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测第一大队:经纬天地树丰碑

0
分享至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如果从2020年5月27日13时峰顶测量完成算起,这个数字,我们整整等待了195天2小时53分。那一刻,我哭了,但是流出的眼泪却是甜的,是激动的眼泪,更是骄傲的泪花。”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说。

“2020年5月28日晚11时,那一刻,我也哭了!那是自豪的眼泪,同样很甜很甜。因为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峰顶测量设备,经受住了珠峰峰顶的恶劣环境考验,成功获取了峰顶GNSS、重力、雪深、交会测量等丰富的测量数据。如果从2020年5月27日11时测量登山队登顶时间算起,我们经历了36个小时的煎熬等待;如果从1975年中国人第一次登顶测量珠峰算起,这一刻,中国测绘工作者企盼了整整45年。”

2020年5月27日,跨越45年的珠峰峰顶测量的约会,是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拼出来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训练的节奏,除了测量登山队员之外,交会测量、重力测量等所有队员没有经过任何适应性训练就投入战斗;早就应该到位的氧气等高山物资直到4月28日才迈着蹒跚的脚步到达大本营。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喜怒无常”的气旋风暴,让队员们经历了3次冲顶两次下撤的登顶测量。交会测量点的队友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区域上上下下四五趟;化雪饮水、方便食品充饥,睡在搭建在乱石堆上的帐篷里坚持十几天……

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蜀道至少还有道可寻,珠峰却人迹罕至,行道难觅。

用生命打破外国“测量权威”垄断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西安成立。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新中国成立初期珠峰的相关数据被外国“测量权威”垄断,中国版图上的这一制高点也只有使用他们的数据。国家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成立不久的国测一大队肩上。

1966年、1968年、1975年,国测一大队三次挺进珠峰地区。特别是1975年,8名队员联合军测、登山队向珠峰顶峰发起冲击。

“珠峰地区环境极为险恶,那时的装备保障条件十分简陋,我们每人身负四五十斤重的仪器,还要攀悬崖爬冰山,避冰缝躲雪崩,十分艰苦,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后撤。”当年的队员之一、如今80岁高龄的郁期青回忆。

在海拔6120米高度做珠峰测量大气折光试验时,他们中有4人患了“高山厌食症”,头痛恶心,4人8天仅吃了1斤多大米、一点点炼乳。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郁期青现在还清晰记得,在完成7050米珠峰天险北坳的重力测量后,自己因长期疲劳抵抗力下降,出现肺水肿,被紧急送往日喀则野战医院抢救40多天。36岁的他体重由原来的70公斤降到35公斤,牙齿几乎掉光。

队员们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1975年7月23日,中国向世界宣布珠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这个精确的“中国高度”,迅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世界的承认。

时隔30年后的2005年,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导致珠峰高程发生变化,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峰的任务。参与的队员换了一批年轻人,装备设备比过去先进,但一样要面临恶劣的环境,不可预知的危险。

队员白天忍着缺氧头痛坚持作业,晚上蜷缩在零下30摄氏度的帐篷里。为了操作仪器,队员任秀波、柏华岗冒着失去双手的危险,在零下40摄氏度的空气中脱掉了手套,史无前例地把重力测量推进到了海拔7790米的高度。

就是靠着这样“不要命”的劲头,队员们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6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数据8844.43米向世界公布。

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数据——8848.86米公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是继2005年之后,中国时隔15年再次为世界最高峰测量“身高”。

“珠峰高程测量有“三部曲”。首先要将黄海高程基准(中国海拔高的起算面),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青岛一步一步传到珠峰地区;然后,在峰顶“会战”测量,通过高精度GNSS定位方法,测量出珠峰雪顶的位置,在海拔6000米左右,利用三角高程和交会方法,测量峰顶觇标,确定珠峰高度;最后通过严密计算,将峰顶的GNSS测量成果、三角高程和交会测量成果,联合处理得到结果。”国测一大队天文测量组组长李飞站介绍。

“我所在的交会测量点海拔近6000米,地上都是乱石堆,搭帐篷都没地方,住了3晚,两晚都遇暴风雪。”李飞战说道,“下雪还好,可以煮雪水喝,吃就是压缩饼干,4天的时间每天只能喝上500毫升水。下撤前一晚,我和队友两个人分了1个苹果。”高寒缺氧、气候多变,刺眼的阳光和刺骨的风雪,考验着队员们的身体和意志。

