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是国产上星剧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能做到这点,无疑王炸。
但是有这样一部剧,它剧情拖沓,请的都是中年演员,其中不少还都是往日被大家低估的小品演员。
看起来特别没有“爆款相”,却在播出当年创下了7.85的平均收视率,直超《新闻联播》的6.18%。
有意思的是,就连当初死活看不下去的一部分人,也在近几年纷纷上演“真香”— —
《大宋提刑官》
时至今日,豆瓣已经涨到9.3,讨论区一位网友的提问很说明问题:
没夸张。
那几年很流行这种古装侦探剧,《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都是家喻户晓的代表。
别看《大宋提刑官》收视率那么高,当时面临的争议还挺多的。
比如说将一个公认的法医打造成包公式的断案人物,身边还配了一个身兼保姆、助手、暧昧对象等多种角色的年轻漂亮女子英姑。
这样的设定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剧中多处穿帮,官职品级不对,部分道具的出现不符合年代史实,还有人物年龄上的纰漏。
这些其实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大宋提刑官》依然看得人脊背发凉:
太平县冤案,母亲不忍儿子遭受酷刑,亲手伪造血衣送儿子上断头台;
梁雨生命案,后妈施毒计李代桃僵,富家小姐命丧后花园;
李府连环案,继父杀女婿栽赃女儿霸占家产......
宋慈验尸动不动就抱着白骨研究,还有这种正面直给的死尸镜头。
吓人。
案件本身也许并不算多离奇,人心的捉摸不定是最复杂阴毒的杀机。
这些尚且是剧中摆在明面上的冤案,那些不为人知的冤魂,可能就像片尾那曲《满江红》感叹的那样: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
难能可贵的是,《大宋提刑官》没有只是效仿着再拍一部破案剧。
某种程度上,它其实是一部黑色正剧— —
验尸是手段,查案是载体,以案件挖掘人性悲凉、映射官场现实才是内核。
这点从角色设计就能感受到。
对比当时较为大家认知的一个影视形象,香港TVB1999年推出的古装悬疑剧《洗冤录》,由欧阳震华饰演的宋慈。
除了TVB惯常的轻松明快风格,两部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宋慈的出身设定。
《洗冤录》中,宋慈在其母亲死后才在棺材中出生,自幼遭受白眼,是出身卑微的“棺材仔”。
由于精于验尸,凭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大宋提刑官》的宋慈,更接近历史上宋慈的出身— —
出身官宦之家,家境小康。
而他所处的环境也不似《洗冤录》局限于一县一村,而是亘古不变的现实官场。
表面上来看,宋慈屡破奇案,从大理寺正六品主事一路晋升到二品刑部左侍郎,风头无两。
但如果我们站在宋慈本人的视角来看,这条路越走越窄越黑— —
桩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几乎都是官吏。
名为“洗冤”,实为“官场现形记”。
一上来,老父亲就在儿子的大喜之日给了他一记重击。
宋慈的父亲宋巩一生从事刑狱审戡,从无出错,却因一次误判人命而以死谢罪,他用自己的命告诫儿子“人命大如天”。
这时候的宋慈有理想有信念,坚信只要秉持“重证据实、民命为重”,他就能够还这世间几分清明。
管你什么官职品阶,哪块骨头越难啃越要啃下来。
很正义凛然对不对?
然而真相早早地就借着一个太平知县吴淼水的话揭开了:
宋慈,别以为你凭着你那点验尸验伤的雕虫小技你就可以平尽天下冤狱,澄清玉宇了,我告诉你,别说一个宋慈,就是十个八个,也休想把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
你刚正不阿你技术超群又怎么样,案子破了这个世道也不会四海清天下平。
被宋慈绊了个跟头的吴淼水,花钱打点照样不耽误他官运亨通。
再碰头,人家已然升任知府,当上了京官。
摆明了,你能奈我何?
而像吴淼水这样的官员,官场上不计其数,比如说郭达饰演的安平知县刁光斗。
谁能想到,在春晚小品舞台上活跃了那么多年的郭达老师,竟然是正经的科班出身。
明明有着那么强的喜剧烙印,演反派就是让人恨得牙根直痒痒,没有半点违和感。
活灵活现,完全颠覆了我对小品演员的认知,绝对剧中一大亮点。
也是透过这个角色的登场,南宋官场水深不见底的内幕才终于缓缓拉开大幕。
光是看他跟宋慈的对手戏,一正一邪,特别带感。
这边宋慈说公正,那边他就跟你摆现实,你以为我一个七品芝麻官,凭什么敢跟你刚正不阿的提刑官叫板?
说着,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暴露真相— —
我不贪眼前这蝇头小利,待到打通道路爬到高位有的是安心收钱的机会。
就算有朝一日败露了,到时黄泉路上也有大把高官陪着。
宋慈奉为尚方宝剑的大宋刑律,于这些官官相护的贪官污吏就是一纸空文。
再怎么不忿,也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黯然离去。
这是《大宋提刑官》捅破的第一个真相。
小小一个刁光斗,不在官场却能凭着他掌握的八大箱官员罪证,让众多官员对他唯命是从,甚至助他通敌卖国。
蚁穴虽小,溃于千里。
你以为你不能奈何的只是一只蝼蚁,其实你不能奈何的是从内里溃烂的王朝。
这是《大宋提刑官》捅破的第二个真相。
别有深意的站位,两个高官分别站在平民刁光斗两侧,对面审案的宋慈却好像成了被审的犯人。
至此宋慈的信念坍塌大半,可是他还寄希望于最后一张王牌——皇帝。
可结果呢?
他不惧强权、力破万难将这八大箱罪证送进皇宫大殿,向皇帝一一陈述八大箱里的罪证。
殿外,官员们一个个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殿内,罪证牵涉其中的已经不止官员、皇亲国戚,甚至还碰上了皇太后,皇帝听着听着开始装睡了......
支走了宋慈后,八大箱付之一炬。
这些罪证皇帝果真都不知道吗?
不见得。
只是,如果真的将这些人员一一查办,最终的结果只怕是朝内再无人可用。
水至清则无鱼。
这是《大宋提刑官》捅破的第三个真相。
他宋慈能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查几个案子,却终究对抗不了偌大王朝早已根深蒂固的官僚体制。
父亲,慈儿已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从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
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宋提刑官》的真正用意是借古讽今。
即便放到当下,这部剧的台词文案功底也是顶级的。
透过这彻骨的悲凉,它也呈现出一个事实:坚守正义的结局并不见得有多好。
记得第一集,宋慈担心好友孟良臣此去上任怕是凶多吉少,孟良臣反问宋慈:
可是谁都不敢去为民做官,黎民百姓可不就永远也见不到朗朗青天了。
没有人去捅破这黑暗,就会有更多的人继续活在黑暗中。
单单这个定位,就是如今一众谈情说爱的古装剧难以相提并论的。
难怪有网友感叹— —
难以想象十年前国内还能做出这样的电视剧。
是呢,谁又能想到不过短短十年,国产剧的质量会像经历了饥荒,一夜倒退回了解放前。
如此内涵的电视剧,中国大概不会再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