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我的工作,也很自豪,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起来这个责任。
早上八点,苍山顶上还掩盖着未消融的冰雪,雾也未完全散开,魏家余已经带着同事们穿上黄马甲,乘坐索道向山顶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
0 1
护林员→保洁员
魏家余原本是一名护林员,2011年9月洗马潭索道建设完成后,随着旅游开发,山林保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魏家余便组织一些老同事自愿申请到山顶做保洁员。成为大理旅游集团苍山洗马潭索道的保洁员后,一干就是近10年。作为保洁队伍的小组长,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苍山老魏”。
老魏和同事们在雪地捡垃圾▲
洗马潭索道分为三个站,分别是下站、中站和上站,越往上,海拔越高,条件也就越艰苦。目前,老魏的保洁队伍总共有16人,其中5人在下站负责卫生及后勤工作,队伍里的女保洁员都被安排在了下站;中站分了3个人;老魏带着其余7人负责海拔最高的上站。
上站的保洁员▲
每天,老魏要带着上站的7名保洁员,在游客到来之前把卫生打扫好,主要包括站点服务区卫生、景区卫生、卫生间打扫等。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还增加了站点以及各个卫生间的全面消毒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得兼顾好老本行——森林防火和游客的安保工作。
说起自己的工作,老魏总是说:“我们做保洁的,‘保’字在前。首先要保护好苍山,保护好游客的安全,其次才是清洁工作。”
02
困难重重→经验满满
站点服务区的卫生打扫是最轻松的,难的是分散在景区各个地方的垃圾桶和厕所垃圾的搜集。保洁员们每天要把垃圾、粪便收集到站内,再用货运缆车运到山下。
上站景区内一共有5个公共卫生间,好几十个垃圾桶。垃圾用袋子装,粪便用桶挑,一挑刚好是100斤,从最远的九号平台卫生间到站点服务区来回一趟将近40分钟。旅游旺季,一个卫生间需要来回4、5趟才能清理完成,这样的效率只有经验老道的他们才能做到。
因为海拔高,一般人跑两步都会气喘吁吁的,我们倒是习惯了,没那么累。 哪里有个垃圾桶我们也记得,所以下雪的时候就算垃圾桶被雪盖起来,我们也找得到。
洗马潭景区海拔达3900米,高海拔带来的呼吸不畅对老魏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小麻烦。真正的大麻烦是碰上下雨和下雪。
碰上下雨,我们都穿着雨鞋雨衣,出去一会儿回来都淋湿了,山上风一吹,冷得打冷颤。 这倒也不怕,最怕的是雨天石头上的青苔,没有经验的人踩到就要滑倒。 下雪的时候也冷,路面结冰地滑,雪地里捡垃圾就成为危险的事,你看不到雪下面的路是什么情况。
2014年12月,在苍山栈道3号平台旁,老魏看到雪地里有一个丢弃的饮料瓶,就走进膝盖深的雪地去捡,没走几步,突然就陷进一个齐腰深的雪坑,动弹不得。同事赶来后用扁担把他拉了出来,他不放弃,又连滚带爬地绕过雪坑捡回了饮料瓶。
如今,面对这些困难危险,经验成为老魏他们最好的法宝。柜子里永远装着雨衣和厚外套;雪天鞋子最好穿高筒的;从雪地里出来鞋袜上的雪渣一定要抖干净;冻紧的粪便用热水清扫;哪块石头是松的不能踩;雪下面哪里是坑要小心.....这些日积月累的经验他们都记得牢牢的。
保洁员用热水冲洗厕所▲
03
索求→回报
这是一只平均年龄50多岁的队伍,年纪最大的是老魏的亲哥哥,即将65岁;年纪最小的是老魏的儿子,今年33岁,一家人成为整个队伍强有力的前锋和坚实的后盾。今年已经58岁的老魏说起自己的工作来自豪满满。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苍山, 若是保护不好,拿多少钱都补不回来。 苍山是我们大理的“宝贝”,要留给子孙后代!
保洁队伍里的同事们从小就生活在苍山脚下,在过去靠山吃山的年代,苍山养育了好几代人,大家对苍山的一草一木都特别有感情。尽管现在年纪大了,大家还是铆着一股劲,要回报这片山林。
“这份工作,我干着高兴、干着有意义,我要干到干不动为止!”老魏语气坚定,“我干不动了,还有我儿子,这份责任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采访结束,老魏又急匆匆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刚刚运送下来的垃圾还等着他们去处理。在这个16人的队伍里,每一个人都是“苍山老魏”,遗憾的是记者没有办法挨个对他们进行采访,面对镜头他们含蓄而又腼腆。但是,透过每一张被高海拔的风霜、紫外线“打磨”的有些黢黑、粗糙的面庞,能感受到那一份由心底而发的坚定的热爱。
苍山四季更迭
变的是美景
不变的是默默守护着
苍山的“老魏”们
记者:李雪 钱娜
编辑:罗丹梨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总编:汤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