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最大的困难在于综合国力不强,尤其是武器装备和经济基础上,这点,苏联当家人斯大林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他在全力军援和售卖装备的同时,还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方面的援助,军事方面,不用多说,中国军队通过三年时间,一举成为现代化武装力量,仅空军战机就超过3000架。那么,经济方面呢?
1949年,中国的预算支出为20亿银元,收入为15亿银元,赤字5亿银元,由此可以看得出,当时中国经济的薄弱。中国志愿军入朝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禁运和封锁,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拿中国出售的土产品来说,1950年的出口额为4亿美元,到了1951年,减少到2.3亿美元,至于进口材料和器材方面,西方国家不是禁止出售,就是大幅度抬高价格,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整个军费开支,占国民经济很大比例,1950年,这个数字为44%,到了1951年,增长到了52%,这让当时薄弱的中国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因此,中国只能依靠苏联援助。
当时的苏联还有几分老大哥派头,也确实从各方面提供了经济援助,援助的方式主要有3种:出口贸易,援建项目,临时项目。
在出口贸易方面,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恢复经济急需的工业原料和设备,仅1950-1952年之间,苏联就向中国出口了94.3万吨钢材,150万吨石油产品,8.6亿卢布的工业设备。这些数字在现在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对当时的中国,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石油产品和工业设备,要知道同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才28.7万吨。依靠这些,中国建立起许多新企业,并修复了一些旧企业。
援建项目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156个重点项目,当然,这156项是整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援助的项目是47个,囊括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虽然,这些项目有部分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没进入投产,不过,投产的项目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工业产能,到了1952年,中国的固定资产实现新增金额59亿元,电力新增22.2万千瓦,煤炭开采提高到1563.7万吨每年,生铁74.6万吨每年,钢锭55.8万吨每年,钢材33.6万吨每年等等,这些数字为50年代中后期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临时项目方面,临时项目主要是一些军工项目,但不包括在47项里面,比如航空维修工业,苏联帮助中国建造了年修理能力为3000台发动机和600架飞机的修造厂,据说,这个项目协议交到斯大林手手上后,仅3个小时就批准了。
1952年底,中国开始起草,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主要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不过,这基本上是抗美援朝结束后的事,不在本文范围内。
经济发展少不了科学技术和设备资料,苏联在这上面也是比较大气的,3年抗美援朝,苏联赠送给中国的图书达到了120842套(册),提供的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共2928套,囊括苏联工业产品标准;建设矿山、工厂、学校、医院的的设计;工业以及交通企业的技术操作规程;机器制造图纸和先进企业的技术经济定额等等。
当然,空有设备和资料,没有人还是白搭,因此,苏联在对中国物资援助的同时,还派遣了许多技术专家,3年抗美援朝,苏联派到中国的专家共有1093人,这些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拿石油来说,之前中国被认为是贫油国,而苏联专家根据石油生成的原理并将中国地层构造与周边国家比较后,指出中国地下石油资源是丰富的,他们还教授了先进的油田勘察方法,解决了低压油田的产油问题,3年时间里,中国石油的生产率提高了3倍,石油产量比1949年提高了19.66%。至于钢铁方面,例子就更多了,太原马丁炉在苏联专家帮助下,采用热装法和吹风熔炼法炼钢,将每炉熔炼时间从10小时42分缩短到4小时54分,天津马丁炉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用热修法将修炉时间从180小时减到60小时,1951年,苏联专家对鞍钢提出了一整套整编意见,确定生产责任制,实施流水作业法。此外,这些专家不仅指导工作,还提供教学,仅1952年,在东北地区,就培养了3万多技术骨干。此外,苏联还接受了中国派出了许多留学生和技术干部去苏联学习和培训,而且费用出奇的低。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