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纪念!甘肃临洮籍著名作家李满天逝世30周年!

0
分享至

今年2月26日,是享誉中国文坛的甘肃临洮籍著名作家、河北省第一届作协主席李满天逝世30周年。当我再次读著名作家、诗人、河北省作协原主席尧山壁写的《临洮李满天》之后,想到李满天对中国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见到他时的情景,再次激起了对他这位为家乡人民争了光的文化名人的思念之情。

李满天1914年生于西部历史文化古城临洮。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初以林漫为笔名,1956年后改为满天。曾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及河北分会主席、河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委员。1991年2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77岁。

少年时代的李满天

李满天出身农家,自幼刻苦用功,好学上进。早年在家乡临洮及省城兰州上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在少年时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和革命文学作品,接受了进步思想,对以后从事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上大学期间,他写出了《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幼恋》、《青》、《精神的伤害》等一些短篇小说。这可看作是他文学创作的试笔。这些作品大都是反映社会风情和人事沧桑的,曾在兰州结集,自费印刷成册。

李满天在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向往革命,并投身革命。1935年他正式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京上学期间,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曾积极参加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次年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革命队伍里他继续学习深造,经受革命战争的洗礼,他先后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等。1939年深入敌后,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历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秘书、科长、《晋察冀日报》、《冀晋日报》编辑、记者、大别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民运科科长、《鄂豫》副总编辑。

1940年,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他反映抗日战争生活的短篇小说,自称这是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他更加积极热情,深入敌后,进行写作。他当记者采访的过程 中,了解到太行山一带流传着白毛女的故事。于是深入调查,记录整理了白毛女的传说故事,写成了小说《白毛女人》,发表在1942年6月延安《解放日报》上,后来改编成歌剧,名扬天下。可是大多数观众只知改编者贺敬之,而不知原作者李满天。为此当年主持改编的周扬于心不忍,一有机会就站出来替他说话,多次提到这一情况,要大家不要忘记。如今,歌剧《白毛女》、电影《白毛女》家喻户晓,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要知道,临洮籍作家李满天正是白毛女故事的第一个记录整理者。正如作家尧山壁所说:“是李满天创作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形象---白毛女。”他称李满天是“《白毛女》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李满天一直担任文艺单位的行政领导工作,政务繁忙,担子不轻。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在文化战线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费尽了心血,作出了贡献。

李满天的文学创作生涯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全都是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现代建设的艰难历程中进行的。当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育之后,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竭力关注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创作中,他极力追求富有革命精神的作品内涵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他勤于学习,博采众长,从三十年代一批老作家身上学到了不少艺术手段。尤其倾心于赵树理文学气魄和艺术风格的追求,不遗余力地向赵树理学习,使自己的创作艺术得到升华。他用毛泽东文艺思想去衡量自己的作品,力求做到民族化、大众化。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水向东流》、《水流千转》、《水归大海》农村生活三部曲,思想深刻、风格清新、语言朴实、特点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李满天伏案写稿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一场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他这位经常深入农村的作家对极左思潮的泛滥产生了质疑。为了寻求真知,他不顾个人浮肿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到基层调查,连续写出了《力原》等9个短篇小说。冷静而执着地向读者揭示出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从各个角度展示了他对生活探索后的真知灼见,无私地向党倾吐个人的见解。李满天的这些作品受到 文艺界有识之士的好评。茅盾先生就曾著文对《力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河北文学》、《荷花淀》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讴歌新人物新风尚的同时,对阻碍改革、损毁党风的不良风气也进行无情抨击。《会短离长》、《逊位》等一组作品,就是向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落后愚昧思想意识进攻的力作。

李满天创作的文学作品文风严谨、格调高雅,从不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去写一些格调低下的作品。有人建议他写些武侠小说多挣几个钱,被他一口拒绝。他离休后,许多单位想请他去担任“顾问”,只要挂个名,每月可收入几百元,他死活不干。他觉得光拿钱不干事,问心有愧。可是,他对年轻作者十分关心和爱护,为他们铺路搭桥,扶持他们茁壮成长。一些青年作者送来的稿子,总是精心修改,手把手地培养文学新人。有些青年作者没有见过他的面,但却保持着多年的通信联系。

