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上车”
曾是对刚需购房者唯一有价值的建议
买得起哪里,就买哪里;
能够得着哪里,就买哪里;
先把钱换成砖头,月供就当强制储蓄;
这思路没错,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房价本质是“货币现象”
只要通胀存在,只要武汉坚持基建狂魔属性不动摇
你去投固定资产,永远是变现城市红利最直接的渠道
上车的目的是什么?
——换车
有一套房,跟着行情水涨船高,升值速度远超劳动收入增长
假以时日,这套房是你最重要的财富
支撑你置换更优质资产,直到终极大平层/大别野……
可愿望很性感,现实越来越骨干
再往后推十年,我们突然发现
——2016~2018年周期,已经是武汉楼市最后一次“普涨/整体行情”
一入楼市深似海,从此普涨是路人
从现在开始,板块行情甚至单盘行情才是武汉楼市常态
这也意味着——
有些车,没必要再上
第一次置业,踩错了就万劫不复
01
我们身边总能听说上古时代的购房者,3000多块/平方买套房,不到十年就2万多卖出,啥也没做就人生巅峰有没有?
嗯,这种爽文,你听听就行,因为基本上以后不会再普遍出现。
后湖现在新房卖2.2万,谁敢拍着胸脯打包票,10年后,他能卖15万一平方米?
哪怕对光谷中心城,你也很难笃定,5~8年后他能捅破哪层天?
2016~2018年这波周期走完,武汉楼市的“普涨”行情,已经彻底结束。
那种买房不用动脑筋,先把钱换成砖头的买房原教旨主义,完全OUT。
哥讲一个小故事。
2011年左右,某用不到20万首付,买了一套沌口小户型,当时主要目的就是搏地铁开通。
2016年行情启动,单价从最初6000块,涨到接近1.5万,中介还敢保15天成交。
于是某迅速处理掉这套利好全部兑现,又有行情助力的二手房。
5年过去,哥又查了查这小区行情,你猜单价多少?
挂牌60套,平均挂牌单价16389元。
嗯,前一个5年,他涨了150%;
后一个5年,他涨了9%。
你如果算笔糊涂账,10年时间,这套房上涨2.7倍以上。
但如果你拆分房价上涨的阶段会发现,大部分涨幅,仅仅爆发在一个很短的周期内。
2016年4月,小区挂牌均价只有8500元,半年后就飙升到1万5。
也就是说其余9年半时间,他一直平淡无奇,非常鸡肋。接盘者如果指望这套房支撑继续置换,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为什么买房“时间换空间”的规律失灵?
2
按照传统思维,你应该长时间持有不动产,有房比没房强100倍。
持有个10年,你总会碰上1~2次政策/货币大放水。
只要仓位大,东方不亮西方亮,大水漫灌之下,每套房都能捡到钱。
所以,过去买房赚钱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你持有时间足够长,甚至跟选筹、选版块的关系都不太大,真正的裂变点在于,持有周期中,你总能遇上几次大放水……比如2016年匪夷所思的“去库存运动”。
现在呢?
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之后,包括武汉在内的热点市场,再无可能放水。
武汉楼市“普涨”所谓整体行情的根基,早就被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限购限贷”持续不放松,已经彻底打破很多人的幻想。
“限”就是楼市的常态,而且双限仅仅只是市场底线,限售/限价/摇号/中签率更是随时可以动用的武器。
市场监管只会更严,不可能松懈。
双限常态化,影响绝不仅仅是有的人没有购房资格,有的人没有贷款资格,或者谁的房贷利率更高这么简单。
他从根儿上,彻底改变很多人的购房逻辑。(这件事我们后面详讲,这直接关系到为啥你的二手房就是不好卖?)
第三,武汉楼市的超级供应量。
有个数字,大家特别喜欢引用。
2020年,武汉楼市住宅新增供应2176万方,年末库存达1829万方,存量去化周期达10.8个月,预计今年一季度将攀升至12个月。
2020年,武汉在售项目量达431个。
从2018年的不到240,2019年不到380再到2020年431,如若加上2020年末已出让的土地,预计至2021年底,武汉在售项目量将达500个左右。
供明显大于求,导致武汉开盘去化率下降至5年最低,平均不足四成 。
(以上数据来源克而瑞)
这一套数据,经常被媒体拿来吓唬购房者。
哥这么说吧,你要是买2万+的项目,根本不用看。哪怕去化周期20个月,都跟你无关。
3万+,4万+的楼盘是供应太多吗?
明明是价格太高,选择余地太少好不好?
武汉真正的海量供应,接近70%集中在三环~四环区域!
3
郊区楼盘的海量供应,会带来什么?
——房价剧烈分化,市场需求剧烈分化。
大家这么喜欢谈供求比,哥就举个例子。
我们假设武汉市中心半径5公里,主城区10公里,大武汉15公里。
那么三个半径对应的土地面积,应该是1:4:9。
如果按土地供应量多寡决定价格,那房价是不是应该9:4:1?
