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却没有军职,没有赫赫战功,没人对他的授衔提出异议,他却不爱穿军服。原子弹爆炸后,伟人观看纪录片,称赞他是内行,他召开的会议上,同意批准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系统规划建造,却没能在1970年看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他就是赵尔陆将军。
1905年,赵尔陆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早年在太原读书,随后前往武汉,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然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了我党。随后跟随朱德到了井冈山,随着蒋介石一次次的围剿,红军决定开始长征,当时部队翻越大雪山,却衣着单薄。很多战士都被受冻,赵尔陆发现后就组织买了一批羊毛,织成了毛衣毛裤,帮助了过度。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尔陆就逐渐退出了作战,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帮助筹措物资和弹药,负责后勤保障。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尔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参与解放华北多次战役,还负责了石家庄、太原等战役后勤保障工作。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很多事业什么都缺,缺少人才,缺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一穷二白。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需要大量的补充志愿军的武器弹药,而这一切都非常紧急,但国内此时却没有像样的军工事业,只有一些简陋的兵工厂和国民党遗留的烂摊子,经过谈话,赵尔陆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希望能够组织起这些摊子,重新开始生产,但这一切并不容易,赵尔陆当时也不懂这些,可以想象当时他压力有多大,但他依旧顶住了压力,将这一起重新发展了起来。
1955年,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没有军衔,没有辉煌卓越的战功,却没人提出异议,他在后勤工作和军工研究方面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深受刺激
随后赵尔陆赴苏联访问,到苏联的兵工厂进行参观,苏联与我国关系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苏联也对我们有所保留,赵尔陆就发现他们卖给我们的大多数都已经是过时的产品,都是被他们所淘汰的,他还提出要参观一下航空工厂,但被苏方直接拒绝。
回到驻地,他询问陪同的苏方负责人,为什么卖给我们的都是淘汰产品,那位负责人含糊其辞,最后才讲明是领导制定的。这让赵尔陆非常受刺激,他开始明白,苏联并非真的对我们是“无私援助”不讲回报,反而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此他更加明白新中国迫切需要优秀的武器装备,只能是靠自己生产。
在这之后,他回到了祖国,开始了狠抓设计,希望能够早些拥有属于我国自己的军工产品,将原本的仿制生产,转向将科研设计和生产实践结合,在几年时间里,建立起了一批专业的研究所。
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有了我国自行生产的冲锋枪,重机枪、迫击炮等一系列武器,可以说我军的武器装备进入了新的阶段。
狠抓“两弹”
1958年,伟人提出要研制核武器的任务。随后由赵尔陆协助罗瑞卿管理国防工业,赵尔陆为了核武器,奔波于北京甘肃等地,当时的核武器研制条件极其困难,没有计算机,使用的都是手摇计算器,一个屋子里,摆满了仪器设备。赵尔陆也在这样艰苦的工作中,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他的心脏病复发,加上劳累,使他非常疲倦。但他却从来没说过自己的病,反而是不停工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我国也拥有了核力量。
伟人在后来观看原子弹的纪录片时,有时会向赵尔陆提出一些问题,赵尔陆都一一作答,这让伟人十分高兴称赞他说:“你现在也是内行了。”
1966年,在赵尔陆组织的会议上,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系统规划和建造管理。同年的5月,科学院成立了“701”工程处,也就是70年发射的那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但可惜的是赵尔陆却没能见证那一天。
1967年的2月2日,工作人员看见赵尔陆将军还未出办公室的门,就推开了门,却发现赵尔陆将军手拿香烟,坐在平时加班休息的小床上,已经没有了知觉。一代名将就此离世。
赵尔陆将军平生不爱穿上将军服,他认为自己比不上那些血战沙场最终阵亡的烈士,穿军服时总能想到那些牺牲的人们,心情沉重,所以不爱穿。
赵尔陆将军的一生虽然没有战功彪炳,但他所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所挥洒的血与汗应当是为我们每个人所铭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