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生小陈
今天,ACW要给大家献上一个全新的话题栏目——
“姐姐们的茶歇时间”
对,就是ACW小姐姐们的“唠嗑”时间。小至生活的琐碎,大到人生事业,或是娱乐八卦,时尚潮流……姐姐们从女性的角度来窥探人间,分享美好,来展现女性的生活状态、内心思想、人生态度,给广大用户朋友们输出有价值的新鲜干货和美好事物。(emmm,这可是我们栏目启动的一个伟大理想,ahhhh)
今天第一期,就先来聊聊关于女性。
#location:我慢咖啡生活馆Gaman Cafe#
#keyword:全职妈妈,悦己,抗风险能力,精神时间,自由#
#member:小龙妹,晓婷,团团,霏霏,优优(参数丨图片)#
因为千百年来的社会性压抑,女权意识的觉醒,很多时候更像一个婴幼儿在摸索如何踉跄步行。如何开口说话,从同步育儿假,到争取冠姓权,还有无数或者曾被定性为大题小作的细节起义,或者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不算动听,或者讲出的一些话带了偏颇的色彩,或者在抗争中不自知地将性别对立起来,或者我们还没有整理出一套成熟且绝对科学的逻辑,但每一股文艺振兴,如果没有极端的力量去刺痛,它将永远停留在嘴边,到达不了掌心——
我们正在走向一条崭新的路,如十年前的赵薇所说的,这是一种先锋艺术,或者它该走得猛一点、狠一点,不然无法为女性争取到更多权益。
ACW试着温和的讨论这些问题,带上新时代女性的滤镜,来聊聊关于「独立女性」。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冒犯,切勿引战)
愚园路1077号,工作日的下午,我们几位小姐姐开始了第一次茶话会。
新栏目的打开方式我们尝试过很多种,不知道最后用哪一种姿势落在地面大家会比较喜欢,所以第一期选择一种很原始的方法,把ACW几位在编的女生都圈在一方小小的桌前闲情茶话,讨论一些与车无关,与人有关的事情。
「独立女性」这个定义,在打在会议记录上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一定会引起一些争议,这种刻意性就好像我们在这行总会经历到的一个现象——在「司机」前面加个「女」字。
果不其然,打开话匣子那一刻就有人提出来:我觉得创造这个词的人,他本身就存在一个和男性做高低级别比较的观念。
基于温和讨论的前提,我们友善地给出了另一个方向的认知,或者这个词汇的创造者,他的本意是想打破这个僵化局面,撕掉这层刻板偏见,但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看,这不算一个中性词,当我们承认有独立女性存在时,就是变相地承认有一部分女性是不独立的,附属于男性的。
要揭开这个谜面,首先我们需要敲定一个方向,怎么样算是「独立」?
讨论总结过后,我们姑且可以简单判定为三个维度:经济独立,情感独立,人格(精神)独立。
经济独立是最直观的,不可否认,也是我们所有人第一反应想到的点。
《我的前半生》有一段初始剧情,大学毕业以后,罗子君嫁给了陈俊生做全职太太,老公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
闺蜜问她:“你会自己赚钱吗?”
罗子君不屑地回答:“我不会啊,但我家俊生会养我的,我这辈子赖定他了。”
不幸的是,陈俊生婚外情了。他爱上了同一家公司刚离婚的女同事凌玲。
这种故事走向简直就是生活本人操刀写下的剧情,再常见不过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更清晰地认知到,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努力学习独立,在遇到一个人之后,我们更想要保持独立。
而这种独立,最简单粗暴就是投射在经济上。
很多人不喜欢「独立女性」这个说法,表示为什么没有「独立男性」这个说法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往自己身上摁实了这个标签的就有一个,因为《脱口秀大会》自我标榜「吃软饭」而走红的程璐。
离婚后程璐开始自cue「独立男性」,每次他一提,张雨绮就乐。其中的内核实际上是一种脱口秀的经典表演形式,通过自我冒犯与自我攻击来达成一种喜剧效果,而程璐与思文之间呈现出来的喜剧裂缝正是由这道经济衡量的标尺凿打出来的——我们与程璐,乃至全社会所共同认知的都是:在一段关系里,经济不独立,就是丧失话语权的开始。
衍生出来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全职太太就不是「独立女性」了吗?
