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与康熙的后妃郑春华之间产生了一段“不伦”的感情。而关于他们两人之间的“丑事”,知晓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康熙却是一无所知,以至于康熙在撞到此时,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感到了极度的气愤与震惊,瞬间瘫软在地上。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康熙可以说是“手眼通天”,对于隆科多当掉宝刀这样细枝末节的事情都能知道,为何唯独对于这桩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不伦”感情却没有任何的察觉,而知道此事的人为何也不愿意将实情向康熙进行禀明。对于此,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和分析。
太子胤礽“爱”上自己的“小妈”郑春华,还是为了“报复”康熙。
太子胤礽贵为储君,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不用为了感情的事情发愁,毕竟以他的条件,只要他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然而,胤礽却选择与自己的“小妈”,也就是康熙的后妃郑春华之间产生了这段“不伦”的感情。
当然,如果这件事情真的为康熙所知,那么等到胤礽将会是灭顶之灾,可即便是如此,胤礽依旧是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路,而他之所以还要坚持如此,其目的便是为了“报复”康熙。
一方面,在太子胤礽的心中,已经对于康熙产生了极度的不满。
尽管康熙为了培养胤礽,耗尽他的半生心血,然而,康熙对于胤礽“恨铁不成钢”的做法与态度,同样带给了胤礽以巨大压力与极大困扰,而这也使得胤礽产生了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于是,胤礽也是在用给自己老爹康熙“戴绿帽子”的方式,发泄着这种不满情绪,从而让自己的内心之中感受到平衡。
另一方面,则是太子胤礽对于登上皇位已经是有点迫不及待了。
胤礽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册封为皇太子,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而在这三十多年里,胤礽除了时刻都要忍受着康熙对于自己严苛的教导与训斥外,还同“耗子见了猫一样”,对康熙是极度的惧怕,所以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继承大统,从而摆脱现在的这种状态,真正感受到君临天下,并且坐拥后宫三千佳丽的感觉。可以说,与自己的“小妈”郑春华“谈恋爱”,无疑也是胤礽是在提前“品味”一下帝王的后宫生涯。
而对于郑春华来说,她之所以会选择和太子胤礽在一起,并且按照她的说法,是她主动“勾引”的胤礽,这其中,既有生理上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有她的一点私心,毕竟太子胤礽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郑春华还年轻,也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着考量。
就这样,太子胤礽和康熙后妃郑春华走到了一起,两人之间也就此产生了一段极为“不伦”的感情故事。
把此事隐瞒下来不让康熙知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和目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胤礽与郑春华“丑事”败露的整个过程。
当晚,康熙的心情极度郁闷,当然,这也是由于他对于胤礽的极度失望与愤恨所导致的。于是在李德全以及图里琛、德楞泰等人陪同下,闲逛到了胤礽与郑春华“偷情”所在的地方。
图里琛是最先发现情况不对的,于是他借助“尿遁”,让自己脱离康熙身边,只不过后来还是被及时反应过来的德楞泰给抓了回来,这也就是说明图里琛和德楞泰这两位康熙的贴身侍卫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而康熙发现眼前的塔中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康熙的贴身太监李德全也对康熙加以了阻拦,劝其回到行宫之中,可见李德全也是知道整件事情的原委的。
至于康熙,他直到月光下人影闪过以及之后郑春华的歌声中,才最终得知,自己的儿子胤礽,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事实上,不仅仅是李德全、图里琛、德楞泰,在康熙身边还有许多人知道太子胤礽与康熙后妃郑春华的这桩“丑事”,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对于此事保持了缄默,并向康熙进行了刻意的隐瞒。只不过,他们选择隐瞒的想法和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
对于李德全、图里琛、德楞泰等康熙身边的近侍来说,他们需要的保全自我。
毕竟这些人的富贵荣华以及身家性命,都是要依附于皇帝,所以不管是现在的皇帝康熙,还是当前的储君、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太子胤礽,都是李德全等人所不愿意得罪的,也是不能得罪的。
所以,图里琛才会选择“尿遁”,李德全执意要将康熙带离现场,这样做既是为了保全康熙的颜面,不至于让康熙威严尽失,同时也是不希望太子胤礽感觉到是他们将康熙带到了这里,从而避免日后胤礽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
而即便是他们真的为了表示对于康熙忠诚,进而经此事戳破,最终康熙也因此惩治了胤礽,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是得不偿失,因为康熙非但不会因为他们敢于讲真话而赶紧他们,反倒是会将这些人视为导致胤礽倒台的重要推手,而对其产生极度的不满,甚至会施以最为严厉的处罚。
由此可见,对于李德全、图里琛、德楞泰以及其他康熙身边的侍从以及侍卫来说,保持缄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太子胤礽的政敌,特别是八阿哥胤禩等人来说,现在还远未到将事情捅破的时候。
八阿哥胤禩觊觎太子胤礽的储君之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他出于“知己知彼”的角度出发,也不可能不在暗处搜集着胤礽的行踪以及累累罪过,因此他必然是知道胤礽与郑春华之间的“丑事”的。
然而,对于现在的胤禩来说,此时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顾虑。
其一,他们并没有掌握十足的证据,如果将此事贸然汇报给康熙,却无法充分地做到自圆其说的话,那么只会让康熙认为他们是在故意构陷胤礽,并且是在挑拨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父子关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二,胤礽与郑春华的“丑事”是发生在宫中的,如果胤禩等人将事情汇报给了康熙,无疑也是在说明自己是在宫中布置了眼线的,那结果非但不能将胤礽扳倒,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引来康熙对其的极度不满。
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康熙与胤礽之间虽然有矛盾,但仍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这个时候并不是打击胤礽的最好时候,将郑春华这张“王牌”留下,在之后的必要关头打出,发挥了威力将远超现在。
于是,太子胤礽的这些政敌们,也选择了在康熙面前保持缄默。
相比之下,以雍正、十三阿哥胤祥为代表的其他皇子,与以张廷玉、佟国维、马齐为代表的朝中重臣,对于此事的缄默则更多的还是站在康熙以及整个朝局的角度做着考量的。
皇子与后妃有染,一旦事情宣扬出去,不仅会让康熙威严尽失,更是会让整个朝廷颜面扫地,届时,民间流言蜚语四起,也将极大的撼动皇权统治的根基。
而对于张廷玉等一些深知康熙心思的人来说,他们也非常清楚,一旦太子胤礽被废,就意味着康熙此前的全部心血将会付诸东流,因而从保护胤礽,更是维护康熙感受的立场出发,他们也只能将此事藏在心里。
至于康熙,他或许也了解到了些许端倪,只是没有最终确认,亦或许是真的对于此事一无所知,不然,当他真的抓了胤礽和郑春华一个“现行”的时候,情绪不会如此激动,而这也就成为了康熙“一废皇太子”的重要导火索。只不过,康熙最终还是“原谅”了太子胤礽,并且在一切事态都平息之后,重新将其复立为皇太子。
至于郑春华,则彻彻底底的沦为了牺牲品,在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后,还险些遭到了胤礽的暗害,并且始终也没有逃过成为各方势力相互牵制的“工具”,最终也只得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结局也不免让人感到同情与惋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