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快报》3月5日报道,为了摆脱印度在物流行业对中国和其他外国企业的依赖,印度首次通过两家国有重型工程巨头开始了在本国制造货物集装箱的进程。印度正寻求大举进入集装箱制造业。
布雷斯韦特(braaithwaite)和巴拉特(Bharat)重型电气有限公司收到了印度集装箱公司(CONCOR)的开发订单,试图各自生产1000个集装箱。CONCOR拥有集装箱运输市场85%的份额。
报道称,印度目前没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集装箱,它们都是由外国厂商制造的,主要是中国企业。中国是全球货运集装箱的领导者,经常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制造和供应集装箱的招标,包括在印度。中国的成本低于全球竞争对手,经营规模无人能及。现在,印度希望在这一领域成为“自给自足的印度”。
报道指出,目前,集装箱这些部件并不在印度制造,像布雷斯韦特这样的企业正在专注于制造第一个原型。布雷思韦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亚蒂什-库玛尔(Yatish Kumar)告诉《印度快报》:“在中国,他们整合了集装箱制造商和钢铁制造商,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在这里,情况并非如此。我们需要做很多向后整合。我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开发。到3月底,就可以提供第一款原型。”
官员们表示,每个部件都需要从头开始制造,因为印度从未制造过。有一些关键部件,如角铸件和沟槽等结构部件,官员们表示,这些部件是货车典型的“奇怪设计”,不是印度优质的钢铁公司设计的。因此,像布雷斯韦特这样的单位需要安装一个完整的轧机,大量生产出这些独特的部件与所需的设计。
报道指出,疫情之后,随着印度与中国双边关系发生变化,价值低于20亿卢比的印度政府订单不能进行全球招标。消息人士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必须尽快在供应自己的集装箱方面实现自给自足。每个集装箱的成本约为25万卢比。
集装箱可以通过卡车在公路上运输,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通过铁路,它们的成本更低,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关印度官员表示,原型做出来后,还需要经过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通过认证后才能上岗。
此前,海事新闻网站“splash247”报道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5%。集装箱制造预计将成为“自给自足的印度”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是印度总理莫迪为使印度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国家所设想的愿景。该计划概述了五大支柱:经济、基础设施、体制、活跃的人口和需求。集装箱短缺导致了包括大米在内的印度主要出口商品的装运延迟。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总干事阿贾伊萨海(Ajay Sahai)表示:“我们需要尽早解决集装箱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一方面努力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努力减少进口的情况下。”
文/GH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