关于经济独立,女同事分享了两个「我有个朋友系列」故事:
「我有个朋友,咳。」
「是我的邻居。」她具像化地描述了一下对方的身份。「她和她老公复旦大学毕业,德国留学读了硕士,回国之后就没有再工作过,然后我就问她,你觉得自己是独立女性吗?」
「她条件反射式地脱口而出:当然不是,我连家门都出不去。」
另一个朋友系列故事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好友,论学历、阅历、能力,位居高职的她一样不差,但由于一些身体的原因,在一番健康理疗大动干戈之后,医生明确表示这种状况下不适合再投入到那种繁忙的工作节奏当中去,她只好回归家庭当中,做一个全职妈妈,曾经如此强悍的职场铁娘子,在经济失独的情况下,也开始变得很脆弱。
「每次跟老公要钱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卑微,甚至有些战战兢兢,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我还算独立吗?」
甚至无关婚姻,美籍华裔女性刘玉玲也曾经分享过自己的「FUCK U MONEY」理念,但是当我们把经济基础的必要性推到一个热情顶峰时,我们又开始突然cool down,考虑起一个问题,是不是把「经济基础」妖魔化了,它真的在「独立意识」成分表里面占这么重大的指数含量吗?
同事又接着分享了德硕邻居接下来的那段含金量更高的剖白:「其实仔细想想,我是独立的。」
「独立分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刚刚说的人格独立,她觉得自己人格是独立的,第二个是情感独立,她认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情感独立,第三个就是经济独立,我觉得我是彻底的经济不独立,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不独立,导致我一部分的情感是没有办法独立。」
「但是这种片面的不独立,无法剥夺我本质的人格独立。」
这种「人格独立」,保证了她在丧失基本「经济独立」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着绝大部分的「情感独立」,使她能在这段看起来似乎略有些不平等的客观地位中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状态。
「我可以说走就走。」
我们突然恍然大悟一件事,似乎在黑暗中摸到了第一块石头答案:「人格独立」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在面对婚姻出现问题时,你有没有全身而退的勇气和选择的自由。正如强调经济独立的刘玉玲也解释道,“Fuck u money”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物质底气,而这个与金钱无关。如果你拥有这笔钱,当你的工作失去乐趣,被逼迫你做不想做的事情时,你就可以潇洒的回敬:“我可去你的吧!”
——这是关于「独立意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因素,你有勇气「炒掉」你人生中那些重要的阑尾吗?
说得再具体化一点,这种抗风险能力就是,哪怕全世界都抛弃我了,我还是能够按照内心的准则漂亮地生存下去,这么一个要素。
在原则性问题面前,大家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假如生活里那些常见的关系变质,角色被处理得很糟糕的时候,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我们当然有底气「Fire」他们,但如果这个风险还捆绑着你更大的情感维系时,你真的能做到「情感独立」吗?
于是乎我们陷入了第二个罗生门。
前阵子有一件事上了热搜,杭州一个年轻女孩意外去世,生前长期疑遭受家里的索取,心理压力很大,事后公司对家属补偿了6万元,但三天后其父母突然索赔41万,原因是要给弟弟买房子。人民日报的标题囊括性很强:死后还欠弟弟一个首付,“现实版樊胜美”如何引发悲剧?
这算一个「情感独立」中的极端例子,据朋友描述,这个年轻女孩子十分优秀,因为念书时跳过级所以毕业时年纪很小,本科毕业后自学设计,随后在公司做到总设计师,有自己的团队,同事和领导都非常欣赏和喜欢她。“她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很小气,买一双匡威都得思考一个月舍不得按下付款键,但对待父母弟弟倾其所有。”
在洛洛的微博上,也证实她长期受到家庭的压迫。在她去世前夕,她发微博“亲情于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
在惋惜之余,我们也在思考,一些本质恶劣的原生家庭用来道德绑架的这根绳子,真的粗到我们无法挣脱吗?
