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7日,约旦国王侯赛因正在红海上度假,他躺在游轮上享受着日光的温暖,但他并不喜欢这略带腥味的海风,或许是因为中午的海鲜不太合口的原因,不过这并不重要,不能因为一顿饭而伤了度假的雅兴。
下午的阳光着实让人昏昏欲睡,尤其是在这轻轻荡漾的游轮上,简直再舒适不过了,不过接下来的一幕让他的睡意随着这海风飘向了远方。晴朗的天空下,十几架战机突然从空中略过飞向伊拉克的方向,一丝不详的预感让他清醒了许多。
飞机涂的是约旦空军的涂装,可如此大规模的机群行动,自己作为国王却毫不知情,而且编队还是贴着沙特-约旦的边境进行超低空飞行,敢这么干的国家怕不是只有一个……侯赛因立刻给约旦空军司令打了电话,要他立刻通知伊拉克方面提高警惕。
很快约旦的防空雷达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大亮点,一般只有大型运输机或是大型民用客机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射信号,约旦防空部队警惕性还是很高的,毕竟周边几个国家都在打仗,于是喊话让他们表明身份。
“尊敬的指挥官先生,您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的是一架大型商业喷气式飞机”对方用标准的英语回应,言语之间略带调侃,十分放松,于是成功蒙混过关。
不久后沙特的雷达也发现了这支编队,其防空部队立刻向编队喊话,要求其通报身份,
“这里是约旦空军,正在进行例行飞行训练。”编队用极为流利的阿拉伯语做出了回应。
由于看到了飞机上的约旦空军标识,沙特防空部队也没管,只要不越境干什么都可以。
18点30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方向传来了连续剧烈的爆炸声,随后地面防空炮开始开火,密集的火炮像是要把整个天空都给打塌一样,但是当火炮慢慢停息之后,伊拉克人发现,哪怕是一只鸟都没被打下来,地面上只有10具伊拉克士兵的尸体、堆成山的炮弹壳,以及已经被炸成废墟的“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
1975年,萨达姆从法国带回来了一张关于核反应堆购买的协议,准备聘请法国专家在伊拉克建设两座“奥希拉克”型核反应堆——塔穆兹-1 号和塔穆兹-2 号。
但显然这不是单纯民用的,萨达姆拿到合同后已经安耐不住发展核武器的野心,公开声称伊拉克正在进行获得核武器的“第一次努力”,还说这是为了阿拉伯世界着想,矛头直指以色列。
以色列本想通过说服法国切断和伊拉克的合作,可没想到法国对此毫不在乎,因为伊拉克不仅是法国的石油供应商,还是军火商的客户,在生意面前,法国拒绝了以色列的请求,当然理由还是很正式的,说是没有证据表明伊拉克会发展核武器,毕竟伊拉克在1968年还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见外交不行,以色列加强了手段,直接威胁帮助伊拉克的外国科学家,尤其是来自法国的科学家,最后还派特工暗杀了一名法国科学家,可法国也是较上劲了,不仅没有停止合作,还又送了一名科学家来。于是以色列决定,既然断不了合作,那就只有炸了。
一开始以色列找到了伊朗(没想到吧,现在吵得你死我活的两国,曾经还联手过),因为此时正在进行两伊战争,伊朗也担心伊拉克获得核武器,于是在以色列的情报支持下对伊拉克的核设施展开了空袭,但由于投弹太少,加上核设施外的水泥墙保护,伊朗空军并没有取得战果。
看来不得不亲自动手了。
确定了打击任务之后,以色列空军开始选择飞机,为了能够一举成功,以色列决定派出手里最先进的战机,F15A和F16,其中F16才刚刚从美国手里买过来只有8架,并且F16是新机种,美国也才装备不久,还没有过实战记录,但以色列还是决定一次性全部用上。
其实这批F16来的非常及时,因为当时以色列空军内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A-4、幼狮战机因为性能落后并不适合进行长途奔袭,虽然还有F4战机,但这款战机是双座战机,一旦任务出现空战,F4的空战能力又不行,被击落的话损失会很大,所以以色列空军并不是很想用F4。
