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七国集团通过视频召开了2021年度的领导人峰会;拜登领导下的美国将会在这次峰会上展现出怎样的姿态,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是“灯塔又亮了”还是“胡汉三又回来了”?现在答案揭晓了。
据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援引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报道称,拜登上台时承诺将把美国重新带回世界领导人的地位,而正在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就是一次重要的考试:美国的领导力将会在这次会议上接受严峻的考验。
这篇在G7开幕前一天发表的报道,准确预言出拜登讲话的三个核心,也是美国现阶段外交政策的三个核心,“3C问题”(新冠、气候、中国的英文首个字母),而中国问题将会是“最困难和痛苦的议题”;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需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应对中国,但其他国家都有和中国合作的利益:中国是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与中国抢在拜登上台前签订了投资协议、亚太国家抛下美国签订RCEP;这些事件都在证明:全球化浪潮就如同一列不断加速的火车,中国就在火车上,美国不仅不在火车上,而且还无力阻止火车前进。
作为美国的宿敌,俄罗斯人的眼光确实毒辣:和文章预料的一样,在开幕致辞中,总统拜登喊出了“美国回来了,跨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的豪言壮语,并且特别要求西方国家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呼吁美欧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制定技术规则限制中国的发展,共同应对中国崛起。
然而他的呼吁没有如期得到积极回应:除了英国首相约翰逊的摇尾巴姿势比较漂亮之外,法德领导人的发言相当谨慎,尤其是总理默克尔直接说出“德国将不会再在国际问题上简单追随美国政策”,这让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以前是一呼百应的“小甜甜”,现在变成了“讨价还价还要打俩折扣”的“牛夫人”,有些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倒是旁观者看得明白:路线错了,人心就算了,队伍自然就不好带了。
俄罗斯媒体指出了问题所在:美国已经难以协调西方盟友的对华政策;德国《明镜》周刊找出的原因是西方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
在德媒的报道中提到,目前西方的对华战略有两种:脱钩和挂钩。根据文章描述:脱钩就是特朗普搞的那一套,用冷战方式围堵遏制中国,通过关税和制裁将中国从国际市场上剥离出去,就冷战那样打造一个二元世界,两大阵营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让中国脱离全球化的大潮并逐渐削弱,最终驯服中国;所谓挂钩就是美国一开始采取的接触政策,利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最终促成颜色革命,让中国处于西方规则的掌控之下,变成印度那样的“无害生物”——这两种战略殊途同归,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阻止中国崛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两种方法显然都失败了。德媒在评论中称,欧洲主流看法认为,中国对世界大国的诉求“并非无理假设,而是历史常态回归”,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这篇文章最后呼吁“西方世界”团结起来,既然无法阻止中国,那就比中国发展得更好。
《明镜》周刊的这个观点有点道理,这才是欧洲应该选择的路:别整天抱着意识形态和“上流国家”的虚妄迷梦,踏踏实实地把经济搞好;其实这也是中国正在做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路——问题是:西方能团结起来吗?
约翰逊说“团结的西方又回来了”,但他是在捧拜登的臭脚;其实西方能不能团结,关键看美国老大哥。在经历了2020版“庚子之乱”后,拜登新政府总体上会回归建制派的政治正确和多边主义路线,但是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依旧会采取“遏制”政策,因为这已经是两党共识、也是美国新的政治正确——然后又回到了俄媒指出的症结:在奉行“遏制中国”政策的前提下,美国根本无法协调西方盟友的对华政策。
好家伙,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就是这个魔比斯环,让美欧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还是我们的《环球时报》说得对:特朗普近乎于疯狂的对抗中国姿态,让欧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是很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足以遏制中国的程度。这种判断,让欧洲宁愿选择适应中国的崛起,而不是割肉饲虎、充当美国的炮灰。
拜登在G7的发言虽然宣告美国放弃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但是炒作中国问题却遇到了冷落。“胡汉三”没有回来,但是“灯塔”也没有亮,西方国家很焦急:美国放不下“中国崛起”这个心魔,西方世界就一直是一盘散沙,然而中国一直都在前进,绝不可能停下脚步等等他们。
其实欧洲还有一个选择:忘掉美国,跟着中国干——元芳,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