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耳耳
来源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昨天的这篇故事很精彩,错过的宝宝戳这里哦:
0 1
母亲天生聋哑,父亲眼部残疾,从小靠着外公外婆的救济长大,屋子里贴满了读书时的奖状。
女孩叫小梅,202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地产公司。
原以为自己终于能赚钱养家,报答长辈。没想到,在一次同事聚餐后,她离奇死亡。
案件是这样的:
1月23日晚,小梅和几位同事,与上司彭某一起吃宵夜,吃完后几人一起去了KTV唱歌。
24日凌晨2时左右,彭某先去一家公寓酒店开好房,约十分钟后,他带着小梅到了酒店内。
监控显示,当时彭某是搀扶着小梅进入酒店的。
凌晨5点,彭某外出买早饭。返回房间的时候,他是叫服务员帮忙开的门。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小梅不对劲,报警之后,医生宣布死亡。
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女孩死亡鉴定上,赫然写着:“有关人员对死者尸体进行死因鉴定,鉴定意见是符合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事后,女孩的上司交代,在自己有家庭的情况下,两人还曾在酒店发生性关系。而这位上司,也被警方列为有重大作案嫌疑。
看到七氟烷中毒,很多网友都反馈,女孩应该是被迷奸致死。
什么是七氟烷?
川大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刘飞医生对此科普表示,七氟烷是麻醉医师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目前临床上可以采用浓度递增慢诱导法、潮气量法和高浓度快诱导法让患者通过吸入含有七氟烷的气体丧失意识。
一位网友就表示,自己在做手术之前,麻醉师使用的就是七氟烷。等恢复意识时,手术早已结束。
手术时需要专业麻醉师精准控制计量,但不法分子为了让受害者失去意识,往往会下狠手。
而这种药,是专业人士通过专业渠道才能接触到的。
这个案件背后,让我们细思极恐:
一旦被下药,受害者在多长时间内会失去反抗的能力/意识?
明明是专业麻醉药物,为何会流通到市场上?
0 2
新型毒品“啪啪粉”
迷药捡尸到底是什么?
这起案件,也让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迷药。
从前,在我们的认知中,迷药似乎只存在于电视剧中,白色粉末,一经吸食,立马晕倒。
可事实上,现实中的迷药,更隐蔽,功效也更强。
1月4号及5号,香港警方查获了一批毒品,名为“啪啪粉”。
图为香港警方展示检获的涉案物件及毒品,来源:光明网
光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看了它的说明书,不禁让人冒了一身冷汗。
“无色无味,速溶。”
“几分钟即可起效,发情发浪。”
“让人产生幻觉,听你使唤。”
来源:光明网,新型毒品“啪啪粉”来袭!这种药无色无味令人神志不清…
针对小梅的案件,微博上一位医生,为论证麻药的危害,拿自己做实验品,制定了一场实验。(本实验存在风险,不建议轻易模仿)
多年前她通过正规渠道购入了一瓶七氟烷,如今已过期两年。
视频中,她将大量七氟烷倒在毛巾上。
来源:魔都囡
然后捂住自己的脸。
来源:魔都囡
十几秒后,她整个人开始摇摇晃晃,坐都坐不稳。
短短一分钟,她就失去了意识,跌出镜头外,毫无防备地重重摔在地上。
来源:魔都囡
一瓶过期的、药效降低的七氟烷,通过不太激烈的手段,就能将一位成年女性在一分钟内迷晕在地。
不敢想象,如果换成坏人呢?
保质期内的药效更强,
不法分子作案时的手段更残酷,
人在受到惊吓时的呼吸也会更加急促。
三者结合,后果不堪设想。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防范意识和反抗能力,也不要低估一个人的残忍程度。
为了迷奸,他们连违禁药物,也能不惜代价弄到手。麻醉药物的管制,道阻且长。
如果想要更绝一点,有一种药叫听话水,学名三唑仑。
同样无色无味,吃了以后会在15分钟内失去意识,昏睡三小时,醒来后会丧失24小时的全部记忆。
来源:扬子晚报“听话水”“诱惑水”改头换脸网上卖江苏检察机关连发两函提示对管制药加强监管和防范
这些药片常含有硼酸类物质“三乙醇胺硼酸酯”,属于化工原料,广泛运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筑阻锈等行业中。
想象一下,那些给机器喂的药,吃进人的肚子里,会发生什么?