登顶测量中,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我们背负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国家使命,每一位队员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

“我们从2019年4月份起,就开始着手收集整个珠峰区域近三年的高程、GNSS和重力等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说,“前期,我们用2005年的数据不断进行模拟测算,以提高测算流程、软件、方法等的科学性。”

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现了第一次在珠峰峰顶使用国产GNSS接收机,收集北斗卫星观测数据。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三室负责人蒋光伟说:“北斗卫星在珠峰区域的分布数量是GPS卫星数量的一倍,收集了更长时间、更多的卫星观测数据。”

这是中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此次数据处理,实现了北斗卫星和GPS等其他卫星观测数据的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0.9cm大地高成果,与2005年的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1cm。

图片来源于网络

67载的艰难旅程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队员吴昭璞于1960年在新疆南湖戈壁作业时遭遇断水断粮,他把仅剩的一点点水交给队友让他们撤离,自己一个人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

3天后,队友从200公里外水源地赶回来,眼前情景惨不忍睹:牙膏吃光了,墨水喝干了,身高1.7米的吴昭璞已干瘪不足4尺,口含黄沙十指深深插进沙土,然而,仪器被他的衣服捂得严严实实,资料保护得整整齐齐……

吴昭璞牺牲16年后,他的儿子吴永安又成为国测一大队的一员,而且第一次野外作业就来到了父亲牺牲的南湖戈壁。他寻找父亲坟墓却找不到,只见很多无名坟头。于是他拿出一壶清水,每个坟头洒上一点,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这是一群普通人,这个职业收入并不丰厚,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城市里安逸的生活,选择了艰难的旅途,甘愿年均11个月在野外作业?

“不是我们想吃苦,想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怕牺牲,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国测一大队党委书记刘键说,“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没有一点拼搏精神,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我们就无法在测绘事业上立足。”

郁期青在国测一大队一干40年。在他看来,对事业的忠诚始终流淌在每个测绘队员的血脉之中,“这工作国家需要,我们不干,那让谁干?国家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把事情做好。”

“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孤独、寂寞,甚至有时候可能会受到生命的威胁,但既然选择了,我们就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任秀波说。

经过几十年发展,测绘条件已大幅度改善。北斗导航、遥感卫星、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正慢慢颠覆测绘人传统的“人走步量”工作模式。“但是,大地测量是最基础的测绘工作,我们的岗位是脚下的大地,我们的责任仍然是要记录好成千上万个数据、分毫不差地读取每一个坐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柏华岗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难度下的5000多万组测量数据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座座水利枢纽拔地而起,勘探队在荒漠峻岭里寻找矿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这些都需要精确的测绘成果提供依据。

尽管测绘的技术装备有了很大改善,但测绘工作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代代测绘队员沿着老一辈测绘人的足迹,踏平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片片戈壁。

在中国西部,一直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这一空缺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从2006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了西部测图重大专项工程。

青藏高原西部的C1测区,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天气诡谲多变;B12区域位于昆仑山脚下,深入无人区域500多公里,到处是沼泽与草地;C2区域位于川藏交界,包括当时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塔里木西部B区域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200多公里……这些最危险、最困难的测绘任务自然交给了“过硬的”国测一大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7年至2009年,国测一大队累计投入人员90人,车辆近40台,圆满完成了任务区的测量任务,共完成控制点、检查点46个,531幅5万图幅地表覆盖图。

以水准测量组为例,根据技术要求,他们必须扶着标尺和仪器徒步前进,以30米为一段,每公里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每天最多行进10公里,因为至今世界上没有更省力的办法。

测绘数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67年来,国测一大队2次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科技测绘山河,出色地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工作,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京奥运、港珠澳大桥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测绘依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测绘奇迹。

作为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铁旅,国测一大队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累计实施各等级水准测量20多万公里,建设等级GNSS测量点2万多座,重力点超过2万个,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

测绘队员们常年在高寒缺氧、风云莫测的土地上负重攀登、艰苦跋涉,山高路险、洪水猛兽、雪崩雷击、地温70摄氏度的沙漠、零下40摄氏度的冰川,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危险总是相伴,甚至死亡也并不遥远。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次又一次填补了祖国大地的测绘空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自然全媒、西安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鹿鸣新闻
鹿鸣新闻
报告时代声音
2666文章数 9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