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三剑客 题图:大唐
去年3月,军委发文明确,改革后新组建的队、站、室、所、库等营级以下单位按建制营、连模式管理的军官,可按规定申报发放基层军官岗位津贴。
而近日一篇名为《相当于建制营连单位军官享受基层岗位津贴》的新闻稿表明,这个规定已经逐步落实,基层军官岗位津贴发放范围仅限于建制营、连单位的历史“翻篇”了。
其实未来要改变的,可不仅仅是基层岗位津贴的发放范围,还有整个岗位津贴体系。
说起岗位津贴,你会想到什么?
一个老班长曾告诉我: 他当兵时,一个月的津贴是45元。
副班长的岗位津贴是10元,班长和连队文书的岗位津贴是15元。
这对于义务兵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但对于一个月领几百元工资的士官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几包yan钱。
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士官都不愿意当班长。
当班长骨干不仅操心,责任大,而且还没有好处。
不如当个老兵快活。
后来,政策发生了改变。
逐步提升了岗位津贴!
剑客在机关当干事那会,对同级别在基层当干部的战友很是羡慕。
羡慕的内容,就是他们有岗位津贴,而剑客等机关干部没有。
那么,机关干部该不该有岗位津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基层主官岗位很重要,难道机关岗位不重要吗?自己的岗位就比别人差一截吗?为什么都是岗位,津贴却是区别对待呢?
目前为止,剑客能查到的岗位津贴其实不多。
比如基层主官岗位津贴、科研干部岗位津贴、新训干部岗位津贴等。
而机关干部的岗位津贴,只有部分人有,比如保卫、纪检、审计等是有岗位津贴的。
归纳起来,目前的岗位津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非普惠性。目前,岗位津贴的范围,并不是所有岗位,是部分岗位、特殊岗位,也就是部分官兵可以享受。
这点,和工作性津贴等有一定的区别。
阶段性。比如新训骨干的岗位津贴,就是典型代表。当新训工作开始,当你正式成为新训骨干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岗位津贴领取的资格。而新训结束,新训骨干资格失去后,则津贴自然就取消了。
基层性。无论是基层骨干津贴,还是科研干部津贴,还是新训骨干津贴,其实都可以看出“基层至上”“服务基层”的理念。
虽然作为曾经的机关干部对这一点心里也有些“酸”,但是将岗位津贴更多的倾向于基层,倾向于基层官兵,是应该的,是必要的,他们是真正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人。
发展性。岗位津贴的制定实施,是一个认识逐步提升,保障逐步到位的过程,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工作的需要和建设的改变,对岗位津贴的内容、类型、标准等进行完善提高。
保障性。针对官兵的付出牺牲,利用岗位津贴的形式进行保障,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是对他们奉献的补偿,让官兵从精神和物质上都能得到补偿。
现实中,各类岗位津贴也的确发挥出了其激励、鼓励、保障等价值,在激发官兵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官兵爱岗敬业的热情,树立鲜明导向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短板,影响和制约了岗位津贴应有作用的发挥。
比如设置上还缺乏体系理念,因兵种、因军种、因地区差异,也就存在核发的岗位津贴受众不一等问题。
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保障,缺乏专门的制度化的规章进行指导、规范和保障。
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部队调整改革后衍生出一些新岗位,比如合成营士官参谋、保障队队长等职务,其是否符合基层军官岗位津贴的发放条件缺乏统一。
因为岗位津贴的价值,不仅仅是几百几千元的事情,涉及到岗位的价值地位,涉及到对官兵付出牺牲的肯定,涉及到相应岗位官兵价值的体现,需要更加科学完善全面一些。所以,必要的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改?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领导就学习贯彻《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答记者问时有了明确的答复:对制定岗位履职能力指标、健全完善岗位任职资格、调整完善岗位津贴体系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这段话主题是“军官岗位管理制度是怎样设计的”,但是可以知道作为军官岗位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岗位津贴的调整完善已经提升了日程,快步走来。
那么,未来军官岗位津贴会是如何发展呢?这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调整。意味着对于现行军官岗位津贴的设置、标准等,会有所改变,有增有减,有加强有弱化,使之更适合军队改革发展的实际,更适合军官的履职需要,更适合未来军官职业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定心丸”“倍增期”。
完善。意味着这次调整,并不是推倒重建,并不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只是围绕出现的问题、不足以及军队建设、军官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基本框架、理念等不会改变,会在具体的细节等进行变化。
体系。意味着未来军官岗位津贴,绝不是各干各、各管各,也不是撒葱花那样的随意,会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照计划和时间节点逐步推进,共同构成一个保障体系,形成集团效应。
指导性意见。意味着这次的规定,不是具体落实的细则,是对发展建设的一次规划,是总方向、大原则的明确,未来会有具体的落实细则和实施办法。
岗位管理。完善岗位津贴体系的目的,还是配合军官岗位管理,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措施,促进军官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岗位津贴体系的建立,对于广大军官和部队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实事。作为一个曾经的退役军人,想提几个意见:
普惠和侧重并举。军队最小的组成元素,其实就是一个个岗位,哪怕是炊事员或者门卫执勤,都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组成部分。剑客认为,岗位津贴设置的目的,并不是突出谁、拉低谁,而是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和保障。所以如果可以,在对所有岗位的职责、类别等进行明确之后,能否设立类似于“军龄津贴”这样的普惠性岗位津贴,让每个岗位都能有相应的津贴保障,让每个岗位都能找到自己的岗位价值。但是,这样的岗位津贴又是有区别的,奉献多、付出多的多一些,其余的少一些,这样的设置可能更为合理一些。
鼓励和激励并重。就是要发挥出岗位津贴在军官建设和部队发展中的积极价值:鼓励军官爱岗敬业,干一岗、爱一岗、精一岗,干长干好,以岗为荣、以岗为家,在岗位履职中找到个人价值和地位;激励更多的军官到基层、艰苦的岗位去工作,而不是贪图安逸,故步自封。
精神与物质互补。岗位,岗和位是不可分割的。很多时候我们关注了岗的建设,去忽视了位的保障。这种保障,不仅仅是提升进步,还是对奉献付出的肯定和褒奖。很多岗位辛苦而且艰苦,更需要我们在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的同时,在其进步晋升、奖励表彰、肯定支持等给予倾斜。物质和精神激励同等重要,这也应该是岗位津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度、力度、温度都有。硬度,就是制度保障,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不能有,一个不少,一分不多,提供最为硬核的保障;力度,就是在标准上“坚强有力”,让拥有的自豪,提升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温度,就是差异化的发放,体现付出和收获挂钩的原则,这是最有温度的保障。
也许,未来机关干部也会有自己的岗位津贴,或许剑客曾经的遗憾也能弥补。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在期待分享未来获得感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岗位津贴想说的那些话:履职尽责,好好工作。
当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之时,我们需要思考未来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
这样我们在获得的时候,才会坦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