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0后为啥不愿生了?专家:多个孩子多双筷子,现在筷子是黄金的

0
分享至

当前社会孩子的养育成本之高众所周知,我的表妹琳琳眼看孩子已经5岁了,于是就又动了再要一个的念头,可是转念一想孩子出生以后哪里都要花钱,不禁也是“想生而不敢生”,渐渐断了自己要二胎的念头。

不得不说的是琳琳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相信很多家庭都会经历过这样的思想斗争,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本来是有要二胎的打算,可是眼看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如此高昂,只能被迫放弃。


今年3月20号,在北京举办的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新教授就针对这样的现象在会上做了发言,表示如今的生育成本实在太高

原新教授表示“中国有一句俗语,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一双筷子,可是过去我们添的那双筷子是由竹子制成的,如今这双筷子是黄金的,未来会是用钻石做成的。”将孩子的养育成本之高比喻的非常恰当。

在原新教授看来,生孩子的成本一直在提升而且还有继续提升下去的趋势。这个成本不仅仅包括经济成本,更是精力成本,间接成本,社会成本等一系列的东西,而且如今随着80后、90后对于生育的热情大大下降,未来本世纪的后半段会真正地出现人口紧张的时候



养娃不易,要二胎?想想还是算了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但是随着社会大环境发生改变,对于如今生育的“主力军”90后年轻家长们来说,要二胎已经成为了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孩子成为了最大的“奢侈品”。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与经济发展、时代背景变化是分不开的,就像原新教授所说一样,早在上世纪大家的经济状态普遍不是很理想时,养育成本无非就是为家里多添一双筷子,对于孩子的教育支出,家长的精力成本等等来说也要低得多,而孩子长大以后却能够为家庭多带来一份收入,是名副其实的“多子多福”


然而随着时间来到如今,普罗大众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养育也随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孩子出生以后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时不时还要添上一两件玩具,至于孩子的教育支出更是不必多,除了校外同步辅导班外,还有课外兴趣班,每位家长都生怕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每个月的开销绝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夫妻来说,养娃不易四个字应该有更加切身的体会,除了房贷车贷的压力外,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更大,绝大多数小两口养育一个孩子已经极为吃力了,对于要二胎的问题,想想之后无论是为自己考虑,还是为了家庭,结果也只能是“想想算了”。



小两口想要二胎,经济实力必不可少

曾经有权威机构对二胎家长做过针对性调查,结果显示46%的家长认为生育二胎要比当初生育一胎时的花销更多,其中各项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食品、医疗保健品、早教、保险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孩子的养育成本正处在连年上涨的趋势中,且这样的趋势极为明显。

而且该项调查还显示,随着二胎的出生,二胎家庭对于换房、换车的需求也在明显增加,有了两个孩子以后,人均居住空间出现下滑,换一所大房子、买一辆空间更大的新车,成为了28%二胎家庭的“刚需”,要二胎带来的经济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所以对于如今的年轻夫妻来说,想要二胎一定的经济实力必不可少,要孩子之前先“掂量掂量”家本够不够厚,能否负担养育孩子的各项经济支出,有没有能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成长环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可能不顾一切生二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而且如今绝大多数家庭,夫妻二人都要出去工作来承担经济压力,孩子出生以后由谁来照顾也要提前考虑清楚,除去必要的经济成本外,照顾孩子的精力成本也应该早做打算。


歪妈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从“竹筷子”到“金筷子”其实是社会进步的另一种表现,虽然如今养娃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相应地孩子也得到了更全面的教育,过上了更优渥的生活,至于要不要生一个二胎,还是要每个家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酌情考虑

今日话题:你有要二胎的想法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性”的冷知识9则

“性”的冷知识9则

爱问知识学者
2023-06-01 12:45:57
日德断供高铁车轮,撕毁5.6亿大订单,美国:这次我没参与

日德断供高铁车轮,撕毁5.6亿大订单,美国:这次我没参与

关权教授
2023-06-01 18:50:05
马斯克结束中国之行,乘坐私人飞机回到美国,开始发推特

马斯克结束中国之行,乘坐私人飞机回到美国,开始发推特

阿梅说穿搭
2023-06-01 20:44:07
“芯片战”彻底输了!4000亿利润送给美国,外媒:恐怕全盘托出!