最近火出圈的真·爽文大女主毛晓彤因为沉着应对渣男反泼脏水,有理有据逻辑一流的录音圈了一大波好感,但很多人可能忘了,几年前,毛晓彤那位曾经抛妻弃女的吸血鬼生父恬不知耻地上节目向毛晓彤公然索要5000万巨款,面目狰狞地声称要拉着女儿一起下地狱,企图用民意舆论挟持她。
很快就把毛晓彤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毛晓彤和毛妈妈不回应、不解释、不诉苦,三缄其口回应了一切质疑,不管外界如何炒作,我自岿然不动。绝大部分人在明知道原生家庭嗜血成瘾,却很难摆脱情感维系去扼杀这株恶之花,被亲生母亲污蔑吸毒的张韶涵,为赌徒母亲还债9年的蔡少芬,到可怜的杭州女孩洛洛,某种意义上,被裹挟在原生家庭的亲情陷阱中的她们似乎都难以实现这种「情感独立」,而毛晓彤这种扎根在灵魂里的「精神独立」,让她有巨大的勇气和果决,去对抗命运里的不公,所有情感关系里的不对等,四个小时收拾行李,保留了四年的录音,改名换姓,断绝关系,每一步无异于踩在刀尖上跳舞,在我们每个人看来都是非常艰难的抉择,但这种「人格独立」已经刻在她健全且健康的基因里,天大的事情,明朝醒来依然是一枚堂堂正正的独立女性。
在这里插播一个题外话,遇到原生家庭的困境,我们很容易用受害者的心态,沉迷于过去和过去带给自己的伤害,但是如阿德勒心理学所说(原文来自《被讨厌的勇气》):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当下,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过去。一个人总是在意自己过往的不幸,并以此为理由不在当下做出改变,根本原因在于你并不想改变,从而调取出过往的消极回忆,来作为自己无法改变的理由,以达到不去改变的目的。所以,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你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缺乏选择新生活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一座孤岛之上,无法断绝与别人的连接,「独立」并不意味着我所向披靡,必须对抗所有孤独,而是在面对选择时,你可以跳脱出这个框架去思考,悬浮在上空置身局外去考虑,哪一些是我们真的需要的,以泥塑我们的人格。很难做到,我们也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做得到,但往前走,前路是自由的方向。
所以看到这里,我想可以笼统地下一个定义,经济独立,情感独立最后都将基于人格独立,也将归于人格独立,这两者皆是人格独立的分支表现,也是反向构成人格独立的核心成分表。
比如说,德硕邻居,在成为别人的妻子之前,她有自己的阅历学历,能力见识,她自己就能把生活经营得有模有样,包括她遇见了今天的丈夫,是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判断后进行的选择,所以她才会选择一个与自己三观一致,尊重女性,相处平等的丈夫,即便她今日份经济不独立,那已经不构成绝对的否决因素,这是各个完整的部分构成的「人格独立」,让她不需要为短暂的不完美担惊受怕。
不管她今天的角色是一个留洋硕士,一个职场高干,还是一个全职妈妈,只要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实现的价值是合格的分数,那这三者之间不过是身份的角色发生转变,只要自己觉得是自洽的,那就是一套「独立」的逻辑, 如果在婚姻状态开始之前,你本身已经是一个独立女性的话,这种状态并不会因为你婚姻关系的开始而结束,不会因为我选择更换一个角色之后就结束了——所以全职太太不是独立女性吗?
独立女性,就是你有根据自己内心选择的自由。而这个问题本身,才是真正狭隘缺乏「独立意识」的存在。
全职太太衍生出来的全职妈妈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优优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一定要赎回自己的「精神时间」。
小朋友的成长需要许多精神上的陪伴,但这种陪伴之外,各自有各自的独立,各自有各自的自信,亲子之间的连接是另外一件事情,并不意味着会与独立形成冲突矛盾的关系,如果是全职妈妈,或者应该每天都挤出一些空闲来赎回自己的「精神时间」,可以用来看一本朋友推荐的书,用来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与挚交好好聊聊天,这些都是支撑你「独立」的养分,分阶段性一步步地筑建精神世界的台阶。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女性的独立成长之路,首先要学会的事就是「悦己」。
「悦己」这件事,适用于所有独立人格的场景。
比如《奇葩说》前阵子争议很大的议题:独立女性该不该要彩礼?