但此时F16来了,F16是多功能战斗机,能对地攻击也能进行空战,如果配合F15A空优战机进行配合,就算奔袭途中被发现了,也能利用技术优势强打强突。于是以色列决定用6架F15A配合8架F16,共14架战机组成突击群,长途奔袭1000公里外的塔穆兹-1 号反应堆。
要实现悄无声息地长途奔袭,以色列空军决定让战机伪装成约旦飞机,贴着约旦和沙特的边境线,利用两国雷达警戒范围的空袭进行超低空飞行,各战机之间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不进行任何交流。同时为了以防万一,14架战机会以极限间距编队飞行,相当于战机之间是肩并肩“叠”在一起地飞行,这样即便被雷达发现了也可以冒充客机。
另外以色列的情报部门已经把塔穆兹-1 号极其周边情况都摸透了,情报显示伊拉克军方在反应堆周围部署有拦阻气球和SA-3防空导弹,附近还有一个空军基地随时可以起飞歼击机。虽然看似防御滴水不漏,但是由于伊拉克防空部队反应很慢,遇到紧急情况需要2到3分钟的调整时间,这段时间内几乎不会遭受任何抵抗,所以这一空隙是绝佳的攻击机会。所以在战前的训练中,以色列飞行员被要求要在3分钟内投下所有炸弹,每架飞机只有一次攻击机会,且时间只有30秒。
由于这是一次高风险任务,以色列总参谋、空军司令亲自来到空军基地给飞行员打气,告诉他们如果中弹一定要朝着以色列的方向飞,他会用尽所有办法把他们救回来。
行动被选择在星期天傍晚,一是因为来自法国的基督教科学家这天应该回去做礼拜,这样可以避免法国人伤亡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纠纷;二来傍晚时伊拉克人比较松散,那个时候也正是饭点;第三,这一点也是以色列人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因为那天负责防务的伊拉克军官去巴格达度周末了,所以当约旦的警告发过来时,根本没有指挥人员收到。
当14架战机进入伊拉克腹地后,便立刻拉升高度并加速至900千米 /小时,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如同睡着了一半,毫无反应,空中没有一架飞机也没有一颗导弹拦截,情报里的防空气球也没有看到,以色列战机就这样大摇大摆地来到巴格达上空。
当编队飞到目标上空时,核反应堆的白色圆顶在荒凉的土地上非常显眼。目标确认后,F16战机打开火控系统,战机之间每5秒一个波次从2800米高度俯冲至1200米高度,战机速度提升至1000千米 /小时,当战机显示器锁定目标后,两枚MK-84炸弹脱离机身飞向白色圆顶,同时战机拉升进行战术规避,释放的热诱弹如烟花一般在高空绽放,3分钟内攻击全部完成。
按照事先的情报,摧毁这座反应堆需要8枚炸弹,而这次攻击足足用了16枚,其中有12枚直接命中目标内部,直接将反应堆炸成了灰烬。另外的4枚中,头两枚炸开了外围的水泥墙,最后两枚炸了附近的工厂,这是一次相当出色的空袭行动。而反应迟钝的伊拉克防空部队在炸完之后才想起开炮还击,但一切都于事无补。
“凿子1号,我是碳棒。战果如何?”
“良好。一切按计划进行。”
“伤亡?”
“可能有炮弹擦伤,无飞机损失。”
“好吧,祝你们好运!”
“巴比伦行动”结束后法国也只是进行象征性的外交谴责,而美国一开始是比较生气的,因为他全程也被蒙在鼓里,而且当时和伊拉克的关系也还不错。不过转身一看,以色列打得确实漂亮,充分发挥了F16的潜能,并且一些使用方式已经超出了飞机本身的性能范围,让美国自己也获得了不少数据;同时这次行动给F16打响了招牌,从此生意不断,心里自然是笑开了花。所以最后也只是象征性地暂停交付F16战机,走一下形式。
沙特和以色列知道真相后也是看傻眼了,伊拉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也没有办法报复,核计划也被迫终止,只能枪毙或开除了一些失职的军官来解气,这些军官也是倒霉,感叹以色列人实在是太会伪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