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大食)之间的战争,你是不是只记得一个怛罗斯之战?
忘了怛罗斯吧,终唐一朝,和阿拉伯打了N次仗,吊打了阿拉伯近百年。而且怛罗斯之战的历史意义完全是自媒体编出来的。
怛罗斯之战(651年),就好比大唐带着自己几个小兄弟去旅游,结果遇到了另一波社会人阿拉伯。阿拉伯挑事,双方干了一架,结果大唐有个小兄弟(葛逻禄部)背后捅刀子,大唐被揍了。但是阿拉伯也被打得不轻,回家养伤了。之后双方该干啥干啥,也没影响双方收保护费。
其实在怛罗斯之战之前,大唐和阿拉伯已经交过交了数次手,阿拉伯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
一,双方的第一次交手发生在怛罗斯之战前36年,也就是开元三年(715年)
这一年,吐蕃在西域和中亚扛不住唐军的进攻,开始和阿拉伯帝国联手。
这一年吐阿联军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这一年,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阿联军,威振西域。
大唐和阿拉伯的第一次交手,让阿拉伯帝国领略了唐军强悍的战斗力。
二,两年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阿拉伯不甘心失败,又联合突骑施和吐蕃组成三国联军,攻打安西四镇,被唐军再次击败。
两次败于唐军之手,但阿拉伯的东进之路并没有停下。之后数年,阿拉伯趁唐军在青海和吐蕃进行拉锯战而无暇顾及西域的时候,又多次向中亚进行了扩张。这几年阿拉伯的对手不再是唐军了,而是之前的盟友突骑施。
三,突骑施是被唐朝打的西迁的西突厥的一支,开元五年那次战争,让突骑施彻底臣服唐朝,成为了唐朝在中亚地区的忠实小弟和打手。
开元六年(718年),突骑施包围了东进的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交了大量赎金才得以解脱。
开元十年(723年),阿拉伯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唐朝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阿拉伯再次攻东拔汗那,又再次大败,主将战死,原已叛附大食的康国、石国诸国复归于唐。
开元十九年(731年),执着的阿拉伯人又来到了中亚,这次又受到了突骑施的暴击。
之后十几年,突骑施不再安分,反复背叛大唐,阿拉伯势力也逐渐渗透到中亚。
四,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在西域登场。
四年后,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先发制人,率领两万安西军和一万多中亚雇佣军深入阿拉伯境内七百里,攻打怛罗斯。阿拉伯人见唐军主动进攻,立刻组织了包括呼罗珊骑兵(当时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禁卫军)在内的二十万的精锐部队应战。
这一仗,本来唐军全面占优,可是唐军中的雇佣军葛逻禄部临阵叛变,从背后包围了中国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就凭借这数千人,高仙芝想着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
这说明在高仙芝眼里,二十万阿拉伯精锐不堪一提。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安西军迅速恢复。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
真正让唐朝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怛罗斯之败,而是天宝十四年(755)爆发的安史之乱。
五,唐军和阿拉伯人最后一次交手是安史之乱平定后的贞元十七年(801年)。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记载:十七年春,夜绝泸破虏屯,斩五百级。虏保鹿危山,毗罗伏以待,又战,虏大奔。于时,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
这次唐军主将是韦皋。韦皋在打击吐蕃的时候,搂草打兔子,连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一块收拾了一下。
通过上面统计,阿拉伯和大唐直接和间接交手八次,只有怛罗斯一战击退了唐军的入侵。而且当时阿拉伯二十万人对唐军三万人,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看来今天中东少爷兵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并不是没有理由的,祖上就这样。若不是中亚的绿化,今天的少爷兵连个雇佣打手都没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