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之后,中美关系较特朗普时期变得略为缓和,正面冲突变少,针对中国的政策显得摇摆暧昧,对华态度并不是一刀切,也存在了某些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意向。
这让印度察觉到了危机感,如果美国不针对中国,为什么自己还要往前冲?
莫迪想明白了:美国靠不住
之前为了讨好美国,为了自己的贸易保护,印度出台了“边界审查制度”,声称要“对所有边境国家的投资严格盘查”,但是印度随即豁免了周边多国,唯独留下中国和巴基斯坦需要严查。
印度官方更宣称在印中企与中国军方联系,于是有了后来的封禁中国59款APP、驱逐中国投资、限制中企在印度的经济活动。
这导致了一些正在进行的工程突然中断。翻脸之快,印度就这么任性。
印度想着:没关系,会有美国来帮我们。
美国来了,但是只愿注资给大企业、大财团,这和印度想的提振整个经济不一样呀。随着美国国内情况的恶化,自顾不暇的美国哪里会管印度死活。
印度突然发现,以为捅了中国一刀,没想到重伤了自己,失去的好像远比得到的多。
如梦初醒的印度突然转变了对中国的态度,马拉松式僵持的中印边境得到缓解,中印双方开始有序地安排撤退。
印度首席经济顾问桑杰夫·桑亚尔告诉记者,如果有人想在印度建一家纽扣厂,不管这人是美国人、印尼人还是中国人,都可以。
桑亚尔还热切地表示,除了战略敏感行业,我们都加快了来自中国的投资的审批。
就差没直接喊中国快来投资了。
“我们无法忍受没有中国制造”
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超10亿的大国,又是邻国,在印度看来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
心头不满,难免搞些破坏,例如印度禁了中国59个APP。但是,印度虽然禁了APP,却依然卖着中国手机。你说奇怪不奇怪?
原因自然是小米、VIVO、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把一些产线搬到了印度,对印度来说,这代表着创造就业机会和吸纳税收。
印度青年们在VIVO门口合照
小米在印度,宣称的就是手机零部件75%来自于印度本土,广告也采用了“Mi from India”这样带亲和力的口号,以至于有些印度消费者认为小米是印度本土品牌。
中国手机,性价比高,各种灵活安装或者卸载的APP,都让印度人觉得很方便。所以印度官方喊着“抵制中国货”,中国手机却卖断货。
据《印度教徒报》的报道,印度教举行重大节日(“点灯节”)期间,节日所需的物品诸如灯具、熏香、烟花、神像等,几乎都是产自中国。
虽然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提振本土制造业,但在没有任何成效的情况下,印度消费者根本无法找到能超过中国制造的替代品。而海关总署的数据也表明,印度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几乎涵盖了所有门类。
拒中国于门外,对印度才是伤害。
“印度制造”空有雄心
印度一直羡慕“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于是也想搞个“印度制造”。
但印度的复杂国内环境,使得各种政策都带不动印度制造业。
前段时间,印度农民开拖拉机冲击新德里,就是为了抗议莫迪政府通过的三项涉农法案。
莫迪政府的想法是,把农民在逼到不行了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为印度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劳力,以此来弥补印度制造业环境差的缺点。
但印度本身制造业基础就很薄弱,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操作反而激起了民愤——农民不想当工人,工人担心被抢了饭碗。
恶性循环。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在中印边境气氛有所缓和后,看到中国成为在疫情经济下唯一有余力援助他国的,印度又一次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
但是印度放宽中国投资,只是迫于形势,是否会再次翻脸、是否出台新的限制政策,这都是中国投资需要衡量的风险。
印度离不开中国,但中国可以选择安全放心的投资环境。(晋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