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农谋定食为政首-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乡村振兴

0
分享至

三农谋定食为政首-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乡村振兴

(记者董峻、于文静、高敬、胡璐、侯雪静)中国创业创新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权采编:“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在这一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递出了一个新信号,并明确了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要抓手。”

图示:10月29日,在江都现代农业产业园电气化大棚,农民在对草莓进行日常管护。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万祥军解读指出,“乡村建设行动”的首次提出,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即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万祥军解读表明,从全党工作安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局要求,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的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尽管少数地方在推进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偏差,但成效不容否认。尽管有这些成就,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业农村仍然是短板。按照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彻底扭转乡村萧条凋敝的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认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乡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且投入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说,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乡村规模,注重完善乡村社区功能。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各地乡村情况不同,不能“一刀切”,要缺什么补什么,尤其要注意倾听地方意见。符合农民意愿的工程项目,农民会爱护,也愿意投入。

《建议》明确县域城镇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建设和农村人才建设等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署名文章中提出四项任务,包括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定位县域城镇功能,重点强化县城政务、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避免大拆大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要全面提高现有常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积极吸引返乡回乡入乡人才,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改变农村人才净外流状况。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负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使用维护和公共服务提供职能。胜任这些职能,必须有可持续的农村集体收入。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和运营管理新模式,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果转化成可持续的农村集体收入流。

图示: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特色村(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通过实施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三大工程和整修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池塘、小微菜园等措施,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如今的江宁区,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秀美田园风光引人驻足流连。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图示:新疆于田县的村民将称重后的万寿菊倒入发酵池(9月20日摄)。 进入夏秋两季以来,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上硕果累累,粮食瓜果次第丰收,各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万祥军解读表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从全党重中之重工作安排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考虑,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构想。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万祥军解读表明: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区引发强烈反响,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大家一致表示,要进一步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今后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才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农村这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表示,长期以来城市这条腿长、农村这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乡村振兴发展层面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富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未来,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三农”重心历史性转移

万祥军研读表明: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重心转移是不是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结束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反之推进好乡村振兴也将促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脱贫攻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应用推进乡村振兴。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阶段还要继续完善,且监测精准到户到人,目的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预防返贫情况发生。”汪三贵说。

脱贫攻坚期间,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说,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就业,可通过优化规范脱贫攻坚阶段的公益岗位,升级改造扶贫车间,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2012年十八大提出建成小康社会开始,三农先是进入了改革探索的初期,这一时期主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然后2015年进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这一时期主要是解放土地,促进形成规模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调整产业结构等;之后的2020年,完成了两件重要的大事: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这两件大事的完成,标志着三农发展完成了一个新的起点。

从建成小康转变为全面乡村振兴。从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三农发展不再是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产业的部分改革了。短板补上来以后,三农重心转移到了以乡村发展为中心的全面改革之路上。

以往农业改革都是以先以某一方面为重点,比如今年以土地改革为中心,明年以补贴为中心,后年以经营主体为中心等等,但经过之前几年的改革实践,这些都已经基本完成。从2020年以后,就开始以乡村为中心,全面发展了。

不同之处在于之前的改革是局部性质的,并没有形成整体的体系。原因之一是因为之前各领域发展参差不齐,很难彼此联系形成体系,但经过补短板以后,开始互为联系,互为发展。以乡村振兴为中心,顾名思义,所有发展都是为乡村发展服务的,这不仅仅涉及到产业改革、农民增收了,还涉及人居环境和民俗习惯等,乡村就像一个社会一样,是一个人居环境。

万祥军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还是那句老话,没有产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他说:“这个产业不仅是一产,而是一个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一个产业体系。我们的农业之所以收益低,一是成本太高,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生产成本;二是一产本身利益空间就低,单靠种地提高收益空间很有限。所以,要发展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循环体系,从而使整体收益获得提升。”

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连续6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水平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还要如此谆谆告诫?

“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万祥军表示,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

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的头等大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退化加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专家还表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黄季焜说,农产品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今后要鼓励优质稻米、小麦种植,同时解决饲料粮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不能忽视中低产田改造,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现在所说的粮食安全实际是食物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唐忠表示,要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生活。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战略底线,才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万祥军表明:这就要求,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科学编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专项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万祥军研读表明:要看到,农村生态建设周期较长,大气、土壤和水的治理有其内在规律,修复遭到污染的土地、水域和受到破坏的草地、森林,少则需要数年,多则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稳扎稳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科学编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专项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其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近年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成效很大,但与之相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一些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的环保意识仍不到位。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污染等亟需下大气力治理。

“我们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短板不克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是不稳定的。”常纪文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之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后,也将提升国家的整体生态环境容量。

一些专家提醒,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些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可以搞污水集中处理,但一些人口相对分散的地方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既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举措,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擘画蓝图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总书记回顾了党成立以来“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梳理总书记讲话要点,与您一起学习。

回顾“三农”工作成绩

党成立以后

●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

●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

●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建设高标准农田

●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

●要支持企业走出去

●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要深化农村改革

●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

●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县委书记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农谋定食为政首-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乡村振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
荟萃智库思想推动智库合作
3781文章数 1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