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
在延庆有这样一群青年选调生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练就业务本领用青春芳华谱写新时代华丽篇章见证他们奋勇拼搏、大有作为的前行之路。
施珊珊,1991年10月出生,汉族,硕士学位,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担任延庆区千家店镇2018届选调生,任石槽村党支部委员和花盆村主任助理,并先后在市政市容所、党群办、换届选举专班借调工作,期间获得2018-2019年度延庆区优秀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称号。
精心策划,打造人居环境“新风貌”
入职以来,施珊珊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参与下村检查环境250余次,处理5620余个环境问题,高质高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以“延庆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思考-以千家店镇为例”为题开展调研,作为总负责人、第一作者,施珊珊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研,形成6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千家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频繁下村检查人居环境,建立新问题台账,是施珊珊的日常工作内容。每次下村,村民总会感慨地说:“唉呀,怎么把你一个女孩安排到市容所了呢,天天下村,都晒黑了哦。”而施珊珊却说:“千家店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保护环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后我会继续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爱护这里的山山水水,守住这一份宁静的美。”
主动出击,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由宣传倡导转化为每个人的法定义务。为贯彻落实新条例,施珊珊主动放弃“五一”假期,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她梳理思路,罗列任务,标注重点,最终找准窍门。首先是规范垃圾分类设施,她合理运用在市容所的工作经验,为村庄配置了不同类型的分类桶4791个。为了让村民深入知晓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收运及处理过程,她加班加点编制完成了符合千家店镇实际情况的《千家店镇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还下村开展了22场“五员一者”垃圾分类培训会,参与人数672人次,发放了倡议书、宣传手册等宣传品共计17084份。白天培训宣传,晚上加班总结,这已经成为她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
▲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千家店镇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村民会主动尝试进行分类,其他垃圾大箱里的可回收、有害、厨余垃圾也明显减少。
肩负使命,争做勇立潮头“新青年”
施珊珊积极参加换届选举、主题党日等村内活动,还参与防火防汛、疫情防控、广场舞比赛等驻村维稳和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名百姓宣讲员,她尽自己的努力讲好身边人身边事,并加入区“十四五”百姓宣讲团,到区文联等单位做巡回宣讲,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的荣誉和“优秀宣讲员”称号。在工作之余,她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持续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曾在《北京组工》《延庆信息》《延庆组工》等发表22篇文章。同时,在第1期北京市选调生示范培训班中担任副班长,还曾在北京市2020届选调生初任培训班上作了专题交流发言。
施珊珊曾这样说:“我虽然不一定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平凡的角色,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农村的广阔天地是广大有志青年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这片热土之上,我需要多下村调查实情、多与村民沟通、了解群众需求,才能做到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做到新时代有新担当。感悟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之路,挥洒了青春,感受了关怀,学会了感恩,提升了工作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实现了人生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