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东亚文化交流的远古秘密,藏在温州这一片巨石里

0
分享至

  日前,我市争创2022“东亚文化之都”宣传月正式启动。这将为我市向海内外传播推介温州多元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温州古老山水斗城的国际化都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领导人商定的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并由三国共同创立的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温州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北有宁波、南有泉州这两个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港口,在中间起着过渡桥梁作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温州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2019年,温州成功入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我市将以“做世界的温州”目标定位为引领,不断丰富“重要窗口”的内涵,计划精心筹办系列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本馆金柏东、张思聪、洪振宁等多名馆员担任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专家委员会专家。为配合这项工作,本公众号将陆续刊发介绍温州的相关推文。

  从浙南温州北上辽东半岛与九州,再从辽东进入朝鲜半岛,日本称之为支石,朝鲜称为支石或撑石,温州则称之为石棚。这些位于世界各地的巨石阵,传递着怎样的古老文化?与东瓯先民有哪些特殊联系?东亚各国间又有哪些渊源?

  一、温州有五十五处石棚

  东亚石棚文化内涵趋同

  浙南地区的石棚群遗址,主要集中在温州境域。自1983年至今,温州从瑞安马屿棋盘山、莘塍岱石山,平阳县鳌江镇龙山,苍南县钱库镇桐桥望州山等地,发现五十五座“巨石阵”。它们形制大同小异,有的由不同长短的天然巨大石头支撑而成,有的是在地表的左、右、后三面用稍小的块石垒成墙体,上架盖石。这样形成的空间被称作石棚。

  长期以来,当地人并不清楚这些巨石的用处,于是留下仙人下棋等传说,山也就被称作棋盘山、大石山(谐音岱石山)。

  瑞安棋盘山石棚遗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数批来自日本、韩国的历史考古学界学者专家慕名数次来温考查,试图寻找东亚环太平洋西海岸岛链间的巨石文化遗址,探究彼此间的渊源联系。由此,温州石棚开始受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

  1993年,省市文物部门联合对瑞安莘塍岱石山的石棚,进行考古发掘。现场可见,这些石棚在选址、建筑上都曾精心设计过。现场出土了部分陶、原始瓷及青铜器具等陪葬品,但未见棺椁等遗物。其后考古专家又对平阳龙山头石棚墓群进行调查试掘,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陶片等。

  瑞安岱石山石棚墓出土原始瓷盂和青铜矛

  通过考古活动,基本摸清浙南石棚的内部结构。这些石棚与韩国多岛海诸岛,全罗南道、北道,庆尚南道、北道的石棚墓,日本九州长崎、佐贺两县的唐津湾沿岸和博多湾岸的石棚墓,在时间、结构与葬制上都非常相似,可以肯定,彼此之间有着文化内涵上的趋同性。温州石棚,按目前普遍的观点,石棚的功能有两个,一是祭祀说,一是墓葬说,专家则倾向后者。

  2001年,棋盘山石棚墓、龙山头石棚墓、桐桥石棚墓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石棚文化东亚传播路径

  东瓯先民的海上交流

  爱尔兰石棚墓

  法国石棚墓

  西班牙石棚墓

  据考古专家调查,亚洲地区的石棚墓约于1600年前率先出现在浙南温州,200年后又从浙南传到我国辽东半岛与九州;大约500年前,从辽东半岛传到朝鲜半岛与九州。石棚这一古老文化最终到达地是朝鲜半岛。

  石棚墓的出现,为东瓯这块古老土地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这些石棚墓为什么会出现在温州这片土地?温州的早期先民,面对茫茫大海,是如何对进行交流的?

  远古温州是一片汪洋,随着沧海桑田,浅海众多小岛构成了最早的东瓯大陆,先民散居其上繁衍生息。随着滩涂成陆、海岸变迁,岛民逐渐演变成依山傍海的土著。《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地理书,书里的“瓯居海中”,可称得上是对温州地理现象最早的记录。

  “瓯居海中”,从另一个角度可推测,当时对外交通必取道于海上,他们的生活属性具有强烈的亲海性,并且与周边海域海岛有着日常的交流。

  而随着浙闽、台湾及日本等地考古发现,从彼此出土的器物相似性上得到进一步印证。如温州地区出土的彩陶与福建、台湾属同一类型,印纹陶、有段石锛在东南沿海一带亦可找到同类器物,扁方形石锛则与日本同类石锛一致。可见浙南一带在商周时期乃至更早,已通过海上交通与我国东南沿海及日本等地频繁交往。

  《丝路帆远》里的唐代航海图

  历史学家毛昭晰先生认为:“无论是支石墓(石棚墓)还是稻作农业,都说明中国江南沿海和朝鲜半岛之间在先秦时代存在着海上的关系。这种交往,最可能是江南和朝鲜半岛之间的直航。”

  唐会昌三年(843)我国航海商船船长李处人开辟温州至日本嘉值岛的直达航线,即是证明。由此可知,浙南石棚墓与日本、韩国的支石墓是存在密切的关联度是与海上交通是一脉相承的。

  而从石棚墓区域分布来看,这种地缘特征非常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辽东半岛和温州的瑞安、平阳、苍南靠海岸的狭长地带。

  三、巨石崇拜与石棚墓形制

  温州“石棚群”未解之谜

  温州石棚墓

  历史上,世界多地都出现过巨石崇拜现象。如距今3000年前后的环太平洋海岸沿线,该区域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度线上下,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非洲北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以及南美洲北部均有发现这种信俗。

  这些巨石建筑系统,日本称支石,朝鲜称撑石,欧洲则称石棹,大都利用巨大天然石块,稍经人工修整,然后支撑、覆盖而成,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同一时期这种石建筑被称为 “巨石文化”。如大家熟悉的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法国卡尔纳克列巨石遗址、南美复活节岛上的巨人石像等,均属世界巨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国内的支石墓群

  韩国撑石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石头崇拜的源流。巨石通常被认为是灵魂或神仙的住所。因而它常被用作界石、棺椁或宗教崇拜对象。如商人的土地神主(礼神)就是石头。《淮南子,齐俗训》说:“殷人之礼,其礼用石”。

  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亚国家的“巨石文化”,则明显带有东方葬俗色彩。

  根据温州瓯江、飞云江和鳌江三大流域众多史前文化遗址发现,在春秋早期的徐国或后来的越国后裔来到东瓯之前,生活在这里的瓯人,已经历了漫长的渔猎与农耕相结合的经济形式。面对无常的大海,他们祈求神灵的保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这些石棚是与宗教祭祀有关,或许就不难理解东瓯先民甘冒生命之虞、费尽心机用巨石去营建这样的场所。

  如果是专家倾向的墓葬形式,那么,墓主是谁?是瓯人祖先还是沿海其他地方迁徙来的族群?他们与辽东半岛、日本、朝鲜半岛的石棚墓有什么关联?

  如果石棚墓是瓯人土著先人自发而筑,那么墓主是谁?是方国国王?氏族首领?外来贵族?通神巫师?建筑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石块搬运到山顶或半山腰?

  这一切至今还是谜。相信今后随着对浙南石棚墓群研究不断的深入,这种最能体现瓯人先民文化特征的石棚墓,成为一把打开瓯人族源、信仰、民俗等文化内涵的“金钥匙”。

  参考书目:

  金柏东,《浙南石棚墓研究》,《温州文物论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俞天舒,《瑞安石棚墓初探》,《东南文化》1994年第5期

  《瑞安岱石山“石棚”与大石盖墓发掘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长征出版社,1997年

  高启新,《瓯掌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温州古道
温州古道
介绍温州人文乡愁美景!
9200文章数 75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