武汉三环外卖1万的话,内环能卖9万吗?
并没有,内环大概4万。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武汉三~四环并没有充分开发,供应量远未充分释放。
市中心半径5公里,已经开发满员,但“大武汉”半径15公里范围,可能过去只开发30%,也就是那个面积“9”的区域,可能仅仅只开发2.7。
土地供应比例1:2.7,换算成房价3:1,那么三环外卖1万,内环3万多,就很合理。
假如有一天,三环外土地供应充分开发并向市场供应呢?
房价一定会慢慢向9:4:1这个比例靠拢。
哥现在划重点——
武汉近郊/三环外,已经进入填满式快速开发周期,供应量急剧膨胀。
在如此天量供应之下,何来普涨/整体行情可言?
如果你买对了热点楼盘,收益几乎是看得见的,未来才能置换成更好的产品。
但是如果第一套就买错了,几乎就决定了你已经可以退场。
4
在全新的市场局势之下,随便上车的结果,就是到处踩坑。
傻傻的买套房,持有的不是资产/不是财富,可能就是一套鸡肋。
太过惊人的供应量之下,你千万不能再闭眼接盘了,朋友。
2020年的二手房市场,已经很鲜明证明这种趋势——再没有所谓的普涨/整体行情,版块行情甚至单盘行情,未来才是武汉楼市主流。
2020年全年武汉二手住宅成交8.6万套,同比降约14%。
二手房成交周期158天,客户成交周期42天,同比分别延长44和13天。
出售难度继续加大,业主涨价次数占比由2019年20%的降至15%。
(以上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你会发现更高单价的武昌、江岸、光谷、江汉及洪山等版块,成交量降幅明显偏小,普遍在10%及以内。
而江夏、黄陂等城区成交量降幅在20%及以上。
洪山、光谷及武昌的2020年二手房成交占武汉比重达到54%,也就是半壁江山。
我们再从从成交二手房品质分析
——楼龄越新,成交量降幅越小。
5年以内的次新房,成交量反而同比正增长!
20年以上二手房,同比大降26.5%。
总价越高、户型越大,成交降幅越小。
总价300万以上房源成交量,甚至同比增长7%!
2020年,武汉换房客需要更大、更贵、更优质的二手房!
去年换房前后总价差,由43万扩大52万,面积差由15平扩大到17平。
这就是哥上面说的,限购限贷常态化的深度影响——彻底改变购房者/接盘侠逻辑。
5
相比一手房爱好者,执着于打新的购房者,二手房客户往往更加理性。双限常态化之后,他们更加珍惜首房、首贷资格。
为什么去年总价300万+的二手房反而逆势成交量上涨?
这一波二手房,基本都能占据核心地段,或者占据稀缺资源(江湖观景/学区IP)。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新房市场,300万的选择面,根本无法占有这些资源。
这一波二手房在市场里受热捧,恰好切中一个相对空白的需求段。
试问在武昌区,你想买新学区房,有几个选择?总价又是多少起步?
二手房呢?为什么不买?他不香吗?
未来,这种核心资源型不动产,才是武汉楼市最坚定的托市力量。
这背后是客群结构性改变,被双限彻底颠覆的购房逻辑。
未来十年都如此,改善当道,或者说叫换房当道。
再说一次,上车行情已经OUT。
我们可以大致猜想武汉楼市未来的格局——
低总价类产品,将会以巨量供应保持稳定底层基数;
不断大浪淘沙,从每年上千万平方米供应中,筛选出优质资产;
优质资产,再继续向上换螺旋置换转移;
不通层级的不动产,互相之间差距会大幅度拉开。
不能再单纯考虑买入门槛,更不要再单纯追求上车。
他们和未来武汉楼市的主流,已经不在一个维度。
买第一套房,就是决战,一定要有置换升级的意识。
最后,说几点建议。
务必珍惜首套房和首次贷款的资格
以后,没有什么普涨/整体行情,如果你选错标的,有房和没房的差距,再不会像过去那么不可逾越。
门槛低、低总价的海量供应,绝不是你应该考虑的唯一指标。
不要怕追高优质热门区域
大家都在用脚投票,你凭什么认为别人都是猪,就你清醒?
你认为他虚高,反过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后面拍卖的土地,会越来越便宜吗?
2、 已经入住的产业,会批量撤退吗?
3、 内环,滨江,区域级商业扎堆的核心又核心,会不会被谁分分钟取代?
如果你自己都难以置信,凭什么轻易说出“虚高”二字?
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不是指望持有过程,还能碰上几次大放水。也不是让你去践行“房住不炒”,而是现在换一套房,实在太麻烦,太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你入手潜力版块,必须用更长的时间去等待规划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