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未过,若是在往年
湛江现在仍在年例的密集期
因疫情防控的影响
严控节日祈福、庙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
今天让我带大家回顾一下
看看湛江好看又好玩的年例文化!
年例是指每年都举行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粤西地区人民将其称之为“年例”。在粤西地区,有着“年例大过年的”的说法。那么关于湛江年例的习俗你了解过吗?一起来看看。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
吴川飘色,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塑造人物飘然欲飞,惊险神奇,以其高、精、险、奇、巧,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的隐蔽艺术”。
爬刀梯
历二月十一,也是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的年例,麒麟村的"爬刀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刀梯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企盼驱邪消灾,祈福平安。刀梯用锋利的钢刀扎于两支木柱上,梯高18米,36把钢刀,刀刃向上,级距约40厘米,组成梯级。活动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个部分。
傩 舞
湛江傩舞有木质傩面具、橹罟质傩面具、牛皮质傩面具及彩绘傩脸谱等,是一项民俗事象,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雷崇雷文化的传承。现保存有600年之久的雷傩面具,独具雷州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乃流传于麻章区的湖光、太平,雷州市的南兴、松竹、杨家、白沙、附城、沈塘以及吴川市的黄坡、博铺等镇乡村。
湛江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湛江傩舞”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单位为湛江市麻章区文化馆。
广公磨刀节
“关公磨刀节”是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农历五月十三日纪念关公忠义仁勇,祈求国泰民安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古老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
它以关公磨刀仪式为主体,具体程序可分为酬神祭拜、关公磨刀仪式、金猪仪式之“金玉满堂”、演雷剧等,其形式在湛江地区独一无二。
“关公磨刀节”庄严而神圣,隆重而精彩。这项民俗活动,承载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内涵,兼容社会凝聚力与亲和力。“关公磨刀节”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为:湛江市麻章区文化馆。
穿令箭
穿令箭又称穿腮,是元宵节期间,广东湛江各地乡村巡游表演的一项传统民俗绝技。令箭拔出,表演者的脸看不见洞口和流血的痕迹,令人惊叹。
穿令,也称穿令箭,是雷州半岛流传已久的一种年例敬拜祭祀神灵的一种傩技活动,具有惊险、神秘色彩。以雷州市北和镇洋家村与麻章旧县村的穿令箭习俗最具代表性。表演时,"神童"先用一支银令穿舌,再用一支大铁令穿腮,然后在全村进行巡游表演。表演结束后才拔除银令和铁令,拔出时,穿透部位竟无血无痕。穿令习俗是傩俗、巫俗、崇龙俗、崇雷俗相结合的产物。穿令时所用的"令箸"还可作为"龙须"的象征物,从而包含了祭龙内容。
“湛江年例”源远流长
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
现已成为湛江文化
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
了解完湛江不同地区的年例特色
我们不禁感叹
湛江文化底蕴之深厚
传统文化资源之丰富
作为湛江人,我们感到深深的骄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