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从兵败投降,给吴王喂马为奴,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灭吴称霸。两千多年来,越王勾践,一直都是我国历史上不惧屈辱、奋发图强的正面人物,备受后人的推崇和肯定。
但是现在,随着人们对勾践更多的了解,以及观念的变化。勾践的人设开始崩塌了。那么,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勾践究竟做过哪些为人不齿的坏事,败坏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呢?
阴狠毒辣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群雄争霸,斗来斗去,好不热闹。吴国和越国跟中原诸侯国虽然联系少,但是也没闲着。两个国家也是常年互相征战不断。
勾践的老爸允常,跟吴王阖闾斗了一辈子,也没分出个胜负。自己倒先一命呜呼了。
阖闾得知老对手死了,勾践刚即位,越国国内局势肯定不稳。抓住这个机会就出兵攻打越国。
此时,勾践以一个特别的方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越国国君新丧,局势动荡。对于刚登基的勾践来说,吴军举兵来犯,是考验,也是他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他没有错失这个机会。
两军在檇李交战。兵力强大的吴军,和身经百战的吴王,看到了他们军旅生涯中,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一幕:
几百个越国的敢死队队员,排成三行,一直走到吴军阵前。动作整齐划一,立定,怒吼,挥刀,抹脖子自杀。
吴军哪见过这阵势啊!打了多少年仗,第一次见这么玩的,真他妈狠。顿时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一脸懵逼。
此时的越军,趁着吴军惊魂未定,一鼓作气,发动进攻。吴军毫无意外地大败,吴王阖闾也被射伤,并在不久后死去。
打不过你,我就跟你比惨。你惨得过我吗?
越王勾践就是用这种血腥残忍的方式,赢得了檇李之战。为了胜利,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屈辱降吴
阖闾被勾践的敢死阵搞得大败,又受了重伤。临终前告诫儿子夫差:“一定要向越国报仇。”夫差是个孝顺儿子,登基后就秣马厉兵,准备攻打越国。
勾践听说后,不顾范蠡的劝阻,决定来个先发制人。可惜,不使用损招的越国,根本不是吴国的对手。只能派文种前去求和。
败军之将,求和就只能低三下四。文种在勾践的示意下,向吴王夫差提出,勾践降吴为臣,勾践的妻子给吴王做妾。
夫差本想同意,被相国伍子胥劝阻了。文种回国后汇报完,勾践的血性又被激起来了。决定杀妻灭子,跟吴国决一死战。最终还是在贿赂吴国大臣伯嚭后,成功求和。勾践的老婆孩子,保住了性命。
求和后勾践带着妻子一起到吴国,给夫差做奴仆。
为了表明忠心,感动夫差放他回国。勾践不顾自己作为一国国君的体面,主动提出品尝吴王的粪便,分析病理。如此举动,把吴王夫差感动得直呼:“此仁人也。”于是,勾践在做了几年奴仆后,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为了胜利,让手下的士兵自杀,为了决战,先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真可谓是心如蛇蝎,手段残忍卑劣。
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作践自己。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忍受的屈辱越多,他的报复也就越猛烈。
以怨报德
忍受了巨大的屈辱回国,勾践并没有感谢吴王的放归之恩。他在励精图治的同时,也想尽办法消耗吴国的财力物力。
比如送上名贵木料,让吴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兴建宫殿;献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消磨吴王夫差的精力和意志;各种造谣中伤,离间吴国君臣关系。
最为后人诟病的一条,则是关于粮食方面。
为了试探吴王是否真的对他放心,勾践就派文种前去借粮。文种编了一套谎话来糊弄夫差:“越国遭受了水旱灾害,收成不好,人民都在挨饿。特意向大王来借粮食,等庄稼丰收的年景,一定偿还。恳请大王救济!”
已经被西施迷得昏了头的夫差,不顾大臣的反对,给了越国万石粟。还不忘叮嘱一句:“丰收了可别忘了还给我啊!”
越国还是很守信用的。过了两年,粮食大丰收,就派文种精选了颗粒饱满的粮食还给吴国。夫差收到粮食后,很是为对方的诚实守信行为而感动。开心地对大臣说:“越国的土地肥沃,粮食种子好,留着给老百姓种植吧!”于是吴国就种植越国的粮食种子。
种下的种子,不是颗粒无收,而是根本就不生长。吴国闹起了饥荒,饿死了很多贫苦百姓。
原来越国在还粮食的时候,已经预料到夫差会这么做。他们就把所有的粮食都蒸了一遍。
诛杀良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没有了鸟,弓箭就藏起来了;兔子死了,用来撵兔子的狗就被宰杀吃掉了。当你主子的敌人已经被消灭掉,你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劝勾践吃屎的范蠡,很明白这个道理。他清楚地知道,越王勾践这个人,爱惜的只是他的国家和土地。为了达到目的,根本不顾臣下的死活。可以同患难,不可共富贵。
所以灭掉吴国后,范蠡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庆祝,而是逃跑。他在逃跑之前,也劝文种跟他一起走。
没有跑路的文种,选择的是一条黄泉路。
文种看了范蠡劝他逃跑的信以后,称病不能上朝,有人趁机向勾践进谗言:“文种这是在琢磨谋反的事儿!”
勾践就等着有人说这句话呢。于是召来文种,赐他一把剑,对他说:“先生,您教我七招用来征伐吴国,我只用了三招就把吴国给灭了。您那儿还有四招呢,不用就太可惜了。这样吧,你去地下使,教我的先王用来对付吴国的先王。”
文种很后悔没听范蠡的劝告,只能挥剑自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一个人可以不顾游戏规则,不讲任何道义,突破道德底线,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一定会是一个成功者。
勾践,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我们揭开他奋发图强的面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血腥残忍,以怨报德,没有底线,没有一点点人道主义精神的人。他的光辉形象,也就倒塌了。
引用文史资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於槜李,射伤吴王阖庐。
《吴越春秋》:適遇吳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戶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
《吴越春秋》:二年,越王粟稔,揀擇精粟而蒸還於吳,復還斗斛之數,亦使大夫種歸之吳王。王得越粟長太息謂太宰嚭曰:「越地肥沃,其種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於是吳種越粟,粟種殺而無生者,吳民大飢。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吴越春秋》: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