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1月21日,四川大学正式启动未来15年发展计划,将从五大领域着手,以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及时对接国家重大计划和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先导计划出台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核心内容之一。四川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科技强省。
先导计划总体思路
四川大学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围绕物质与能源、生命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信息与软件、文明与治理五大领域,按照“创新引领,布局十四五、展望十五年”的总体思路,在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中率先启动“创新2035”五个先导计划,以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及时对接国家重大计划和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川大力量。聘请院士和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作为先导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先导计划主要内容
物质结构透明计划。面向先进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物质内部微细结构、高通量表征、性能调控、精准合成以及极端条件下的演化规律开展研究,提高新材料与器件研发能力。该计划将结合成都市未来科技城发展需求,共建物质微细结构研究设施和创新平台,基于张兴栋院士在诱导性生物材料、高洁院士在量子物理、冯小明院士在优势手性催化剂、王玉忠院士在阻燃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王琪院士在塑料加工、周寿桓院士在固体激光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推进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等优势学科与信息、光电、量子等的融合汇聚与创新发展。该计划首席科学家为张兴栋院士。
未来医学港湾计划。以创建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为目标,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建医教研一体化的未来医学城,聚焦创新药物、生物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学,构建我国独具特色、引领世界的高原医学、灾害医学、深地医学,重点建设高原病医学中心、移植再生中心、血液肿瘤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代谢性疾病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等6个特色临床医学中心,结合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成都高新区P3/P4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等平台建设,基于魏于全院士在生物治疗、创新药物领域以及华西医学的综合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医学中心。该计划首席科学家为魏于全院士。
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面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碳排放国际履约、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驱动机制,碳中和核心关键技术,地震、滑坡、山洪等重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的演化规律及灾害早期识别、智能监测、应急处置核心技术。重点建设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百万量级的西南地区生物资源样本库、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及研究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及深地-地表环境实验设施等,基于谢和平院士在深地科学、石碧院士在制革清洁技术、钟本和杰出教授在磷化工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推动生态、环境、能源、综合减灾、深地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汇聚融合。该计划首席科学家为石碧院士。
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学等领域信息技术与大型软件的重大需求,以数学、软件、计算机、信息、人工智能等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为基础,聚焦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底层数理算法与软件架构设计,提升大型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该计划将结合成都市未来科技城发展需求,建设大型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重要研究平台,基于李安民院士在微分几何基础数学、游志胜杰出教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推进数学、物理、力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优势学科的融合汇聚。该计划首席科学家为李安民院士。
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聚焦人类文明多样性、汉语语言文学与世界文明、古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巴蜀文化与文明传承、全球语境中的儒释道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家治理,基于项楚杰出教授在敦煌学、曹顺庆杰出教授在比较文学、罗志田杰出教授在中国近代史、詹石窗杰出教授在道教、霍巍杰出教授在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川大学派,产生一批新文科建设的原创性成果。该计划首席科学家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和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
先导计划如何组织实施?
针对先导计划,四川大学将组建多学科跨学院团队,对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支持;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和四川省、成都市“十四五”规划,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对接教育部和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从人才、经费、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