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黑沟的第11篇图文,也是这条沟最后一篇。
冰雪覆盖着这里,老房子显得非常孤独
树有一棵,上面有个鸟窝。房有一栋,只有一扇大门。独独这样一间房,连窗户都没有,里面有没有住?仔细瞧了瞧,那房子的大门好像是开着的,难道还有人住?
这是秦岭柞水小岭镇黑沟村巨石上的几户人家之一,冰雪覆盖着这里,老房子显得非常孤独。
友人G和友人W走过去看了看,房子里面果然还住着人。他们向主人打招呼,主人面容憔悴苍老,目光迟滞,对于我们的问话,没有任何回应。
也许是有病在身,也许是有听力或者语言障碍,我实在不忍心去拍照片。
老房子旁边,斜靠着许多干柴禾,粗粗细细、高高低低,地上还有劈柴的痕迹,看来主人还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老房子门口有个猪圈,里面空空如已,而更远处就是那块巨石。
算了算时间,这条标语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
不便寻访就不去寻访,我们继续上路,朝着黑沟沟垴走去。
路边到处是荒废的老房子,门口长满了野草,墙上留着几十年前的老标语。仔细识别连蒙带猜,这栋老房子墙上写的应该是: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
这句口号,源于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算了算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
4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秦岭南坡深山中,是不是到处都是红旗招展,人们战天斗地的场景?但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眼前只有无限的荒芜和凄凉。
只剩4户人家7个人,一个秦岭村庄的真实现状
友人W走在前面,地面上虽然有雪,却一点也不泥泞。
在我的家乡贵州遵义,如果冬天里下一场这样的雪,道路上很快就会变得湿滑起来。因为南方气温上升很快,积雪会很快融化,雪水浸入细细的泥巴中去,泥巴就会变成滑溜溜的泥浆。
我回头看了看刚刚寻访过的地方,这其实是黑沟村的中心位置。黑沟村只有38户人家,这里原本住了近十户,村里差不多有1/4的人都住在这里。
不过,一路寻访进来,原先的38户人家中,确定还有人长期居住的其实只剩下4户,我们今天进沟以后,碰到的村民加起来只有7人。
4户人家7个人,这就是一个秦岭南坡深山村庄的真实现状。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减少,最终变成那个可怕的0。
主人的心还留在老家,对老家的情感一点没有减少
时间是2020年12月6日12时11分,我们终于来到了黑沟沟垴。走到前面这户人家时,道路已经从可以行驶农用三轮的小路,变成了只能供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
眼前这栋高大的建筑物,就像是黑沟村的一座城堡。
六扇窗户,三大三小,一看就是假二层结构,二层上面只堆放杂物,应该并不住人。窗户是玻璃窗户,不过都洞开着,看来已经无人居住。
大门口果然一片狼藉,屋檐下、院坝里都乱糟糟的,不过对联却是新的,应该是去年才贴上去的。看来,已经离开这里的主人,心还留在老家这里,对老家的情感一点没有减少。
从入户的这条道路来看,应该也时常有人走动。
人都搬走了好几年,渗水井里却还生活着一群鱼
四周没什么可以拍摄的,只有靠山体的地方有一口渗水井,井里面还有一池子清水。
“有鱼!有鱼!”友人G惊喜地喊了起来,我们赶紧跑过去看,水里面果然有一群鱼儿在游来游去。这些鱼儿大约有十来尾,个头都不大,只有指头一般长短。
人都搬走了好几年,这样一个渗水井里,却还生活着一群鱼,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样的渗水井,并不与小河沟相连,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我们没有过多打扰水里的这群鱼,更没有打算去捕捞它们,虽然差不多伸手可及,就让它们继续在这里生活吧,对它们来说,至少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这栋老房子对面的山坡上,Z字型的羊肠小道还在继续向上延伸,卫星地图显示上面还有几户人家,但道路已经不太好走了,我们不打算继续去寻访。
关于秦岭柞水县小岭镇黑沟村的图文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关注专业行走,我们下条沟再见。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九千万,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