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炉,规划修路到台北,顿时群情振奋,统一呼声高涨。
但是美军印太司令部成心添堵,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太平洋威慑计划”预算报告。虽然叫“太平洋威慑”,但是所有内容都意在针对中国。
“我们必须让北京相信,使用武力达到目标的代价实在太高。”
“你们在军事上不可能赢,所以根本试都不要去试。”
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
为此,印太司令部狮子大开口,向国会递交预算报告,要求将拨款从2021财年的22亿美元翻倍到2022财年的46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五年中为这项计划投入273亿美元。
巨资威慑
在“太平洋威慑计划”中,美军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作战推演,印太司令部为“应对中国越来越大的安全挑战”提出了几点:
一、在“第二岛链”大本营关岛花费16亿美元建立“岸上宙斯盾”系统,保证全天候防空能力,以防护美国公民和部队。
“岸上宙斯盾”模拟图
二、在帕劳花费共25亿美元建设高频雷达系统和天基雷达星座,加强地区监测能力。
三、在第一岛链花费33亿加强地面远程火力系统,射程需超过500公里,建成精确打击网。5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在第一岛链刚好打到中国大陆。
四、增加2.26亿美元“信息行动”开支,采用“瞄准有害影响的反宣传工具”。4400万美元用于电磁战、情报支持等活动。
五、在印太地区建立多个作战领域训练基地,以便美军和盟军可以一起训练、共同作战。
中国专家对此分析,“第一岛链”分散部署精确打击导弹系统,锁住中国舰艇动作,“第二岛链”加强反导防卫部署,增强信息监察,攻防兼备,美军“查漏补缺”式地进行军事力量加强,值得中国警惕和制定对策。
意在台湾
“太平洋威慑计划”脱胎于2014年的“欧洲威慑计划”,其目的同样是提供资金满足行动需求,针对的目标是俄罗斯。
增加驻军、演习、预先部署、基础设施和伙伴能力建设等操作,这让美国许多精英认为成功遏制了俄罗斯并为此沾沾自喜,于是同样的手段又拿来对付中国。
国防部长埃劳德·奥斯汀认为中国是五角大楼的主要威胁,“太平洋威慑计划”会成为美国国防部与国会携手使用的“有用工具”。
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在夏威夷举行的防务论坛上提到“太平洋威慑计划”时则说,“我们必须让北京相信,使用武力达到目标的代价实在太高。”
北京使用武力?在哪里使用?这就有明显的指向性。在美国认为,中国武统台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民进党完全“台独”,国民党“不独不统”,在绿媒政治宣传熏陶下,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国武统实现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台湾牌”作为美国手中遏制中国的利器,美军印太司令部以此为借口向国会索要大额拨款“威慑中国”——“以武力让中国意识到发动军事行动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利益博弈
插手台湾作为与中国博弈的一步,什么时候干预、如何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美国也是需要权衡的。在美国看来,这是一笔需要计算收益与损失的“生意”,它不愿意利益受损,也想重回印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但对中国而言,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绝不会放弃、也必须完成的事业。
以权衡利弊之心,对上中国的信念,美国必然输给中国。
2014年的“欧洲威慑计划”,迄今美国已投入了200多亿美元。“太平洋威慑计划”拨款了22亿美元后,又要求在五年中投入273亿美元,国会舍不舍得花钱?
在美国国内,变异病毒的出现可能会使得疫情持续恶化,经济饱受重创。拜登政府为了援助“处境艰难的美国人”,不惜拿出“历史性的”1.9万亿给穷人发钱,以刺激经济。
控制疫情要花钱,提振经济要花钱,捉襟见肘的财政还要支出一大笔军费开支?
可能美国咬咬牙也要拼一把?
在全球大环境下,欧盟小心翼翼拒绝加入美国的对华遏制阵线,印度见风向不好转而向中国开放投资,韩国明确表示不想卷入中美博弈,连拜登自己的对华决策也显得摇摆模糊——不让中国统一、又不承认台湾独立。
美国想拉拢盟友看起来很难,拿出一大笔开支也很难,此时祭出“太平洋威慑计划”,更像是吓唬中国,忽悠盟国,看上去很有几分色厉内茬。
(晋玄)
相关报道:
这两天,一份“太平洋威慑计划”让美军印太司令部狮子大开口,向国会索要的拨款比之前直接翻了一番。
虽然名字是“太平洋威慑”,但实际上就是“威慑中国”。
这份预算报告里所有内容都指向了遏制中国。
那么,印太司令部希望用这些钱达到什么目的?会购置哪些武器装备?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会给解放军带来怎样的威胁?
“太平洋威慑计划”在美国已经讨论了有一段时间,到如今预算报告的成型,标志着这一构想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美军印太司令部计划用这些钱干什么?会购置哪些武器装备?有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会给解放军带来怎样的威胁?