2014年,湖南女孩李悦在东莞的一家夜宵排档,被同桌的4名男子在酒中“下药”后带走。10小时过去,回到出租屋的李悦神志不清,浑身多处淤青,两小时后不治身亡。
更丧心病狂的是,日本竟然有人研发出一款饮料“全裸水”。
广告公然写出:“超恐怖,一饮即睡!被脱全裸也不醒!”
来源:搜狐网秒杀失身水的"全裸水"来啦!一饮即睡,被脱裤也醒不来!
本意是治疗失眠的精神药物,如今拿迷奸当噱头来打广告,女性想要平安地活着,真的太难了。
或许有人会说,那不喝酒不喝水不就行了?
放心,犯罪分子永远比你想得更“周到”。
果冻PartyStar:包装、口感和普通果冻很像,但实际成分是浓缩洋酒,浓度高达15—20倍。
三颗足以放到一个女生。
来源:中国城市报这些不能吃!伪装毒品你知道吗?
催情口香糖:外表与正常包装一模一样,咀嚼后起效“男生备上一瓶,一年四季总能用得上。”
来源:中国城市报这些不能吃!伪装毒品你知道吗?
曾看过一个很经典的迷奸案例,发生在一家餐饮店内。
女生和男生一起吃饭,某段时间内,女孩正低着头玩手机。
来源:重庆商报
对面的男生趁她没注意,起身装作看她手机,一只手抵在桌子上,另一只手迅速往女孩的杯子里倒了点什么。
来源:重庆商报
按理说这么大的动作,女生总应该抬起头看看。 但谁能想到一起吃饭的朋友,竟然会下药害自己?
然后女孩开始喝水。
来源:重庆商报
不知过了多久,药效开始起作用,女生不受控制地朝着一边倒去。
男生呢?早已坐在她身边“蓄势待发”。
来源:重庆商报
出了餐厅,他带着她直奔宾馆。
又是一场悲剧。
来源:重庆商报
这就是迷药的可怕之处。
它能让人残存一丝意识,也能让人彻底失去意识。无论哪种,目的都是让对方任人摆布,甚至连药名都不加一丝掩饰。
你永远不知道,递给你一杯水、一颗口香糖的人,到底是人是鬼。
你也不知道,在你身处险境时拉你一把的人,究竟是何居心。
看过一则新闻。
晚上十点,一个女孩喝醉酒回家,邻居听到楼道里有吵闹的声音,开门去看。
正巧看到了一名保安,便放下了心回到屋子里。可到了12点,争吵突然变得更加激烈。
原来是这个女孩的男友回家,看到女孩躺在楼道里,身边还有一个光着身子的男人。
不是别人,就是这名保安队长。
这就叫捡尸。专挑不省人事的女孩下手,吃抹干净后拍拍屁股就走。
有人发布自己捡尸的照片,配文“成功人士”。
有人在酒吧外蹲守一晚上,就为了等到一个喝醉的女孩。
那些藏在暗处,处心积虑想要拉你下水的人,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有多少女孩以为自己能够侥幸,就有多少女孩被伤害。
毕竟,你用十分钟来防范坏人,可坏人会用全部时间来研究怎么害你。
怎么可能会逃脱?
0 3
男孩为刀俎,女孩为鱼肉
被下药到底多容易?
或许有读者会问,把迷药种类写得那么全,不怕助长犯罪吗?
