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西路曾经是贵阳的自豪,昔日的繁华如今也成了历史,如今的市西路冷冷清清,游人稀少,鲜有人过问!
在市西路商业未整体搬迁之前,市西路可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大街,这里的人潮可是从早到晚不曾间断,在这里进进出出的人来至天南海北,在这里云集着省内省外在贵阳市西路搞批发的商贾大咖,在这里进出着贵州省内各地市在此进货商贩,甚至周边省份也不泛来此淘宝。
曾经在这里不出省就能听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声音,江浙两广、北京上海、两湖闽南、新疆内蒙、青海西藏、东北西南的声音混杂交织,即便一无技能的人在贵阳,只要有几分力气,只要不怕吃苦又能拉的下脸面,只要拿上两个绳子一根扁担或者背上背一个背篓在市西路随便一站生意就自动找上门来了,就绝对饿不了你不说还能养家糊口。
市西路,在上世纪80年代,贵阳市政府把他定位成“百货批发零售市场”,在此居住的居民在家门口随便搭建一个水泥台,随便从檐口下伸出一个雨棚,就能坐地发财。这一切得益于市西路成为贵阳市最繁华最热闹的百货商业街,成为贵阳人的购物中心。市西路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笔墨纸张、女性头饰、针头线篓至牙签裤头、毛巾袜子到剪刀打火机、鞋帽,再到儿童服装、成人服装及床上用品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囊。
上世纪的市西路,以摩肩擦背、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密不通风……来形容他的拥挤毫不为过。随便在小街背巷、旮旮角角支起了一个商铺,就能坐地生财。不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从全省各地的赶来的男女老少,就能把市西路塞的满满当当。也不论是批发商还是顾客就能把市西路挤得密不透风!打空手的、拎包的、扛货的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板车、背篼在招呼声中欢快的奔来奔去。喇叭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市西路的繁荣无不体现出他此时此刻寸土寸金。要是休息天或节假日,人们还会呼朋唤友,特别是女性朋友更是会和好姐妹相约去逛市西路,一路嘻嘻哈哈、叽叽喳喳,一件衣服不买,也是一样兴高采烈,就是为了感受他那热闹非凡。
市西路的繁荣,让商家看到了商机,此后不断有老板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开发建设商场。随着奥玛、南华、鸿运、金贝贝等商场的修建。市西高架桥建成,桥下修建了三层楼商场,并以层分类:一楼成人服装,二楼儿童玩具、儿童服装,三楼鞋城。随后又修建了裕华小商品市场。在新街修建了女人大世界、男人大世界、香港名店街等大商场把市西路推到了鼎盛。在此期间因市西路的繁荣从各地来黔赚钱发展的商贾以地命名的会所也应运而生,比如浙江商会等。
在本世纪,因老城区空间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实在再难发展壮大,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贵阳市迈向现代化的脚步,在中央的批复同意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城的计划得以实现,贵阳市向外扩张,金阳新区的建设落成,老城区客车站搬迁至金阳,贵阳北站的开通,市西路“百货批发零售市场”也顺应时代要求搬迁至金阳“西南商贸城”。
商贾搬离后的市西路由此沉寂了下来,恢复了他的宁静,昔日的繁荣景象由此成为历史,再也看不到他的辉煌,完成了他的使命。而哪些曾经在此赚的盆钵满金的商贾大咖们如今去了哪里?有的因搬迁也赚的心满意足而自己年岁已高就此休养颐养天年,有的则因有了手中资金充足改行做了更大的投资,有的搬到了金阳商贸城,有的在原地按兵不动,还有的拆回本地,当然也有人异地跨行发展。
总之,市西路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老板,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商业奇才。市西路也开创了几个奇迹,一是他的繁荣,二是他的创造,三是他的成就。市西路的繁荣贵阳市民有目共睹,市西路的商业创造超出人们的想象,市西路为贵阳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商业人才,从市西路成长走出一批又一批的老板。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何况还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市西路顺顺当当的完成了他时代赋予的使命,如今也回归平静,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它固有的用途,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存的地方,每一个老板都有他该有的发财之道,这里的老板自然是去了他应该去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