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1月22日,一向“嘴硬”的澳媒终于改口,表示在过去10年,澳洲每年出口总值净增1800亿澳元,其中约60%都依赖于中国市场。换句话说,澳洲终于承认,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
澳洲统计局1月25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由于对华出口上涨了20%,2020年12月,该国的贸易金额增加了23亿澳元,贸易顺差增至90亿澳元。可以说,在澳洲经济因疫情陷入衰退之际,对华贸易很大程度提振了该国经济。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近期以来,澳洲已上演多起“求和”戏码。
损失达300亿,澳大利亚已6次向华“求和”!
澳洲最早的“求和”是在2020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由该国总理莫里森提出。他在一个月内,4次喊话中国,表示希望能继续与中国“快乐共存”,以促进两国更大的“繁荣”。但需注意的是,莫里森虽然已发出“求和”信号,但在贸易顺差增加后,其又强调,“澳洲不会先让步”。
随后的“求和”由澳大利亚新任贸易部长丹·提恩(Dan Tehan)提出。2020年12月,丹·提恩一上任,便致函中国有关人士,希望有机会可以打破中澳贸易僵局;1月23日,丹·提恩再次表示,其已再次向中国致函,希望可能尽快解决相关贸易问题。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澳洲已6次向中国发出“求和”信号。除此之外,澳洲其他高官,例如澳洲国库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西澳州长麦高文都曾公开表示,希望能早日看到中澳趋紧的贸易关系得到缓解。
澳洲如此着急“求和”的背后,与该国的经济损失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澳大利亚对华货物出口已同比下降约4%,至1480亿澳元,与2019年的1540亿澳元相比,澳已损失6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
除此之外,美法英等国加速瓜分澳大利亚丢掉的中国市场份额也使其“醒悟”——若中澳紧张的贸易局势延续,最终得利将是其“民主伙伴”们。
澳洲“示好”只是为了赚钱?中国已动了真格!
面对澳大利亚的“求和”,中国会买账吗?可能性很小。毕竟自中澳贸易离轨后,我国便多次强调:若要中澳贸易回归正轨,澳洲还需多做有利于中澳互信与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事。言下之意,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而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就在1月,澳大利亚政府还否决了中企两起共计价值为6亿澳元的投资案。基于此,《环球时报》1月25日的报道还援引专家的话指出,澳大利亚的“示好”只是单方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出发。
既然澳大利亚没有足够的诚意,中国自然也无需客气,从煤炭到葡萄酒,再到龙虾、牛肉等,中国已“动了真格”。以煤炭为例,截至目前,澳大利亚仍有82艘载运880万吨,价值共计为11亿澳元的运煤船滞留中国港口,而根据澳媒消息,这些运煤船船主已被明确告知,无论待多久都不会得到“卸货许可”。
要知道,2020年9月,澳大利亚驻美大使便宣称,澳大利亚已经准备好承受同中国对抗的经济代价。而根据澳高校的建模数据,若中澳两国的贸易减少95%,则澳洲的损失将达GDP的6%,约8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37亿元)。
若中国“全面出击”,不知澳大利亚是否真如其所言,能承受这份经济代价?
文 | 李银苏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审 | 廖力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