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下了一天的雨,淅淅沥沥,很有春雨的范儿。
恰逢周末,又是年后第一个周末,想来大家都懒得出门,窝在床上听落雨。即使平时忙忙碌碌的老一辈儿人,也会沏一壶茶,摆上几样过年的炒货,偷得浮生半日闲。
倒退三十年,天津人把水果儿都叫“鲜货”的——也许因为这种说法显得土气并有歧义,就渐渐不说了。和鲜货对应的叫做干货,相关联的还有炒货,这样的说法,以前却说得少。炒货,在过年待客时是一定要有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炒瓜子和花生。
说到炒货的作用:用炒货招待拜年的亲友,是一个方面;另外,在漫长的年三十儿晚上,就算是有春节晚会这样的精神食粮,那也是必须要嗑着瓜子、吃着花生才能打发的——毕竟过了前半夜还有后半夜,守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但是,当年就算是瓜子和花生这样并不奢侈的食品 ,在平时也不是容易吃到的——至少,自己炒需要时间和心情,买成品又要多花钱。过年时,我参与过炒瓜子和花生的过程,要在大锅里炒,且要掺上沙土炒才好吃——炒煳了或没有炒熟,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些年,炒货家族又加入了开心果、大杏仁儿、腰果等多个品种,但我觉得最好吃、最难忘的还是瓜子和花生。这可能是因为情怀和习惯的缘故,但最重要的还是瓜子、花生最具“实力”——尤其是瓜子,吃着吃着,用手往嘴里习惯性的递送动作根本停不下来。我想,这就像人们哪怕吃了许多西餐大餐,最爱吃的可能还是自家做的白菜豆腐——简单,才是人生真味。
天津炒货里最具特色的是糖炒栗子。要说清楚,栗子的产地本不在天津,天津附近的唐山迁西、遵化的板栗最好,“天津栗子”出名的原因是出口时要在天津港装船,包装箱上写的都是“天津栗子”。当然,天津糖炒栗子也不是浪得虚名,除了材料以外,还要看手艺。天津人也爱吃栗子,很多卖栗子的地方平时就排长队,过年时排得就更长了——有人买了,不仅自己吃,还送亲友。板栗圆润,看着就有包浆的感觉,入口酥软,回味无穷。不吃,拿在手里可以把玩;不看,也能闻到异香扑鼻。栗子皮儿相对比较好剥。一般的栗子,是用糖来炒,但也有不放糖炒的。吃糖炒的栗子,剥着皮吃着吃着会发现,手上全是黑的并且发黏——那其实是皮上的糖。不加糖炒的没那么甜,但不至于粘手,相对会清爽得多。不同的吃法,也能让人悟到一点人生的道理。
过年的时候,备些热气腾腾的炒货,会让人越吃越香,欲罢不能。
对于人间百味,过去的理解是苦就是苦,甜就是甜;哪怕是苦中作乐,也是一种滋味。但是,有人一直不知道所谓的“香”是个什么意思。闻香识美人,“香”应该是属于鼻子管辖的气味,而不是舌头品赏的滋味。
来天津吃吃炒货,那真的是口有余香——哪怕没有人问我,我也想说,真香。香也是一种滋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