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间,网上传出重磅消息,深圳计划再出新政打击炒房行为。
从流出的相关图片可以看到,该政策对“7. 15新政”在途交易问题、高层次人才购房条件问题、居民家庭住房登记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具体来看,政策相较于此前发布的“7. 15新政”,有如下几点变化:
1、“7. 15新政”在途交易办理时间从2020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1年1月31日;
2、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商品住房,无需提供在深圳缴纳的社保或个税证明;
3、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
另外在今天下午,又有一份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关于转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明确若干问题的函》的通知在网上流传。
文件显示,目前不动产登记中心对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暂停了夫妻婚内更名的业务,具体操作等待市住建局通知。
以上两条规定一传出来,相当于在“7. 15新政”限制“假离婚”买房的基础上,把“假结婚”买房的可能性基本堵死了。
按照之前的政策,“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言外之意,如果一个家庭里以夫妻双方的名义登记了2套住宅,那么离婚后3年之内,夫妻任何一方都没有购房资格。
不过在后来的政策“补丁”中,深圳市不动产中心又明确“复婚或再婚人士不再追溯离异前家庭房产套数”,意思是,不管离婚有没有超过3年,只要现在家庭符合深圳购房资格就可以购买住宅。
于是不少人发挥脑洞,构思出了一套“假结婚”买房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A和B组成的家庭,夫妻两人都没有购房资格,A、B离婚之后,把所有房产过户给A。然后B和有购房名额的C组成新家庭,由B出钱购买1套住房,再把房子登记在BC两人名下。
但如果网上流传的新政属实,按照“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这一条的规定,在上面这个方案里,B和C共同购买的房产,只能登记在C的名下。
这样一来,C就可以独自处理房产,导致借名买房的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不仅针对“假离婚”“假结婚”,深圳在过去一年里,已经从各个角度精准打击炒房行为。
去年4月,传言位于宝安的新锦安海纳公馆、润恒都市名荟等楼盘向购房者收取“喝茶费”、“更名费”。
宝安区住建局随后发布文件,强调凡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主管部门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严格查处,暂停楼盘网签并将惩戒。
11月,华润城润玺一期等热点楼盘出现“万人抢房”“众筹打新”等情况,引来大家热议。
11月30日晚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针对当前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以及媒体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况,政府部门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行为。
同样是在11月,深圳制定的购房官方版认筹APP系统“i深圳”上线,并在坪山万樾府项目进行首次试点。
包括后续开盘的多个项目,也都严格按照规定,在“i深圳”APP上进行认筹和购房资质审核工作。如此一来,人为操作的“喝茶费”“更名费”等钻漏洞行为,彻底被封死。
再往前推,曾经出现的注册公司买房、落户拿名额买房,都在不断收紧的政策中沦为历史,深圳楼市也在进一步压缩炒房者的生存空间,同时向刚需购房人群倾斜。
不得不说,虽然深圳房价因为市场因素居高不下,但是坚持“房住不炒”,创造一个良好的楼市环境,深圳是认真的。
-------------福利分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