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日北京举行了我国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此次共有50位中国青年科学家获奖,奖金累计高达1.5亿。其总金额已远远超过诺贝尔奖。这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科学研究历史上一件幸事。
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获奖人依次从饶毅、潘建伟、邬贺铨、程泰宁等发起人手中接过奖杯,继续他们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的征程。
“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过去这一年,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应对各种生存和发展挑战,必须向科学技术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马化腾表示,需要更加主动地发现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他们自由探索、乐在其中,让科学技术更加自主自立自强。
多方见证 为50人的探索之路加油打气
“科学探索奖”是由马化腾作为发起人之一设立的,他早在18年举办的未来论坛深圳峰会上,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认为应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不管手机支付等现代生活方式多么的便捷,但是一旦没有了手机终端、芯片等一系列的支持,那么在竞争市场上,也会处于被动地位,对此中国也要多加投入在这一方面的研究。
事实上马化腾的这一顾虑在今年也得到了体现,美国对中国实行的芯片禁止政策,让中国的企业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正因为中国的芯片制造行业的不发达,让美国一击即中,陷入了困境。所以中国不应该再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应该脚踏实地的发展基础科学研究。
事实上中国在近几年的教育研究上,也是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中国的科学研究的研究经费也是较为充裕的,但是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的进程依旧较为缓慢呢?
中国有关专家对此也是发表了一系列看法,他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出在科研人员回国后,不仅要面对研究上的难题,还要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虽然科研过程中经费不用操心,但是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却是需要去担心的。科研人员在研究道路上,有着很大的生活负担,甚至每天都要担忧各种房贷开支等问题。如果无法抛开这些问题,那么研究也是很难得到突破的。所以如何让科学家们能够专心的做研究也是需要去思考的。
马化腾对此率先做出了行动,设立了“科学探索奖”,这个奖项最大的特色在于,只奖励人,只奖励那些青年科研工作者。马化腾想让中国的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科学研究,大力推动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当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四百多名“科学探索奖”主办方、发起人、评审委员会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构媒体代表济济一堂,共同见证50位“科学探索奖”得主捧起奖杯。
“我们必须树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创研究成果,同时要推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颁奖典礼开场寄语道。
三位获奖者代表分别以“逐光”“有恒”“无界”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学思历程。
“十年前一个冬夜,我站在窗前看雪花飘落,突然顿悟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我就申请了德国的博士后职位。同事们都觉得我疯了,但我的导师万卫星坚定地支持了我。今年5月20号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话:深空探测看当代,行星科学靠未来。”2020年“科学探索奖”天文和地学领域获奖人魏勇回忆道。
“于我而言,科学探索不仅充满理性与客观,更蕴藏着无穷尽的生命力量与魅力,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当你为它倾尽全力、坚持付出时,它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迸发出盎然的生机,带给你惊喜。”2020年“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黄芊芊谈道。
中国此次的50位获奖者平均年龄也是不到40岁,最年轻的获得者今年才30岁。此次的获奖政策也是逐渐放宽,从内地放宽到了港澳地区,港澳地区此次也有3人成功获奖。这对于中国的一体化进程来说,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港澳地区的科学家加强了和内地的交流合作。这个奖项是功德无量的。
中国近几年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少不了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但是同样,中国目前的不少领域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短板,加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技术封锁政策,中国也只能先打好基础,慢慢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中国目前需要科研人员的凝聚力,需要这些青年科学家们的力量,中国的科研发展的未来,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其中的主力军。也正因为如此,此次奖项的设立也让中国科研人员能够越来越投入,人数也越来越多。要知道每年50位青年科学家,再过两年就有100位,10年就有500位,中国的科研人才只会越来越多,中国的实力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正是“科学探索奖”设立的出发点。
本次获奖人名单较去年更为多元化,其中女性获奖人增至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50位获奖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0岁。而在港澳地区首次放开申请后,亦有3位科学家获奖。
“第二届评奖工作坚守原始的定位,在所有原则的落实上,都做到了不断优化和完善:奖项申报‘不唯出身’的原则得到有力贯彻,‘面向未来、聚焦青年’的定位得到很好体现,评审的回避制度收紧,良好的评奖风气得到维护。”“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表示。
此次奖项的设立其影响力也是深远的,相信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再回首望去,会发现中国所在的高度,已经是当初无法企及想象的。我们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努力和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