达。不然,始祖们绝不会择缺水之地而蜗居,殊不知水是万物之源啊!

3

时光长河流到了21世纪。村前这口见证了多少个朝代的老井,终于迎来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规划当中,村民将老井废弃,在距老井一丈之外,新开设了一口井,四周用水泥石浆砌平了,使之变得像模像样。下方也重建了一个四方形的洗衣池、相邻的水塘四周用水泥砂浆衬砌得规规矩矩并用红砖做了花篮型的围墙。古老的水塘从此一改往日荆棘丛生,垃圾遍布,污水难闻的旧貌,成了村里的一道景观。井与塘虽已改造,却未改变水源的功效。

乡下人经济好了,人的欲望也多了。城里人洗衣、做饭无需人工挑水,而是自来水送上门来,这样的生活也是田垄里人的所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将愿望变为现实。他们在“庙前”有一汩小山泉水冒出来的地方打起了主意:(原来这泉水是用来灌溉下面几十亩稻田的,荒芜后被人退耕还了果林。)将这水用来改作自来水岂不是天成?主意一定,立马行动起来。家家户户投工投劳,在村后的黄土高坡上建起了蓄水池,布好了塑料管,自来水实施一应俱全。那天,水龙头真的流出了从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人们欢呼雀跃:千百年来沉睡在后山脚下的山泉水居然流到了自己的家里,梦寐以求的有自来水的城里人的生活也在自己家里开始了。尤其是白发苍苍的老一辈人,之前很少接触自来水,只在电视上看过,并没亲自享用过,现在这电视上的画面真正出现在自己家里,顿觉好奇。水,虽然不大,用水高峰时乃断断续续的,也不觉有啥不如意,它毕竟是自动流过来的水啊,而非人工从村前那口老井里用桶肩挑手提来得,毫无怨言,还感叹后人可畏。有人发觉这山泉水烧开后居然看不到有何污垢,如同天然的矿泉水。而村前那井水烧开冷却后,壶底会沉淀一层白白的石垢,喝冷水还易患结石病。仅此一点,惹的全村人像捡了宝贝似的,对它倍加喜爱。

因水源小,只够解决生活用水,洗衣之类的大量用水都自觉到村前的井里去,井边的洗衣池水量大,地盘宽,舒展,也顺应了长期以来人们的行为习惯。可时间一长,人的懒性也如春天的野草无处不生。有人洗衣,浇地,甚至建房用水都出自水龙头。于是,水源亮起了红灯:打开水龙头,先是一线一线的流,继而变成了一滴一滴的,最后是“噗”的一股气流喷出:停了。

到了年头岁尾,更是用水的黄金期,东家结婚西家嫁女,喜事来临,只好提前“关池蓄水”一两天,以方便人家办喜事。看似顺理成章,但全村人要一同跟着受困。尤其是在外习惯了自来水生活的打工人,回家后是多么的感觉不便啊!

一个村的人,喜事为大,还能说什么呢?有了自来水,喜事期间能不派上用场吗?也让外人知道,咱田垄里昔日是有名的缺水之地,如今竟然也用上了自来水,全村人自当引以为豪。

表面上风光怡然,私下里还是难言其苦。偌大个村子,几百号人的用水量,还真不是个小数目,如不节约用水,就那水源供应全村人的吃水都成问题。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用水方面难免有人大手大脚,但怎样监管每户人家的用水情况?除非安装水表,用多了收费。这世道,谁又会缺这个水钱呢?所以也不是条道道。

每年冬季,水源枯竭,现有的自来水根本供不应求,唯有在增加水源上做文章。村里的头头脑脑们,也想尽了办法。先是更换了质量好的水管,并将水管深埋,做到不因水管损坏而浪费水。时隔不久,又将原来的蓄水池移到了另一高地,为的是增加水压,以备将来之需。又将后山上废弃的小煤窑里流出来的水也引到了自来水池里,还是难以为继,一到用水量大的时段,冷不丁又是“滴滴答答”了。爱动脑筋的人家或离村前水井近的人家,则用水泵接上皮管放到水井里抽,但更多的人家是束手无策。那年我盖了新房,欣欣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结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楼上的蓄水罐一到冬天空荡荡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显示屏也鲜有上满水的情况。无奈之下我又装了个电热水器,以便水源小时使用,其结果也是枉然。一年到头,只享受了汛期用热水器洗澡的便利,冬季又时不时要用传统的塑料桶洗澡。

劳累了一天的人呵,回到家想要洗个澡的那一刻,一瞧热水器没水犹如五味杂陈,洗澡又要用煤球炉烧水了。看着2个热水器却用塑料桶洗澡的窘境,真是无以言表。在田垄里,水已成为了制约人们生产生活的傀儡,是村民的心腹大患,非除不可。

4

近年来,富民强国,脱贫攻坚成了国之重戏。田垄里也与各地一样,村民手有余钱,富有存款。看那漂亮的房子,那豪华的车子,相比其他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在自来水的使用过程当中,如同衣衫褴褛的农夫误入了公务员队伍,自显其窘。有人说:生活在家里与务工在外地,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几种生活几重天。可不是吗?都什么年代了,在家乃不能惬意地过上随时都有自来水洗澡的生活,这是长留村民心里的一个“结”,说白了,是扣在村民头上一顶实实在在的“贫困帽”。

缺水如雾霾,氤氲不绝,让人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同时,又平添几许凉意。不驱散这雾霾,村民最富有,幸福生活的指数又从何谈起?这是村民的共识,也是领导的心病。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攻克横亘在田垄里脱贫路上的最后堡垒,彻底摘掉缺水这顶“贫困帽”,多少年来,让村里的领导熬费苦心,从未停止脱贫攻坚的步伐。2019年冬季,田垄里人敢借东风再扬帆,争取到了全乡唯一一个扶贫掘井的名额,在后山脚下打了一口深水井,打出的水汇入自来水池。至此,田垄里自来水——可谓是地下的山泉水,引来的煤窑水,打出的深井水“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还会停流吗?

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2020年深冬,是否历史上的旱年?田垄里自来水乃是供不应求,时不时的需关池一两天再放水。村前的老井也非我记忆中的夏凉冬暖那种热气腾腾的景象,而是干涸的了无生机。期间我买过2次桶装水做饭,村民办喜事,依然要关池蓄水。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不上水,请外地师傅来修,测试效果时,恰逢水管断水而无法进行,遗憾作罢。表明:深冬时节,自来水缺水的顽疾尚存,治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5

村水乡愁不了情,肩负使命再出发。田垄里人将一如既往不停步,定将自来水治理好。当今时代,自来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人生最亲密的伴侣,有了她,日子过的惬意,离开她,生活诸多不便。是的,一户人家,有了自来水似乎就有了一切,起码洗个手,洗件衣什么的不用出门,外面回家的人可以随时打开热水器痛痛快快的洗个淋浴澡了,这比多少钱都让人舒服。我身为田垄里人,我爱我的家乡,不奢望大富大贵,只要有自来水的日子,有顺心如意的生活就是我的幸福小康。

作者简介

出入农村,迈步军营,挤身商埸,走进工厂,人生的舞台七彩霓虹。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用真心感受人事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深圳文学
深圳文学
深圳文学,文学新天地
4458文章数 78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