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方宇墨】美国司法部本月14日以“未披露与中国机构的联系”为由逮捕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著名华人科学家陈刚,引发轩然大波。《纽约时报》26日报道称,陈刚被捕后的10天里,他的同事们公开抗议,认为美国检方的行为已超出应有范畴,MIT校长及160多名教职员工签署公开信,声援陈刚。
《纽约时报》称,1月14日,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后一周,波士顿联邦检察官莱林宣布起诉陈刚。“对陈刚提出的起诉令人瞠目结舌,部分原因是涉案金额巨大。”美检方称,以纳米级导热物理研究而闻名的陈刚自2013年以来已获得1900万美元的美国经费,同时还获得了2900万美元的外国经费,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政府资助的一所研究型大学的1900万美元。莱林在当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他相信现年56岁、20年前入美国籍的陈刚仍然忠于他的出生国。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博纳沃隆塔称,陈刚没有被指控向中国传递敏感信息,但“中国人使用的策略是通过慷慨资助外国科学家的工作来促进研究合作”,“现在FBI大约每10小时就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反情报调查立案。”
该事件当时引发中美学界高度关注,中国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饶毅称美国检方对陈刚的指控极其荒谬,这一逮捕是“种族主义行为”。《纽约时报》称,在美国检方5天后提交的起诉书中,没有提及“来自中国大学的1900万美元”。1月22日,MIT校长拉斐尔·里夫发表公开信,称刑事诉讼中引用的“来自中国的1900万美元”经费并非陈刚个人所得,而是MIT和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一项广为人知的合作的一部分,陈刚是该项目的首任院长,但这并不是他个人与中方的合作。信中重申对华裔社区的支持。报道称,针对美方提出的指控,陈刚拒绝认罪,并以100万美元的保释金获释,“MIT在为他的法律辩护付费,这在类似案件中是没有过的”。
“比起以往的案例,如果说学者们为陈刚提出的抗议更激烈,那是因为同事们觉得,陈刚被控隐瞒的活动只是普通行为。”《纽约时报》引述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的话说,“这是我们学术界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写推荐信,筹集资金支持研究”。关于MIT和中国大学的合作项目,陈刚的同事及朋友锁志刚说,这笔交易达成了两个目标:“帮助中国人研究纳米技术,但最终目标是给MIT筹钱”。
关注中国的美国新闻网站SupChina 26日发表美国西东大学法学教授Maggie Lewis的文章说,陈刚获得的强有力支持表明,美司法部的“中国倡议”计划已经失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结束该计划。据报道,“中国倡议”行动2018年11月发起,迄今为止已对十多名美国学者提出指控。文章称,陈刚案凸显了“中国倡议”的两个主要问题:过分强调国家安全和偏见,其起诉基于所谓的“与中国实体的关系”,而不是经济间谍活动。该案应该成为“中国倡议”的终结,拜登政府应该改变这一情况。《南华早报》称,批评人士认为,“中国倡议”行动造成了重大的附带损害,包括对科学交流的寒蝉效应,以及对亚裔美国人的妖魔化。据《华尔街日报》22日报道,美司法部正在考虑一项“大赦计划”,促使学者披露与外国的资金联系,而不会面临刑事调查。报道称,高级官员已在传阅一份按照此方针起草的草案。
相关报道:
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司法部官网消息显示,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而被起诉和逮捕。
56岁的陈刚被控欺诈、未提交外国银行账户报告以及在纳税申报单中虚假陈述。他于当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Cabell面前首次出庭。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陈刚教授(图片来源:MIT网站)
据美国司法部网站披露的信息,美国对电汇欺诈的指控,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3年的监督释放,以及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
对虚假陈述的指控规定,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3年监督释放,以及罚款25万美元。对未提交外国银行账户报告的指控,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3年监管释放,以及25万美元的罚款。判决将由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根据美国量刑指南和其他法定因素作出。
根据指控文件,陈刚是美籍华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担任MIT帕帕拉多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主任和固态太阳能热能转换中心主任。大约从2013年开始,他在MIT的研究已经获得了美国联邦机构授予的1900多万美元的资助。
美国司法部文件显示,自2012年以来,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并获得经济补偿。自2013年以来,他据称接受了大约2900万美元的外国资金,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
甚至,美国方面检查了陈刚的电子邮件。司法部文件强调了他为促进中国科学和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并披露了诸多细节:
1.促进与中国的合作;
2.建议中国把创新(科学)作为关键和核心;
3.中国经济排名第二,但技术和人力资源远远落后这一位置;
4. 我们正在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不可持续的代价,以及劳动力成本;
5. 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依靠技术,不能像过去那样发展;
6. 科学创新成为核心,我们意识到不仅仅是自主创新,还需要国际化来规划和促进。闭门造车的创新是行不通的,创新也是驱动力。
美国司法部文件还显示,至少从2017年到2019年,陈刚在中国担任多个顾问职务,他还申请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拨款,以资助他在MIT的部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按照能源部的要求披露他与中国的关系。
此外,陈刚在2018年的纳税申报单中没有向美国国税局披露,他2018年在中国有一个超过1万美元的银行账户。
MIT校长L. Rafael Reif给学校师生员工发送邮件,对此表示震惊,并称陈刚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学者和教员,他的被捕是令人惊讶、深感痛苦和难以理解的。
陈刚院士简介:
陈刚,1964年出生于湖北南漳,国际传热学的领军人物,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 。1980年陈刚考入华中工学院动力系。1987年在华中工学院动力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担任副教授;2004年担任教授。2009年首次打破“黑体辐射定律”公式。2010年因为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3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刚的研究涉及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量转换,主要包括微米和纳米尺度能量转换与传输机理的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