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与襄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科技成果转移服务平台,主营业务包括:襄阳分中心汇聚成果、人才、服务、政策等创新要素,实现“展示、服务、共享、交流、交易”五大功能,为各创新主体提供需求对接、成果推介、政策应用、创新创业培训指导、知识产权等全流程服务。
冬天过去,便是春天。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2020年,湖北扛住了;未来一年、未来五年、未来十五年,蓝图已经绘就。抖抖身上的尘土,怀揣满心的期待,湖北,向着春天——进发!本台新春特别策划《长江访谈·向着春天进发》对话湖北市州负责人,共话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有着怎样的梦想与追求,执着与热爱。第一站,就来到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两翼驱动中的重要一翼——襄阳。
记者文玉洁:“大家常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快的方法就是参观当地城市的博物馆。而想要看见一座城市的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规划展览馆走一走。开局“十四五”,襄阳如何科学作答“在哪里”?又有哪些“怎么干”的行动方案?我们跟着襄阳的郄英才市长,到规划馆中去看一看。”
记者文玉洁:“郄市长您好。”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小文你好,欢迎你到襄阳!看一个城市,了解这个城市,首先要对这座城市有一个全景的概念,襄阳的城市形态,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一心四城’。”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你看,这个位置就是我们的机场,目前可以通达全国的38个城市,基本做到了副省级以上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全覆盖,这个地方就是东津高铁站,现在就是我们汉十高铁、郑万高铁,以及未来的呼南高铁共用的一个高铁站。”
2条高铁通车、1条高铁开工建设,襄阳是湖北“十三五”时期高铁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不仅如此,襄阳还开通了5条中欧货运国际专列、4条铁海联运专线。2020年8月,襄阳又引进深圳盐田港,合资组建襄阳新港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提升汉江航运能力。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准备在这个地方,建一个汉江的唐白河港,以这个港口来辐射带动整个襄阳的工业物流,然后,我们在汉江下游的宜城,有一个小河港,以这两个港口为中心,打造汉江流域的航运中心,因为把这几个交通枢纽建成以后,就可以打造一个立体的、综合的,交通物流服务体系,从而大大地方便我们客流的便捷,同时为企业货物的流通,能够提供便利、降低成本。”
越来越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让襄阳成为投资的沃土。2020年,59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襄阳,在前11个月的全省招商引资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二,比2019年前进3个位次。但在襄阳看来,无论是物流枢纽的建设,还是产业发展,还需再提速。因为,作为“襄十随神”城市群的“领头羊”和核心引擎,襄阳自身的实力还不够强、贡献还不够大。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尽管目前我们襄阳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在第二位,但是在全省的占比只有10.5%,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如果把我们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我们的排序还比较靠后,把我们放在江苏,我们只能排到江苏省城市的第10位,放到浙江,只能排在第7位,放到广东和山东,我们只能排在第5位。这样一看一比较,我们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地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2020年,襄阳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0亿元左右。襄阳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要突破7000亿元,解决湖北没有五千亿到一万亿城市的发展之痛。而增长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当地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约占襄阳整个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襄阳的汽车产业,形成了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检验检测、销售服务,包括研发等一系列的产业链,那么有这么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所以就便于汽车产业在这集聚发展,就为襄阳汽车产业逆势增长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方面就是整车产品品系的提升,襄阳的汽车产品两大类:一类是中高端的乘用车;一类就是轻卡。那么中高端乘用车呢,近几年,我们先后下线了,像新天籁、英菲尼迪、奇骏等等这些品系,这些品系还是比较畅销的,所以它受的冲击,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十四五”期间,襄阳将顺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新三化”发展方向,打造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我们想创造两个品牌,一个品牌就是创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第二个品牌就是我们创建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以这两个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带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增长的第二大底气,则来自文化旅游业。随着华侨城、唐城、汉城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投入运营,2020年“惠游湖北”活动中,襄阳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4位。在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下,4年间,襄阳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了11.1个百分点。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襄阳的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的突出短板,所以我们近年来就把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作为提振服务业的重点方向,我们也准备在‘十四五’以一批重点的文旅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我们建设的力度,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汉江流域旅游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有优势,襄阳也有短板。比如:科教支撑能力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够,一直是襄阳的“心头之痛”。为此,襄阳已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合作,在襄阳建立了3所研究院。
接下来,他们还将建设好“三所大学”,即湖北文理学院的迁建、武汉理工大学的襄阳研究生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的襄阳校区。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从高校资源来看,我们不仅比不上武汉,我们也比不上我们省内的不少市州,可能从高校来说,我们总体上在省内只能排在第5第6的位置,这么个水平,这样和我们副中心城市是不相匹配的,建设好这3所大学,总投资在100亿,这个投入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认为建设三所高校,对于襄阳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直接关乎我们的创新驱动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投入大,但是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在补齐短板,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襄阳也在努力增长在“襄随十神”城市成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四五”期间,襄阳计划投资1213亿元,推动襄阳与周边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同频共振、携手共赢。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襄阳是‘襄十随神’城市群,唯一的一个国家自贸区,推动‘襄十随神’周边城市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平台,在产业协同方面,通过建立共同的汽车产业大型原材料的配送基地,完善汽车产业链的闭环系统,打造武汉和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实现我们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襄十随神’四个城市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一些知名的景区景点,我想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实行一票制,开发一些精品的旅游线路,实现我们在旅游产业方面的联动发展。”
来源:长江云
“汉江科联网”是襄阳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汇资源、连供需、促创新”的科技资源服务共享平台,致力于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找技术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目前,平台已经汇聚大量科技资源,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领域、各行业相关的信息库,实现了创新资源高效配置、资源整合共享、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等功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