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挥南传佛教人文交流优势 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0
分享至

发挥南传佛教人文交流优势 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发布日期:2020-06-30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沈向兴 梁晓芬


2019年佛诞节,时任缅甸驻华大使吴帝林翁在北京灵光寺参加浴佛活动。 陈长松摄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缅甸素有“佛教之国”之称,约有87.9%的国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对缅甸民族文化风俗影响深远,是中缅交流往来的天然文化桥梁和黄金纽带。
南传佛教在中缅人文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加强中缅南传佛教文化交流,将推动中缅人文交流,促进中缅民心相通,续写千年胞波情谊新篇章。
■中缅友好中的南传佛教文化交流
“佛牙舍利外交”助推中缅友好交往。中缅友好交往中,佛教文化交流始终是一条主线,而“佛牙舍利外交”是中缅佛教友好往来的典范,对深化中缅传统友谊、增进双方互信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缅甸政府请求,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分别于1955年、1994年、1996年和2011年先后4次赴缅甸供奉巡礼。201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市向缅甸捐赠3尊佛牙舍利等身塔,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等身复制并捐赠。时任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副部长貌泰说:“佛牙舍利等身塔将为中缅人民带来吉祥与和谐,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友谊。”2019年,缅甸僧王代表团访华,表达了希望佛牙舍利再次到缅甸巡展的愿望。“佛牙舍利外交”是中缅友好往来的生动体现与历史见证,在促进中缅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团体交往促进中缅人文交流。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中国南传佛教界高僧帕松列龙庄勐多次率佛教代表团赴缅甸参访交流。2012年至2017年间,缅甸佛教代表团多次到中国云南参加“崇圣论坛”和“南传佛教高峰论坛”;2018年7月,缅甸高僧代表团来华访问交流,开启了中缅佛教交流的新篇章。双方佛教团体的交流互动,对增进理解与互信、巩固传统法谊、促进中缅人文交流产生了独特作用。
僧侣交流促进中缅民心相通。1996年,缅甸政府首次通过外交渠道邀请中国僧人赴缅甸留学,其中有中国南传佛教僧人。此后,中国南传佛教界陆续选送青年僧人赴缅甸留学。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缅甸僧人来中国高校留学。僧侣跨境互动进一步促进了中缅边境地区的南传佛教文化交流,巩固了中缅佛教界的传统法谊,促进了中缅民心相通。
信众互动增进中缅胞波情谊。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历久弥坚。中缅边境信仰南传佛教的信众在佛教节日、边民互市以及“中缅胞波狂欢节”等活动中往来频繁。瑞丽市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中缅边境文化和胞波友谊为主线,举办学术研讨会、民族文化展演活动等,搭建起中缅边民交流互动的平台。
■讲好中缅友好交流的新故事
汇聚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新时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2020年伊始,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中缅世代友好与务实合作的新时代。中缅双方商定,将2020年确定为“中缅文化旅游年”,加强教育、文化、旅游、宗教、媒体等社会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以中缅建交70周年为契机,正确认识南传佛教文化在推动中缅人文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汇聚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中缅人文交流,构筑心心相印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为中缅关系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推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推动中缅佛教学术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崇圣论坛”和“南传佛教高峰论坛”的可持续性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中缅佛教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进一步推动中缅之间的教育合作,加强、完善孔子学院在缅甸与当地大学及相关部门的教育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建立起中缅佛教学术交流的常态化机制。
推进中缅佛教文化遗址保护合作。缅甸蒲甘古城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大小佛塔数千座。2016年8月,蒲甘发生6.8级地震,400多座佛塔建筑受损。中国第一时间向缅甸提供援助,紧急抢修和保护佛塔。2017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9月,中国政府援助缅甸政府修复蒲甘最高佛塔“他冰瑜佛塔”的协议签字仪式在蒲甘举行,标志着中缅在修复蒲甘佛塔方面的合作正式启动,这也是新时代中缅人文交流合作的成功范例。时任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表示,中缅两国合作开展蒲甘佛塔修复在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促进中缅佛缘和胞波情谊将产生深远影响,修复后的“他冰瑜佛塔”有望成为中缅友谊的新象征。要发挥中国在申遗、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在蒲甘佛塔修复、澜湄国家文化遗址管理培训班的合作基础上,把文化遗址保护合作纳入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组成部分,作为促进中缅人文交流一个新的切入点,不断创新交流的平台和载体,推动中缅两国文化遗址保护交流合作。
当前,作为中缅两国之间天然的文化桥梁与黄金纽带的南传佛教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使命,更要在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好友好使者、和平使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南传佛教的正能量,将“文缘相通”“人缘相亲”优势转化为“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中缅友好的民意基础,为中缅人文交流与两国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为携手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续写千年胞波情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民族报》(2020年6月30日 7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早晚听书影子
早晚听书影子
早晚听书使人进步
1539文章数 7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