的确,我们不能控制坏人不去犯罪,但我们能帮助更多的女孩识破骗局。
要想不被下药,就得先了解这些迷药和下药的途径。
据我所知,因为工作原因常常需要喝酒的女生,就对这类药物非常熟悉。她们不仅能保护好自己的酒杯,还能在被下药后自救。
有的女生会去卫生间催吐,有的女生则会随身携带缓解的药物。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与其期望别人有良知,不如锻炼自己的能力,全身而退。
更何况,想要犯罪,真的太容易了。
或许你随便打开一个男厕所的门,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
上网输入关键字,立马就有相关产品推荐。
甚至买的次数多了,卖家还会把你拉进微信群,手把手直播教学。
国外某视频博主,专门拍了一个揭露下药的短视频。
该博主模拟自己是一个下药男,和女孩见面的一瞬间,行动就开始了。
假装为自己的迟到道歉,把药夹在指缝中,抬起手将药片丢进酒杯里。
把药片藏在物品里(比如钞票),在传递的时候,微微一斜,就能顺势把药片投入水杯。
在聊天的时候,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对方注意力,你一抬眼,水杯就被污染了。
视频中,这位博主只花了短短两分钟,就把五枚药片投进杯子里,细思极恐。
买药、下药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实施性侵。
去年八月,山东省淄博警方就查获了一起互联网销售迷药案件:蒙汗药。
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国内有人在一个境外加密聊天软件的群里,大量发布出售蒙汗药以及迷药的使用教程,还有买家的反馈信息等来招揽顾客。
为了增加销量,他们甚至还搭建了色情网站来推广宣传。而色情网站的视频,几乎全是被迷奸的女孩。
发现了吗?
迷奸,早已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买卖、宣传、拉新一条龙。
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伤害。
女孩们的痛苦,就成了他们的狂欢。
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针对这一类人群进行分析后说:
“其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是否能够尊重别人。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把他人当成玩物。”
在他们眼里,女孩只是他们宣泄情绪的途径,是他们放纵欲望的工具。
女孩被打不能说疼,女孩被伤害不能喊叫。
然而,1岁的孩子不懂男女差别,2岁的孩子不会去做恶,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
深究背后原因,我发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那些不懂得如何教育男孩的父母。
0 4
“我教女儿自保,
你却不教儿子不要伤害。”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小时候,男生故意扯同桌女生的辫子,老师说:“别在意,他就是闹着玩。”
长大了,男生沉迷游戏不学习,父亲说:“你不能和女孩子一样,你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于是,他们肆无忌惮地伤害女孩,他们毫不尊重女孩的成就与付出,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着要这么做。
所以,为什么女孩总是被伤害?
因为有一群纵容男孩的父母。
去年,一场熟人迷奸未遂案,轰动全网。
男生给女生下药后,一旁默默观察的服务员以续杯为由收走了杯子,女生才侥幸逃过一劫。
事发当日,赵某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给女生发微信,不知是不是为了下一次下药做铺垫。
直到女生曝光他的行为后,他才慌了。
不是因为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担心自己名誉受损。
朋友圈的公开道歉语焉不详,丝毫不提犯罪行为,一般人看了还以为只是情侣吵架。
更无语的是,眼看事情越演越烈,他竟搬出了妈妈当挡箭牌。
赵某妈妈不仅不劝儿子自首悔过,反而来劝女孩网开一面。
赵某能做出这种坏事,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每一个胆大妄为的孩子,都有一个宁死兜底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种下的种子。
就像这句话: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父母、甚至是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一起完成的。”
想起在某档综艺节目里,欧弟和应采儿谈论到关于孩子恋爱的问题。
应采儿问欧弟,女儿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
欧弟回答:“你儿子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我女儿就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
应采儿顿时幸灾乐祸“我生儿子我怕什么,随便啊。”
因为是儿子,就可以在还不懂爱的年纪里,随意恋爱吗?
因为是儿子,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恋爱,不用考虑负责任吗?