“芯片战”彻底输了!4000亿利润送给美国,外媒:恐怕全盘托出!

讲者普拉斯
2023-06-01 22:29:32
去医院实习,我在深夜的值班室里发现了娶妻不选护士的真相

去医院实习,我在深夜的值班室里发现了娶妻不选护士的真相

洛苏故事会
2023-05-30 20:20:58
网传“橙子喵酱”卖淫被抓,称赚够2000万就在上海躺一辈子!

网传“橙子喵酱”卖淫被抓,称赚够2000万就在上海躺一辈子!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6-02 00:53:23
“敢反抗,给我打”西安男子抵抗执法,拿大刀反杀城管,致1死8伤

“敢反抗,给我打”西安男子抵抗执法,拿大刀反杀城管,致1死8伤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6-01 23:25:12
国家动真格!成都、南京、杭州、深圳地铁规划取消,释放什么信号

国家动真格!成都、南京、杭州、深圳地铁规划取消,释放什么信号

高冷圆月kv
2023-06-01 16:10:54
曾经火爆全国的哈慈五行针,现在怎么样了?

曾经火爆全国的哈慈五行针,现在怎么样了?

医言难尽
2023-06-01 19:56:04
巨亏40亿!特斯拉的最惨老乡,学不会讨好中国人

巨亏40亿!特斯拉的最惨老乡,学不会讨好中国人

金错刀
2023-06-01 17:37:05
“布袋院士”,又提前溜了…

“布袋院士”,又提前溜了…

中国网
2023-06-01 17:08:55
北约出兵介入后,武契奇请求中国出手相助,中方的回应斩钉截铁

北约出兵介入后,武契奇请求中国出手相助,中方的回应斩钉截铁

袁周院长
2023-06-01 18:21:50
李云泽和龚正,共同多了一个新身份

李云泽和龚正,共同多了一个新身份

政知新媒体
2023-06-01 21:46:00
杨开慧被害后其实并没死,毛泽东都不知道,直到1970年被揭开秘密

杨开慧被害后其实并没死,毛泽东都不知道,直到1970年被揭开秘密

南书房
2023-06-01 21:54:27
每天一顿饭续命20年?有科学家颠覆认知:细胞饿了连自己都吃

每天一顿饭续命20年?有科学家颠覆认知:细胞饿了连自己都吃

中国商报
2023-06-01 16:14:53
波兰说干就干,换标!境内不再要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名字

波兰说干就干,换标!境内不再要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名字

刀刀说事
2023-06-01 16:09:55
上海暴跌开始,成都能扛多久?

上海暴跌开始,成都能扛多久?

探索日记
2023-06-01 21:46:43
曝浙江某高校教女生如何勾引男生

曝浙江某高校教女生如何勾引男生

不掉线电波
2023-06-02 08:05:09
印度突然取消上合峰会改为线上召开

印度突然取消上合峰会改为线上召开

靓果时尚
2023-06-01 16:42:56
中方该亮剑了!日本驻华大使狂言:若中国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中国

中方该亮剑了!日本驻华大使狂言:若中国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中国

谈与讨
2023-06-01 23:38:14
2023-06-02 10:04:49
歪妈知道
歪妈知道
西安歪妈每日分享育儿经验
1667文章数 80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变味”的儿童节:孩子累、老师烦、家长苦,幼儿园却在开心赚钱

头条要闻

被抛弃女孩拒认亲生父母:你们有儿子 "我妈"就我一个

头条要闻

被抛弃女孩拒认亲生父母:你们有儿子 "我妈"就我一个

体育要闻

从无缘奥运到准日本一姐 秘诀是干饭?

娱乐要闻

程晓玥产后首晒全家福 穿亲子装过节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轮到张一鸣“救”万达了

汽车要闻

全新smart精灵#3售20.99万起 新奢纯电轿跑SUV

态度原创

房产
手机
健康
教育
时尚

房产要闻

开盘在即!「望京云尚」获预售许可

手机要闻

六一儿童节特别策划:再见童年

做到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

教育要闻

高考只决定了分数,而非定局!考后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任婚姻这么好,但网友还磕她和前夫的过期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