李满天深深懂得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1953年,他已是厅局级干部,却长期到河北定县农村深入生活,一年四季大多在乡下度过,各农民同吃同住。三年困难时期,他毅然把全家的户口从天津迁到昌黎农村,爱人和两个孩子跟农民一样吃农村口粮,生活十分清苦。直到1973年,他全家粮户关系才从农村转入城市。在农村,他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骑着自行车来来去去。男女老少都称赞他没一点大作家的架子,根本不象一个高级干部,倒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李满天在河正定县深入生活,发现和培养了作家贾大山。1982年3月,习近平在这个县任职后去登门拜访在县文化馆工作的贾大山,李满天陪同前往,把习近平介绍给贾大山。关于这一情况,在河北作家李春雷的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中有详细记述。在这篇报告文学里有七处提到李满天的名字。

1983年10月,李满天率中国作协代表团出访叙利亚、突尼斯。回国后作诗《访叙利亚》一首,抒发感想。诗曰:“疾车飞觞事纷繁,净化到底结善缘。多情阿里呼故友,风流书记颂支援。畅谈文事举座静,高吟诗歌满席欢。可敬译家苏海尔,宴歌罢归更翻篇。”

李满天一生写有儿童文学、歌剧、传奇故事、长、短篇小说及创作杂谈等理论文学,体裁多样,总和起来,约计数百万字之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革命作家,在我国文艺界声誉很高。中国作协河北分会曾为他和另外两位老作家召开座谈会,纪念“三老”文学生涯五十年,祝贺他们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在文艺领导工作岗位上为党的文艺事业和队伍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满天偕夫人李茵从河北回到阔别多年的临洮老家探亲。因他和我岳父家有亲戚关系,他俩早就熟悉。李满天有几天住在我岳父家,这样就为我和他接触提供了便利,我和他有过几次交谈,看到过这次带来的一些他写作的书籍。觉得他平易近人,毫无大作家的架子,非常低调,十分谦虚,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临洮县有关方面在县政协会议室为他举行了欢迎座谈会。那时我在县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并负责新闻报道工作,有幸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会上他介绍了投身革命和从事文学工作的经历,也谈了对家乡临洮的眷恋和思念。他丰富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令与会者称赞不已,敬佩万分。聆听了他的讲话,使我受益匪浅,很受启迪,对他这位大作家倍加敬重。要是当时能够采访他,用访问记的形式写一篇人物通讯就好了。但是,没有去做。原因是由于自己有自卑感,没敢采访他。认为自己虽然算得上是县上的一个“土记者”,但毕竟是一个小人物,感到写他这样一位大人物真有点“自不量力”。这成为自己后来一直深感遗憾的一件事。

自从那次李满天探亲回去后不长时间因病去世。闻此噩耗,中共临洮县委发去唁电,以示哀悼。清楚地记得,当时是我遵照领导布置拟定电文的,抄写到电报纸上送到县邮局发出去的。我的岳父何居义老先生以亲友名义,以《吊李满天兄》为题,作诗悼念,发表在《临洮诗词》上。诗曰:“胸襟坦荡海天宽,不爱高官不爱钱。著说鞠躬心力瘁,满天桃李哭难还。”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着我要写写李满天这位从洮河岸畔走出去的文化名人,让家乡人民更多地认识池,了解他。十多年前我通过广泛搜集查找相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写成人物通讯《为革命文艺事业而献身---记临洮籍著名作家李满天》,发表在2004年9月25日《定西日报·西部周末》上, 2007年《洮河》(第7期)和县政协编写的《临洮文史资料选》第三辑分别进行了转载。后来,收入了我的人物通讯集《他们从洮河畔走来》中。

说来真是我和李满天有缘,也很凑巧。2015年9月的一天,县委宣传部通知我陪同外地来临洮采风的一位老作家,给他介绍一些临洮历史文化方面的情况。见面后才知道,来者是正李满天当年的同事和好友、河北作协李满天后任主席尧山壁,他来临洮的主要目的是搜集一些有关李满天的材料,为写作打基础。他给我讲述了他和李满天共事的情况以及李满天晚年的几件往事。当我听他讲到李满天不畏权势,为保护青年作家免遭一劫而受到打击,被迫辞去省文联副主席职务的,心里十分过,同时也增加了对他的几分敬意。他提出要去寻找李满天的故居,我带他去。好在好多年前我曾去过李满天出生的地方,住过的院子。清楚地记得位置在县城线市街西侧,西邻养正小学。如今老宅已拆除,改造成楼房,建成一处四合院式的居民小区。根据我的指认,尧山壁赶紧拿出相机对准一座楼房抓拍了几张照片。

李满天离开人世已整整30年了。他为革命文学事业奉献终身,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作品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供稿|王得胜

作者系临洮县政协退休干部,文史委员

编辑|杨丽娜责编|赵建民 杨 阳

编审|谭明强总编|边国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你身边”
15348文章数 20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