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承担后果的却只有女孩。
还是那句话:
“我教了我的女儿二十年,让她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你却一秒都没有教过你儿子,不要伤害他人。”
曾经有网友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位妈妈给另一位妈妈“传授经验”。
儿子结婚条件还不成熟,但又有生理需求。
于是,每次儿子谈恋爱,她都默许儿子和女朋友同居。
同居一段时间后,她就站出来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逼,让儿子分手。
儿子刚开始不理解,后来心领神会,以妈妈不同意为借口干脆地分了手,继续谈下一个,重复这个陷阱。
以为自己“帮”到了儿子,可她一定没有想过:
你教他不要尊重女性,却忘了自己其实也是女性,这最让人寒心。
前不久,看到一则令人气愤的新闻。
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在某餐厅上厕所,在门锁确定锁好的情况下,被一个小男孩用力推开。
看见里面有人后,小男孩不仅不道歉,还仿佛恶作剧般地对着她笑。
女孩立马找到男孩母亲,要求道歉,没想到男孩母亲竟理直气壮地对她说:“就你金贵怕被看!”
还搬出了那句名言:“他不过是个6岁的孩子。”
她可以满不在乎,但孩子一定会记在心里:父母不纠正=自己是对的。
在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以后,这个男孩做出更偏激的事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小时候放纵的后果,成人后就是自食其果。
0 5
我最担心的,其实不是女孩
没有人是天生的坏,也没有人是天生的绅士。
想要养出尊重女性的孩子,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这需要原生家庭悉心教导,让孩子耳濡目染后,才能浸入本能。
《爸爸去哪儿》中,一直很喜欢小泡芙的嗯哼,想趁着小泡芙发呆的时候偷亲一口。
然而,他的脸刚凑过去,就被杜江一把拦下,严厉阻止:“下次不许再这样突然亲别人,你亲别人的话你要问,我可以亲你一下吗?”
刘耕宏的回答,也堪称教科书:
“即使是因为喜欢你,你不能每个人都给他亲,这样爸爸会很吃醋、很担心。下次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说:你要亲我要经过我爸爸的同意!”
孩子的界限感,就是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阻止与教育中建立起来的。
《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把球放进衣服里,告诉嗯哼自己怀孕了。
嗯哼急了,立马想掀开霍思燕的裙子一探究竟。
而霍思燕,只说了六个字:“别撩女孩裙子。”
她没有说别撩妈妈的裙子,而是把自己放在“所有女生”的群体里。
哪怕以后面对的不是妈妈,嗯哼也一定不会去冒犯别的女生。
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经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养男孩,任重而道远;
养女孩,更少不了千叮咛万嘱咐。
对女生来说,在这个社会上,再小心都不为过。
下面八项注意点,请一定要读给你的女儿听。
① 去娱乐场所,最重要的是防止被下药,陌生人送的酒水,或是已开罐的酒水都不要喝。
② 不要轻易尝鲜,失身酒水一直在更新换代,对不熟悉的酒类、饮料、零食,不要入口。
③ 不要让饮料离开视线,可养成用手掌微盖住杯口的习惯,防止转头时被下药。
④ 去更安全的场所,比如管理良好的KTV、只是听歌喝酒的清吧,避免去人流复杂的夜场。
⑤ 只和绝对信任的人一起,千万不要和相识不久、或是正在了解中的朋友一起去。
⑥ 最关键的一点,清楚自己的酒量,不要喝醉。
⑦如果不幸发生性侵,请立刻报警!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比如不要洗澡,内裤不要扔掉,身上的抓痕要拍下来。
⑧ 被性侵12小时内,尽快服用紧急避孕药,到正规医院就医,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本指南参考:国馆、视觉志、海峡导报
或许很麻烦,但请千万不要嫌麻烦,未雨绸缪,才是女孩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在网上关于“生男孩还是女孩好”的话题里,有一段是这样的:
“生女儿操的心比男孩大多了,从小就要保护好,以免受伤害,学校老师校长同学,家里邻居陌生人,一不小心出事,一辈子就毁了。”
养女儿费力,养儿子省力,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后者,不正是以前者为代价的吗?
“谁让你走夜路的。”
“裙子这么短,活该。”
明明先有施暴者,才有受害者。
如今却成了受害者活该?
讨伐弱者,只会让弱者继续被欺凌。
教育暴者,才能拔本塞源。
所以,养儿子,其实更费力,也更需要每个人重视起来。
点个[在看]+[分享],我们一起努力,让所有男孩懂得尊重与责任,让所有女孩都不会被伤害。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作者:李耳耳,妈妈网原创作者。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