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爱情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且不可避免的感情经历。当两个人相互吸引、依赖与倾慕的时候,爱情的火苗就点燃了。热恋时,双方恨不得成为成为夜空中的星星与月亮,日夜交相辉映,永不分离。
相恋的两人之间的情感是十分纯粹与真实的,他们渴望对方无条件信任与深爱自己,并希望与对方成为永不分离的终生伴侣。爱情的本质是忠诚,体现在一对恋人只将特别的情感倾注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见异思迁与三心二意,滥情与不专一的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元好问对大雁以死殉情发出的震惊与感叹,从而联想到世间有多少痴男怨女对爱情忠贞且热烈,为了对方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写给亡妻的悼念之词。
哪怕两人生死相隔十年之久,苏轼也未曾忘记妻子的一鬓一发,可见用情至深。由此可见,爱情是绵长且深刻的,甚至可以突破时间的束缚,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两人相爱,彼此的心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这么一对震撼人心的跨国恋人,男方名唤袁迪宝,女方名唤李丹妮。
两人25岁相遇相知,成为彼此心头的白月光,可惜造化弄人,不被世俗认可的恋情无疾而终。好在李丹妮为爱苦等55年,终于在83岁高龄时嫁给袁迪宝,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她义无反顾地坚守初恋呢?
刻骨铭心的初恋
李丹妮是个长相甜美的中法混血儿,父亲是浙江美术学院的教授,母亲出生于条件良好的法国家庭,从小养尊处优的李丹妮透露着一丝高贵的气息。李丹妮眼神深邃、鼻子高挺、五官立体,俨然一副正宗的法国姑娘的长相,获得了周围人广泛的关注与喜爱。
从小生长在中国的李丹妮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翻阅与朗读古诗词与名著书籍,还会缠着父亲为她讲述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长期的刻苦学习与求知若渴为李丹妮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她不负众望地考上了浙江大学。毕业后,精通中、法、英、俄四种语言的李丹妮被邀请至浙江医学院当俄语老师。
与此同时,袁迪宝考进浙江医学院,并成为李丹妮的学生。在一节俄语课上,袁迪宝初识李老师,并被她身上独有的气质与美丽吸引,产生了独立于师生情之外的情愫,而后,一场纠缠半生的初恋拉开序幕。
无可奈何地分别
1928年,袁迪宝出生于福建省的一个普通人家,父母费尽心思供其上学。恰逢抗日战争侵袭中国,袁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以至于袁迪宝的学业断断续续,直到25岁才考上大学。彼时的袁迪宝早已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
在父母的催婚下,他不得不与护士黄秀雪结婚,并在婚后一个月前往浙江医学院继续完成学业。大学里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俊男美女,25岁的袁迪宝显得格格不入。也正因为这点独特性,使得年龄相仿的李丹妮对其格外在意。
袁迪宝见到李丹妮的那一刻,便爱上了俄语课,外加他天性聪慧又努力刻苦,考试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课堂上,袁迪宝始终保持认真听课的姿势,还常常为李丹妮活跃课堂氛围。久而久之,李丹妮对袁迪宝越来越关注,两人相互畅谈中西方文化与人生目标。
李丹妮还常常为袁迪宝购置日常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具,可袁迪宝始终将这些行为当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并未多想,也不敢多想。1953年冬天,没有过冬棉衣的袁迪宝躲在教室角落里瑟瑟发抖,在某个清晨,他居然收到了一件蓝色毛衣,内心感动又澎湃。
很显然,毛衣是李丹妮亲手织的,而蓝色也是袁迪宝最喜爱的颜色,两人暧昧不清的情愫呈直线上升。他们常常约在西湖河畔畅谈人生、互诉衷肠,而定情也在西湖河畔。对于袁迪宝来说,李丹妮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爱上的女人,更是他的初恋。
不论何时何地,李丹妮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头,使其日思夜想、辗转反侧。然而,随着对李丹妮的爱慕越来越深,袁迪宝内心的愧疚感也越来越重,一位是相互依恋、情投意合的初恋,一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他实在难以抉择。
最终,袁迪宝还是诚实地向李丹妮道明了自己早已结婚的事实,得知真相的李丹妮震惊不已,但那份热烈的感情还是让她失去理智,那一刻她甚至想要摒弃世俗的眼光,带着袁迪宝一同回法国厮守一辈子。
然而,袁迪宝还是选择与道德站在一边,拒绝了李丹妮的心意,并前往成都继续完成学业。而伤心欲绝的李丹妮也选择离开这片伤心地,陪同父母前往法国生活。临行前,李丹妮将一枚戒指与一缕金发赠予袁迪宝,当作永恒的纪念。
等候55年的婚姻
两人分离后,袁迪宝与妻子孕育了两个孩子,四口之家的生活平静且安宁。起初,彼此牵挂的两人还有书信联系,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像一对老友一般牵挂着对方。在得知袁迪宝一家生活条件艰难后,李丹妮还常给孩子寄去奶粉与生活用品。
然而,恰逢特殊时期,两人的信件无法寄给对方,连李丹妮的纪念物也被袁迪宝的姐姐小心处理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迪宝对李丹妮的相思之情非但不减,反而更加浓烈,他常常情不自禁地独自前往李丹妮的旧居回忆两人度过的美好时光。
而远在法国的李丹妮至始至终心里只有袁迪宝一人,哪怕身边追求者无数,哪怕父母轮番劝说,她也不曾动摇。为了这段夭折的初恋,李丹妮苦苦守候,终身未嫁。时光终于带走了两人的青春,袁迪宝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李丹妮的脸上也爬满皱纹,已过耄耋的两位老人长达55年未见。
此时袁迪宝的发妻已过世,孩子在得知父亲的往事后,劝说父亲写信给李丹妮。得到孩子的鼓励后,袁迪宝终于鼓起勇气往李丹妮原来的地址寄信,并多次提到希望李丹妮能够回国看他。不久后,袁迪宝收到了来自法国的信件,但他在激动不已的同时也感到心酸委屈。
因为李丹妮为了他从未嫁过人,而且她至始至终没有忘记那段初恋。2010年,李丹妮在袁迪宝儿女的陪同下返回中国,见面的那一天,袁迪宝穿着正式的西服,小心翼翼地捧着55朵玫瑰,两人紧紧相拥,心情久久无法平复。2010年9月21日,这对分别55年的爱人终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结为连理。
婚后,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尽情表达着那些年被封锁在心间的思念与关怀。
结语:
“50多年前上帝叫我来认识你,是要我来爱你的。离别50多年后,再让我们相见也是要我来爱你的。”这是袁迪宝写给李丹妮的情书,没有一点浮夸荒诞,全是至情至性的肺腑之言,也是这对耄耋真实的爱情写照。是什么令李丹妮宁愿孤苦伶仃一生也要苦守那个可望不可及的人呢?大抵是26岁时的怦然心动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