如果你认为,彩礼嫁妆能够加强你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安全感,就大胆地去为你的生活进行谈判。如果你认为,你的亲密关系不以彩礼嫁妆而动摇,就潇洒地选择你期待的生活方式。
你的选择,不该被衡量,更不该被苛责。
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罗文姬女士饰演的文晶雅,每天照顾老公,忍耐老公,每当要发脾气或者被逼着做不想做的事情时都因为被老公忽悠着说“等等,我就带你一起去环球旅行”,被这从未实现过一次的空头支票给打动,周而复始地继续着日常。
为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母亲操劳,每天给女儿家干家务,赚的钱都寄给疗养院给母亲看病。
自己总是作为被最后考虑的,她没有好看的衣服,唯一一件像样的衣服还是好朋友喜慈送的。
虽然她不停催眠自己老公可以带自己去旅游,但实际上家里人当她是不要钱的保姆更多。她的老公视她所做的一切为理所当然,对她十分吝啬还觉得自己对她已经充分的好。甚至最终,她老公连谎话都懒得说了,她的老公被她旅行的逼问逼得累了,想着她这么大岁数也不会离开自己了,告诉了她真相。
如果这样下去,那就是无数母亲的缩影了,忍耐着忍耐着,然后一辈子过去了。但老天给了她一击重击,她母亲突然间的离世,让她对这样的生活举起了抗议牌。因为见证了母亲的一生,直到死时才获得的自由,50岁的晶雅难过地觉醒了,当她当着面将离婚协议甩到老公面前,做出要求自由的帅气举动时,这位突然叛逆的老太太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独立觉醒」的那一刻。
——人格独立这件事,多晚都不迟。
而我们实现「独立」最简单,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越独立,越自由。
最后姐姐们都附送一个自己人生经验中做独立女性的小tips给大家——(仅供参考)
晓婷
当我人生中经历迷茫的时候,怀疑的时候,有所摇摆的时候,或者可能被另一个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的是,我会把“我”提出来,告诉自己,我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清醒,这样你才能做到「悦己」,才能保持快乐。
比如说我现在自己并不是一个独立女性的情况下,其实也并不一定要往独立女性的方向去发展。我觉得如果我现在的状态舒服,包括之前说的那些全职妈妈也好,如果这个状态是ok的,并且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的话,不做独立女性,情感依附于某个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嘛。
霏霏
小龙女
我觉得是这样,就是说你得有特别独立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包括我们刚才谈到,可能某个阶段自己也曾迷茫过,在一个情感关系里面,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不算说就不独立了,因为你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被限制住的原因,而不是说我迷茫进去,完全而不自知的这样一个状态。就好像你自己有一个独立的人格,站在高处,你是在漂浮着去看你自己,看你走过的这一段人生,前面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但我有我自己的信念能够去往下面一段路,为自己筹谋该怎么样走。而这一切是在这条路上,我是完全独立,我能自己去想出一些办法,而不是我完全是依附在别人身上,我觉得这么一段你能跳出来的独立的思想,就是你独立了。
我觉得独立不是说一个具体归谁的标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你只有去不断的努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才能拥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权,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游刃有余。如果你是弱者的话,你永远没有选择,你就是一个不独立的人。我不会把「独立」这件事标榜为女性,或是男性需要去面对的,这就是社会规则里你要生存的一个基本要素。
我的建议是女孩子年轻的时候要多谈恋爱,多经历一些男人就会明白下一段会更好(笑)。就不要急着结婚,让自己经济独立,然后再考虑精神层面的一些独立,阅历积累出来,像我们很小的时候可能也是就会喜欢一米八几,然后大长腿的帅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也会发现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多几次恋爱,然后会发现慢慢自己会找到自己真的想要的东西(敲黑板)。
最后大家表示,还蛮想听听男性聊独立这件事情,在大家的定义当中,独立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或者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想让小姐姐们来“唠嗑”,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