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有媒体报道称,贵州都匀市的一座足球场被当成赶集市场使用,由于到场群众过多,导致草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当地文旅部门第一时间委派专人进行了整修,并表示不会再将足球场用作赶集市场。但是,这件事还是在中国足坛引发了轩然大波,外界痛骂中国足球糟糕的现状,唱衰中国足球前景的声音此起彼伏。据了解,这座球场是由中央财政拨款修建,本意是为了免费服务群众,给足球爱好者行方便,然而却成了当地部门用来“救急”的市场,而国内普遍存在踢球找不到场地的情况,这才让不少足球爱好者感到愤怒。
就在这件事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足球场地对外开放和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并迅速得到了各大媒体的转发。《指导意见》提出,社会足球场地将会在2025年实现全面开放,并且形成一套制度完备、权责明确、主体多元、利用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就意味着,到2025年的时候,没有场地将不再是困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问题,类似贵州都匀市足球场的事情也将不再发生。在如今这个气候转暖的时节,中国足球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根据《指导意见》的内容,可以总结出四个要点。第一,社会足球场投入使用后,要明确规定开放时间,保障使用功能,优先用于开展足球活动,并且要积极举办足球赛事,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擅自霸占场地,影响社会球场的正常使用。第二,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足球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利用好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智慧管理系统,鼓励社会组织承担起社会足球场的管理职责,并且会定期对各地的社会足球场进行考核评价,适当给予奖励和惩罚。
第三,社会足球场不能仅仅是一座球场,应该效仿那些专业足球场,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打造一条以足球场为核心的产业链。与此同时,青少年足球培训教学活动可以多放在社会足球场举行,提高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第四,各地有关部门要负起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并且将运营社会足球场的费用纳入预算管理,尽力提供财政、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社会足球场能够正常使用。
其实,早在两部委印发《指导意见》之前,像南京这样足球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就加大了投资建设社会足球场地的力度,尽量让每一个居民社区都至少拥有一座7人制足球场。确实,在如今的中国社会,随处可见打篮球、打羽毛球的人,但是很少看到有人踢足球,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场地不足,毕竟中国青少年对足球的热情程度远不如欧美青少年,很难指望他们在水泥地或者其他地方踢足球,因此提高社会足球场地的数量和规模,绝对有利于普及足球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