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食物坏了是不能吃的,但是光看表面又看不出来坏没坏。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这个食物坏没坏呢?
首先,你得有个老公或男朋友,把你怀疑的食物先塞给他一口……
停!开个小玩笑啦~
这样的做法既不可行,也不地道,最重要的是也没什么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靠谱的食品安全传说。
传说1:还在相信5秒原则?
很多人都听说过,食物掉在地上,只要在5秒钟以内捡起来就是安全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食物掉在地上,哪怕不到1秒钟的时间,也会立刻被地上的细菌污染。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瓷砖、地毯和木质的地板上接种了沙门氏菌。五分钟后,把香肠和面包切片放在上面,接触时间分别为5秒、30秒和60秒。
实验结果表明,转移的细菌数量与食物和地板的接触时间没关系,5秒接触带来的细菌和30秒、60秒几乎一样多,细菌的转移是立即发生的。
所以,不管几秒细菌都会立马爬上食物,掉到地面上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不差那一口。
传说2:食物闻着没异味,看起来和尝起来都正常,就可以安全食用了?
很多食物被污染我们用眼睛、鼻子是无法看到、闻到的,如果已经到了能被我们明显看见或闻见的地步,那就说明食物已经严重变质了,我们也就不会再食用了。
还有一些食物,其本身就利用了细菌进行发酵,比如臭豆腐、毛豆腐、臭鳜鱼、酸菜等。
它们本身就会有异于普通食物的味道和形态,从而我们无法判断这类食物是好的还是坏的。
所以,我们尽可能吃新鲜的食物,是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
如果实在想吃这类发酵类食物,工厂生产的比自家做的安全性会更高。
传说3:祖祖辈辈都这样吃,
怎么就不安全了?
祖祖辈辈都吃的,真不一定是安全的,比如前段时期导致9人死亡的“酸汤子”。
它在东北其实就算一种祖祖辈辈都喜欢吃的食物,是一种用子面发酵后做的面条状食物,属于酵米面。
但是谷类发酵制品极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和毒黄素所致的毒素性食物中毒。
像其他许多自制的传统食物,比如自榨的花生油、自制的腌菜、自家做的豆腐乳等,都容易被细菌污染,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传说4:你先吃,吃完没事儿我再吃?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食物中毒,大多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人们食用带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引起,它的潜伏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半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发作。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其中我国较常见的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污染食物是生肉、生鸡蛋、未消毒的牛奶以及蔬菜等,症状一般会在16-48小时后出现。
像毒性更强的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主要通过食物传播,日常多见于腌肉、腊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其潜伏期一般在12~48小时,短的2小时,长的甚至可以达到8~10天。
所以,看别人吃没事,不代表食物就真是没事。
传说5:食物一直放在冰箱里,就不会坏?
食物只要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其实,久置冰箱的食物同样细菌横生,对身体无益!
大家都知道,低温只是起到减少以及延缓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无法杀死细菌。
而且对于那些嗜冷细菌,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增长繁殖,所以无论是保鲜层还是冷冻层,都无法永久保质。
李斯特氏菌在5℃的低温条件下同样可以生长,在零下20℃还可以存活一年,冰箱里长期保存的乳制品、肉制品最容易中它的招。
另外,食物内部的化学变化不会受温度影响停止,例如酶促反应以及油脂的氧化和水解酸败都能在低温环境下缓慢进行。
因此外表看起来还新鲜的食物,实质上可能已经变质。
食品安全不容小视,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该扔的扔,不该吃的就别吃了,为了一口吃的再搭上健康甚至性命就真的不值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