从“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整体来看,印太司令部想用这273亿来加强四种军事能力:
第一,防御能力。购买并部署更多更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在第一和第二岛链,也就是中国的家门口,罗织起更密实的反导网。
第二,监测能力。在太平洋的关键位置建立雷达站,部署更多更强大的雷达监测设施。比如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基地部署的战术多功能雷达,是因为帕劳占据了进入太平洋的关键位置。
第三,打击能力。在第一岛链上,尤其是关键节点,加强精确打击能力,而且是能够“承受敌人先发攻击”的分散式打击能力。根据“太平洋威慑计划”报告的要求,印太司令部提到要加强射程在500公里左右的精确打击武器的部署。
为什么是500公里?因为在第一岛链上,这一射程刚好可以打到中国大陆。
第四,强化后勤补给和盟友体系。比如在“印太地区”修建新的训练基地,同时增加新的通讯卫星。与此同时,改善后勤和维护能力以及装备、弹药、燃料等物资的提前部署,开展联合部队演习和训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盟友和伙伴的防御安全能力与合作。
总的来说,这是美国在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作战推演中,“查漏补缺”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把资源集中于关键的军事能力缺口上,包括对陆基远程打击能力、战区导弹防御、远征机场和港口基础设施以及燃料和弹药储备的投资,以此实现作战平台的现代化,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威慑能力。
具体到美军印太司令部未来几年可能部署的武器和相关平台,应该包括:在关岛部署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基地部署的战术多功能雷达,并且在地区投入33亿美元用于发展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陆基远程火力。
2
2014年,美国出台了一个名叫“欧洲威慑计划”的行动,迄今已为其投入了200多亿美元。
这些资金流向了遏制俄罗斯的行动需求:增加驻军、演习、预先部署、基础设施和伙伴能力建设。
尽管特朗普执政时期,美欧关系被搞得一团糟,但华盛顿的许多精英还是对这项计划颇感得意,认为它成功遏制住了俄罗斯的许多“激进想法”。
趁热打铁,他们又希望如法炮制类似的行动来遏制中国。
虽然名字是“太平洋威慑”,但看来美国眼里的太平洋只剩下中国。
“太平洋威慑计划的目的是只给北京留下一个结论:你们在军事上不可能赢,所以根本试都不要去试。”
去年早些时候,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吉姆英霍夫和资深成员、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曾在一篇文章里如此狂妄地叫嚣。
是的,这就是这份“太平洋威慑计划”所采取的策略——让“潜在敌人”相信,如果发动军事行动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并且很可能失败。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1日在提到这份报告时也提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让北京相信,使用武力达到目标的代价实在太高。”
美方反复提的“军事行动”“使用武力”,指的是中国领土统一的进程。
有分析认为,美方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最终实现武统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大。
届时,美国如何干预,干预到哪个程度,都是让美国左右为难的问题——它既不希望遭受现实损失,也不愿意自己的“盟主”地位受损。
毕竟,此前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生化危机中,美国都因为“反应太软弱”而备受批评。
所以,这个“威慑计划”,实际上是希望拖延中国统一的进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但单单恐吓中国是不够的。
美军印太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海军少将史达曼星期二就警告世界,尝尝被中国主宰的“滋味”。
“我们尝到了由中国领导或深受中国影响意味着什么的滋味。”
“你会发现一支非常全球化、远征性的中国军队,他们会在任何他们认为中国利益受到威胁的地方介入,”他说。“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中国都感觉自己的发展利益受到了威胁,你会发现,他们最终会越来越频繁地派出解放军。”
但令人颇感讽刺的是,在史达曼的这段话中,如果略去主语,他所说的这支军队,像不像美军?
3
而实际上,这份计划曾经被CNN认为是美国立法者们可以找到的对抗中国“最浪费钱、最适得其反、最具有煽动性”的计划。
文章说,面对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多数美国人更愿意选择减少而不是增加美国的军事存在。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的一点是,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过度扩张了,他们不想也没有兴趣让美国在亚洲卷入新的纷争中。
实际上,此前让美国投入220亿美元的“欧洲威慑计划”,如果要说“成功”,很可能是美国一些精英的一厢情愿,因为除了个别国家,欧洲整体上并没有出现联合对抗俄罗斯的局面。
而亚洲的情况还更有不同。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经贸联系相对较少,而亚洲近年来一直是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区域,各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非常紧密,其中也包括美国的盟友,比如韩国、日本、菲律宾甚至新加坡等。
日本媒体此前对地区官员和专家所进行的一项快速调查显示,他们对“太平洋威慑计划”感兴趣、支持,但也有怀疑。
一位东南亚外交官的反应很典型:“虽然对美国与印太地区的关系来说,‘太平洋威慑计划’听起来令人感兴趣,但这一地区会对此抱有疑虑,除非这一计划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另外一名韩国的军事战略分析人士认为,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是否能够有效地为‘太平洋威慑计划’投入资源,以便有效地巩固联盟,并提高美国的竞争力”。
美国多年来对亚太地区“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大大削弱了它的国际信誉,现在早已不是光靠忽悠就能拉起一支战队的时候了。
更何况,这份最浪费钱、最适得其反、最具有“煽动性”的计划,本身就有虚张声势的成分。
其中的多个项目,实际上是原来已经或者正在执行的项目,比如一些雷达和反导设施的发展计划,以前就存在,只不过现在被重新归类出来,纳入到“太平洋威慑计划”里,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新的国防项目。
这就是一张“唬牌”,吓唬对手,忽悠盟国。
最关键的是,美方犯下的是一个路线错误。
它从根本上误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所存在的核心利益,无论是台海、南海,还是东海。
在美方看来,这是一笔需要计算收益与损失的“生意”,但对中国而言,这不是一个应该付出多少成本的问题,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事业,根本不存在“代价过高而不得不放弃”这一选项。
当然,也许一些美国人心里是清楚这一点的,但这样去忽悠国会和民众,至少能让自己的钱袋子鼓鼓囊囊。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