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房贷车贷成家立业,生活的重担牢牢地扛在肩头。
人到中年,面临的不仅仅是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有失业后的不太好找到合适的工作来养家糊口,遇到这情况,处境就很艰难。
被嫌弃的中年人
在职场上有一个“35岁现象”,也被称作“被嫌弃的中年人”现象,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在招聘信息上明确标注年龄在35岁以下,为什么35岁左右的中年人会这么不受待见呢?
原因就是在“能力陷阱”这个问题中,35岁左右的中年人可以说是受到危害最大的一个群体。
一个刚入职场的“愣头青”往往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敢于试错,在工作中往往能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
而35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是经验和套路,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他们非常擅长做某一件事,可以从中得到丰厚的荣誉和报酬,越做越擅长,越擅长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但却长期陷在“能力陷阱”中,靠着积累的经验工作,丧失了想象力和试错的勇气。
在体力上,35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大多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身体素质早就没有年轻人那么能扛了,他们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注意保养了,而对年轻人来说,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也许只是家常便饭。
在经力上,35岁左右的中年人大多已经有了家庭,这就意味着工作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牵绊;而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完全可以让工作填满自己的生活。
所以,存在即合理,35岁左右的中年人被嫌弃并非空穴来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能力陷阱”,摆脱“被嫌弃”的窘境呢?
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在35岁左右的中年人眼中,工作往往意味着身份的象征和谋生的手段。许多人因为身在大公司工作,平台好,结识了许多牛人大咖,时间一长,莫名产生了一种优越感,逢人就谈“那个谁谁我认识”“那个大咖跟我吃过饭”等等,这其实是一种错觉,错把平台当成了自己身份的象征。
平台再好,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厉害的不是自己。
想要正确认识能力,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你需要重新定义你的工作,把你的工作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学习并去做一些新的事,慢慢扩展你工作的范围,提升你工作范围外的表现力。
先行动后思考
如今社会节奏太快,资源有限,很多人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目前的工作上,我们不仅没有时间去思考当前的事情,更难抽出时间去思考什么时候是最佳的转变时机。
三思而后行,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增强自我意识,但作者认为,内在洞察力是外在表现力的反映,而并不是创造外在表现力的源泉,你需要把传统的“先思考后行动”转变过来。
跳出你之前的专业领域,以行动作为起点,而后进行反思,无论是你决定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还是开展一个新的事业,又或者是待在原来的岗位,都需要这样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
面临任何职场人中年必然失业的诅咒,成为一名出色的职场人并不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所有的逻辑理论告诉我们,即使“三思而后行”,也很少会出现你所期望的进程,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老子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你要能适应所有环境,即使你并不喜欢的环境。即使将你放在一个你的能力有所局限的环境里,也照样要能适应它,主观能动地改变它,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中年失业算是人生一大难事,但是,人到中年后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但容易失业,而且再就业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再教育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古代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古人都知道,人要不断地充电提高才能够避免被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