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未成年人在寒假期间玩游戏问题又成了人们的关注点!最近,“游戏防沉迷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就上了热搜,不过,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了排在前面的评论后,我就放心了!
原来,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自己没管理好孩子,却怪起了游戏;防止孩子沉迷玩游戏,家长的监管更重要。
有网友反映,玩游戏时,经常碰到疑似未成年玩家的声音。如今,很多游戏厂商都推出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等。但这些真的在起作用吗?
在该热搜评论下面,就有一位网友认为家长太双标:现在大部分家长抱怨那个不好这个不好,尤其下了学孩子作恶说老师没教好;孩子玩游戏又怪游戏公司,那孩子在学校我们都是不给玩的,在家里家长就不能看着了吗?
怪老师、怪学校、怪明星、怪游戏公司,家长就是不怪自己!
有媒体报道称,有奇葩家长要求游戏客服让孩子玩游戏时一直赢,这样孩子心情好了,他才能和孩子沟通。
原来这位家长平时因为工作忙,只会通过溺爱补偿。但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交友情况却是一问三不知。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玩游戏,就简单粗暴地阻止。没想到孩子情绪激动地反抗,不仅打骂起了家长,还把家长赶出家门,威胁家长不帮助自己人脸识别延长游戏时间,就不准进门。家长只好打电话给企业客服求助,还说让企业客服在孩子消费后,再把钱还给他们。
将孩子溺爱到没有原则的地步,有了问题就责怪游戏企业。有网友甚至说:管管孩子,放过企业吧!
自己的孩子不管,难道还能靠平台来帮你管吗?就比如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官方账号“都市条形码”报道的这个故事,安宁杨女士的孩子在冒用成年人信息进行游戏的同时,家长竟协助人脸识别帮助孩子绕过健康系统监管。同时,家长还长期忽略账号消费信息提醒,导致账号累计被孩子玩游戏消费使用周期长达半年、共计96次支付,更严重的是家长在发现问题,联系客服后,对应账号还持续存在游戏活跃及消费行为。
一份由伽马数据发布的《2020中国游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显示,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事件中超6成与监护人信息保管不善有关。
其实,近年来腾讯、网易等企业不断更新游戏防沉迷技术,比如腾讯游戏已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强化未成年人识别力度,并将微信小游戏、QQ小游戏等平台部分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全年进行多重举措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升级。网易游戏也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性建设上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从游玩限时、付费限额等方面管理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行为。
目前,不论腾讯还是网易的实名注册准入制,都采取和公安数据平台验证的方式,杜撰身份信息不可能通过。
但是,仍然有许多孩子在家长有意无意地帮助下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继而沉迷游戏或过度消费。
还是这个热搜排名首位的评论说得对:没有十全十美的游戏,与其要求一款游戏适配14亿用户,还不如让家长在源头上把好关,孩子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放弃了,也就没有人愿意帮你捡起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