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女一夫,美女遍地,欧洲曼谷,男人天堂”——
这便是国内媒体所塑造的对拉脱维亚的印象。
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只是波罗的海东岸的蕞尔小国,却以悬殊的男女比例,名扬世界。
作为全球男女性别比差异最大的国家,拉脱维亚的男女比例差距约在18%,但请注意,这个国家是女多男少!
“十女一夫”虽有些言过其实,却也揭示出拉脱维亚人口结构的特征。
拉脱维亚被冠以“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之一”和“生产模特的女儿国”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个最缺男人的国家,女人却不用为婚姻发愁,相反的,拉脱维亚姑娘还会挑挑拣拣,备选的男人并不少。
原因何在呢?可别相信一些自媒体所说的:拉脱维亚一夫多妻制。
这种开历史倒车的提议,是不会出现在一个现代国家的动议里的。
尽管是全球性别结构最失衡的国家,但稍一解剖人口结构,便会发现:
拉脱维亚性别失衡,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人口,男女比例只有3:7,其人口差距便来自二战时期丧生的男性人口。
其实不止是拉脱维亚,整个前苏联地区,无一例外有着女多男少的境状,多出来的也都是斯大林时代的老太太。
适婚人口的比例相当,男女比例大约是万94:100,并无严重的失衡。年龄结构的对冲,缓冲了拉脱维亚姑娘的结婚压力。
换句话说,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并不存在性别严重失衡的问题。
作为“小阿姆斯特丹”、欧洲曼谷,拉脱维亚的娱乐产业发达,以至于赌场都被合法化,甚至成了税收的主要来源,连锁赌场Olimpic林立,而赌场所带动的各色服务业,也疯涨不止。
加之,拉脱维亚是一个新教国家,本身并无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又接受了苏联时期的无神论教育,思想更为入世。
开放的社会风气,又碰上波罗的海热情的岛民性格,使得国民视男女之事稀松平常,暧昧关系即同居的现象司空见惯。
过度开放的社会,让拉脱维亚的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无结婚的压力。拉脱维亚1.2的生育率便是明证。
在全球范围内,论人口流失,莫出拉脱维亚其右者。
2011年,该国人口为206.7万,但在2014年加入欧盟后,大量青年人前往欧洲其他国家找工作,导致人口流失近2成。哪怕是到了2020年,人口也只有勉强的196万。
换句话说,对于拉脱维亚的姑娘来说,她们的择偶范围,不在拉脱维亚,而在整个欧盟。
事实上,拉脱维亚国内已然形成了外嫁风气,紧邻德国、瑞典、芬兰是第一梯队的选择,英国是第二梯队的选择,而波兰、立陶宛则是第三梯队的选择。
与西方良好的外交关系,是历史的馈赠,也是发展的陷阱。
一来,给了拉脱维亚人逃离本国的通道,二来,给西方盟友“收割”自己的可能,三来,也拉高了本国的生活成本。
看数据,拉脱维亚的人类发展指数排行第49位,但在金融危机之后,拉脱维亚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并不高,收入好过俄罗斯、但物价高过瑞士。
外嫁风气也好,人口外移也好,背后都是本国经济的不景气。
与其说,这个缺男人国家的女孩,没有结婚负担,不如说,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拉脱维亚恰好是调和本国性别失衡的供给地。
这是小国的幸运,还是小国的悲哀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